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人民日报人民网今年两会上的"融报道","融故事"

 原标题:说说我的融故事

  李丽辉

  姜 洁

  宋 嵩

  魏 贺

  朱一梵

  许 诺

  赵婀娜

  王伟健

  高 炳

  江 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从“笔尖流淌”到“键盘敲击”再到“全副武装”,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全景”……今年两会,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中心、人民网以及各社属媒体在内的报网端微深化媒体融合,不断推出内容和创意俱佳的产品。在传播格局深刻调整、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且看我们如何做好“融报道”,讲好“融故事”。

  携全副武装 亮看家本领

  李丽辉

  第一次成为两会报道的“融记者”,很新鲜也很辛苦。新鲜之处在于,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一个团队,“麻辣财经”工作室要同时为新媒体和报纸提供不同产品,全方位报道好两会。以前大家写稿子不需要“露脸”,现在音频视频、H5动漫都得招呼,没点“看家本事”还真不行。

  今年两会,“麻辣财经”的“麻辣姐”们,参与了4场视频直播,不但采访代表委员,自己还当嘉宾解读政策……怎样将两会报道内容,在报纸和新媒体上更好地融合?“麻辣姐”们可是全副武装、全员上阵。比如,“中国经济怎么看”相关报道,见报稿的标题是《中国经济有底气有信心》,中央厨房推送标题是《中国经济增速新低,为何仍是“全球之首”?》角度有所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后面这篇,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推送。3月5日,“麻辣财经”第一时间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先是在新媒体推出《政府工作报告,哪些关乎百姓“钱袋子”?》抢了一个“快”,晚上又加了后续采访内容,完成《降费“礼包”,你收到了吗?》一稿,第二天在两会特刊刊登。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为本报记者、“麻辣财经”工作室牵头人)

  融合这条河 摸着石头过

  姜 洁

  今年两会,对于已参加了十多年两会报道的我来说,宛如一次新生:

  在报社中央厨房统一指挥下,由我牵头的“一本政经”工作室先后制作了12个融媒体产品,其中包括3款多媒体“爆款”产品《2017我来北京开两会》《当民法总则遇上哪吒》《厉害了,Word检察官》。

  这3款多媒体产品,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当民法总则遇上哪吒》,采用动画形式呈现人们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既生动有趣,又起到了普法作用,点击量和受众反响都很不错。

  此外,我们工作室还发了9篇文字类稿件,有5篇在特刊四版“融两会”栏目刊发,实现了与版面的密切融合。

  碰撞选题阶段尽可能发挥团队作用,让大家大开脑洞、多提创意;选题确定后,由一名工作室成员负责撰写脚本、与牵头人一起全程跟进产品进程。这样,既发挥了团队作用,又激发了个体积极性。有了两会的练兵,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探索中将更熟稔。

  (作者为本报记者、“一本政经”工作室牵头人)

  发力短视频 创造新看点

  宋 嵩

  作为新媒体记者,报道两会要有全新视角,从平面升级到立体,为的就是使用户获得更全面的视听体验、零距离的新鲜看点。

  今年两会有多场“部长通道”直播,为呈现最佳视角,凌晨4点半,我们就出发前往大会堂,排队、安检、进场、测试视频信号,联系前后方记者编辑,沟通口播脚本……每晚直播结束回到报社,无论多晚,我和同事们都要开个碰头会,提前策划第二天的直播细节。

  短视频也是今年两会报道的发力点。我们在两会期间上线了每日更新的原创短视频节目《厉害了我的两会》。这档两会新闻播报每期时长约5分钟,首次运用虚拟场景技术,结合三维动画特效,营造出视觉、听觉的崭新体验。截至3月14日22时,该视频节目共播放12期,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6000万,用户反响热烈,形成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晚间新闻的最新“八点档”。

  (作者为本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媒介新时代 我融故我在

  魏 贺

  从《抢票去听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播H5到《当民法总则遇上哪吒》的创意动画;再从《晨美丽的两会聊天指南》短视频到诗词飞花令的小游戏……

  两会期间,中央厨房融媒体工作室的不少作品,再次惊艳了大家的朋友圈。回首过去半个多月与来自报社各个部门的小伙伴们每天起早贪黑的日子,再看看手上一个个融媒体产品漂亮的传播数据,“累并快乐着”可算是对这次“融”两会历程的贴切注脚。

  融,是身份角色的融。“融”时代要求编辑记者更关心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能出脚本、写文案,偶尔还要配音、出镜。一天之中,我们的同事上午可能还是一个交互式新闻的产品经理,下午就变成了视频导演。

  融,也是理念创意的融。每个创意都是可视化组和各工作室集体头脑风暴的成果,每件作品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激发用户点击、分享欲望的“引爆点”,或许就藏在我们熟悉的动漫、电影和游戏中。

  看到动漫作品中跳跃的画面,想到在一行行代码背后闪烁的智慧光芒,成为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何尝不是幸事?

  (作者为本报媒体技术公司可视化项目组负责人)

  速度+深度 融合新维度

  朱一梵

  身穿冲锋衣、脚踏运动鞋,左手稳定器、右手麦克风、腰别WiFi盒,脖挂照相机、肩背上网本……这是今年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标配。

  一条新闻,同一时间、不同组合,向报纸、网络、客户端和中央厨房发稿,文字、图片、声音同步传送,有现场、有分析、有背景——在历年的速度、深度竞争之外,新闻报道维度的增加,是今年两会“融”的显著特点。

  全媒体记者不仅是记者,还是直播员、主持人和摄像师。此外,全媒体设备全面向“轻、薄、小、移动”转型,给记者采访带来了极大便利,帮助记者把新闻多形式、全方位地传给受众。

  融媒体记者,就应该干嘛嘛行、做啥啥精。出稿速度要快、直播过程要稳、抓取素材要精、报道细节要准、抢新闻要狠,能单兵出击,个个都是全能特种兵;团队上阵,以一当十、配合默契,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切换岗位、彼此查缺补漏……

  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我们在两会的春风中加速奔跑,拼出“春风十里”。

  (作者为人民网记者)

  我是融小闻 请看融新闻

  许 诺

  “我是融小闻,请看融新闻。”这是今年两会,读者、网友扫描人民日报要闻四版“融两会·讲述”栏目二维码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两会期间,卡通形象“融小闻”的趣言妙语活跃在人民日报要闻版的视频栏目中。卡通形象“融小闻”身穿正装,充满精气神,略带萌感,名字取“融合新闻”之意。他能说话、有动作,负责解读中央政策、分析统计数据,将新闻话题通俗化、直观化、动感化,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我们推出的9期动画视频,均由编辑们自己设计形象、撰写分镜、配音制作,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

  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快阅读,并不意味着要舍弃优质内容,二者并不矛盾。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微言大义”的优质信息,更便于人们去阅读。时政报道很严肃,但也需要通过创新使它们更有意思,增强融合传播力、影响力。严肃的内容、思想,并不必然地与刻板的表达形式相绑定。从可视化到动视化,从白纸铅字到视觉形象,时政报道也可以变得更有感染力。

  (作者为本报要闻四版编辑)

  付出小辛苦 收获大幸福

  赵婀娜

  下了夜班,休息两三个小时,参加《两会进行时》直播,下了直播,做两会特别视频节目《厉害了我的两会》,节目制作完毕再赶回报纸夜班岗位……这就是我两会期间的工作状态。

  一会儿是夜班特刊主编,一会儿是视频节目主播,一会儿是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负责人,每天在不同角色间转换。每当我带着大大的黑眼圈和出镜浓妆出现在夜班平台时,总会被同事们叮嘱:“这样连轴转可不行”“别太累,注意休息”……

  累不累?坦率讲,累,真的累。但我很开心,因为能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中,和同事们一起尽一份力,觉得很踏实。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编辑记者,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从这个角度上说,身体上的小辛苦不算什么,心中的大幸福更能让人感到充实。

  自从两会开始就一直没见到过女儿,她在电话里说:“妈妈,你们的节目还有那些好玩儿的H5,我们同学都看了,我为你骄傲,但我也很想你。”

  (作者为本报两会特刊七版主编)

  依托大平台 报道深又快

  王伟健

  3月2日,来自江苏的人大代表陈静瑜到达北京。作为“肺移植专家”,他如今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医生。

  当天,一位患者出现病危,需要立刻换肺。正好,湖南有肺源。陈医生便让远在江苏无锡的团队立刻前往湖南取肺源。而转运器官的绿色通道机制,恰恰是在陈静瑜代表的多年呼吁之下建立的。3日上午,我赶到中日友好医院,在与院方沟通后,进入手术室,拍照、摄像、录音、采访。

  人民日报建立的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此时就发挥了作用。记者准备图文和视频,发给“大江东”工作室,后台马上进行编辑,一篇新鲜出炉的稿子通过“中央厨房”发布出来。除了新媒体,报纸编辑也在精心策划报道,3月7日,《陈静瑜代表——生命接力,器官转运无缝对接》的“履职故事”刊发在人民日报上。

  融媒体,在于融合平台;融记者,则要学习多种报道方式。这样的融合报道,写得过瘾,干着来劲!

  (作者为本报记者)

  视频搭美文 报道更引人

  高 炳

  两会期间,30余位海外侨胞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采访中,我们得知,许多侨胞在去年曾与习近平主席他乡偶遇:习主席访问波兰时,华沙侨界热烈欢迎;中捷元首互访后,两国在旅游、中医、中文教育等领域的交往明显热络;来自美国的侨胞陈荣华难掩激动,赋诗一首:“又是一年春来时,柳绿桃红绽新枝。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

  多好的新闻素材!

  在采写《我曾在海外迎接习主席》的同时,我们为侨胞代表拍摄了视频,以二维码形式随整版文章发布。与此同时,报社各媒体平台融合联动: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客新闻客户端、人民网、海外网、“学习小组”公号、人民电视等媒体平台立体传播图文影像;韩国《亚洲经济》、美国《美南日报》和《日本新华侨报》等海外媒体也主动转载报道和视频,将两会涉侨新闻传播到海外。

  通过此次实践,我体会到:记者做一线采访时应有“融媒意识”,抢抓适合多平台发布的新闻素材;各媒体平台应根据自身特点,整合渠道共享资源;注重优质内容策划,因为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

  侨胞几度家国梦,难忘拳拳赤子心。两会报道有温度,中国故事有广度。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用好全媒体 打个漂亮仗

  江 聃

  “后方编发速度真快!”“前后方的协同配合太默契了!”这次两会,在新闻快讯推送方面,我们在财经证券网站中几乎都是全网首发,受到了不少媒体同行的赞誉。作为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的成员之一,荣誉感油然而生。

  遇到每个采访对象,身在一线的我们都是“一采一拍”,第一时间将视频、图片、文字传回后方,多渠道发布。VR全景图像、小视频现场直播,以网络快讯的形式,第一时间播发消息;系列图片紧随其后,反映代表委员风采和两会气象;随后,深度、系统、专业的报道,次第呈现报端。

  实际上,媒体融合是核心内容和基础平台的互相融合、同时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线记者、后方编辑密切协作、无缝对接尤为重要。报道组的“老人”都反映说,前后台的磨合更加顺畅了,我们的全媒体报道打了一个漂亮仗。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播技术革新,更是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题中应有之义。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日常报道中,也可以做到“心手合一”。

  (作者为证券时报记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7-03-15/38759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媒体  两会  报道  记者  融合  我们  视频  新闻
工作室  传播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