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吴政隆: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13版 版面截图
苏州金鸡湖工业区。 人民视觉
原题: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
——访江苏省省长吴政隆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再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创新正助推江苏省产业“由低向高”迈进、动力“由旧到新”转换、经济“由大到强”跨越。2016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4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是如何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本报记者专访江苏省省长吴政隆。
记者:江苏是科教大省,人才优势突出。请问江苏是如何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的?
吴政隆: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牢固确立“创新发展人才优先”的理念,突出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着力把科教人才的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优势。一方面,坚持抓好现有人才使用这个“最近一公里”,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6条”,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目前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超过75万人、5年翻了近一番。另一方面,坚持抓好高端人才引进这个“最快一公里”,把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5年来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35名,是5年前的2.2倍;引进“双创”人才2229名、双创团队1040个,共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我省科技人才总体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第二位。
记者: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请问江苏是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的?
吴政隆:科技创新只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江苏制造业规模近16万亿元,全国40个工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产值占全国10%以上。我们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大力培育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围绕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开放创新,着力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国际前沿方向强化基础研究,持续增强自主创新潜力后劲。到去年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6.7万亿元、5年翻了近一番,建立了7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8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产品走在国际前沿;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7项,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我国15.1%的科技创新领跑技术在江苏。依托产业优势增创创新优势,推动了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加快转变。
记者:江苏企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一些重要领域实现由“跟跑”向“领跑”转变。请问江苏是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
吴政隆:我们始终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通过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和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加快培育和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集群。目前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是5年前的2.5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我省26%的工业产值、30%以上的利润、47%的新产品产值和73%的发明专利。同时,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我省共建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达3000多家,每年实施科研项目2万多项;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657亿元、占全社会的83.5%,在纳米新材料、超级计算、生命科学、太阳能光伏、物联网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品牌企业。
记者: 请问江苏是如何通过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来汇聚创新资源的?
吴政隆:提高创新“浓度”关键要有一批创新的“强磁场”。我们瞄准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加快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从整体上优化全省创新资源布局。突出抓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16年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突出抓好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目前我省共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10家、国家高新区18家、国有大学科技园15家,还拥有省级高新区28家;全省46家高新区以占全省4.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2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聚集了全省44.7%的高新技术企业和59%的“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
记者:江苏在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有一些特色做法。请问江苏是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
吴政隆:科技创新突破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软件”保障。我们坚持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选项,先后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40条”、知识产权“1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让大量闲置的设备转起来、分散重复的项目统起来、束之高阁的成果用起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着眼于创新产业研发组织方式,加快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实行一所两制、项目经理、合同科研、股权激励等一批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从2013年12月成立以来,我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培育建设33家会员研究所,集聚各类研发人员5800多人,累计成功转化18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了近400家科技型企业。积极探索技术产权交易新机制,按照“连两头促中间,小平台大服务”的思路,启动建设了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强化信息集散、项目对接、市场融资、服务集成,目前累计注册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会员8.6万家。
当前江苏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大力度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努力为全国大局探索发展路径、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
图①:连云港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人形机器人正在表演《千手观音》。
穆道勇摄(人民视觉)
图②:盐城大数据产业园。
资料照片
图③:工人在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工业用机器人。
陈 暐摄
图④:工人在南通鑫晟波纹管有限公司内加工产品。
向中林摄(人民视觉)
图⑤:工人在生产电子产品的石墨烯贴膜。
陈 暐摄
图⑥: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镇的工人精雕细琢追求极致。
资料照片
图⑦:江苏天明机械集团自主研制的智能采煤机器人在连云港市海州区组装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
耿玉和摄(人民视觉)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