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人民需求 擘画民生蓝图
——安徽代表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引起安徽代表热烈反响。代表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首要位置。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必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张岳峰代表说,我省提前3年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位列全国第九、中部第一。他的体会是要抓住“四个根本”,即把发挥兜底作用作为根本导向,把优化资源配置作为根本途径,把提升师资水平作为根本举措,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此,汪琳梅代表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要通过优化师资、扩建实训基地等加强技工学校教育,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机构优质教育资源等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
成才先成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高思杰代表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教育单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浓厚氛围。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代表们表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白金明代表说,要积极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计划,通过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全面持续开展面向各类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三线城市技术人才等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不足。 ”潘朝晖代表说,这些年,芜湖市充分用好合芜蚌人才特区政策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39个、在芜服务院士29人、国家千人计划40多人、国外专家500多人,每年还吸引数万名大学生汇聚芜湖。芜湖市的情况反映了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人才荒”的矛盾,需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等来解决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他们多渠道就业创业。来自企业的叶太应代表说:“要坚持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尤其是要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工作。 ”
讨论时,一些代表说,创业是推动就业的不竭源泉,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要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持续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保障和维护好贫困群众的利益。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大扶贫格局。”李平代表说,在扶贫过程中,应注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动方方面面参与扶贫开发。阜阳市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推动民营企业帮扶;开展机关单位驻村帮扶、组建扶贫工作队、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推动机关单位帮扶;开展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贫困户,推动党员干部帮扶;鼓励一些成功人士、社会贤达、返乡创业人员等,积极捐资助学、修路、修桥,推动社会人士帮扶,不断扩大脱贫成效。
“应针对不同贫困成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谭艳芳代表表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摘“穷帽”、拔“穷根”。
曾作出过“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承诺的余静代表表示,虽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很艰巨,但依然信心满满。她说:“扶贫使金寨县大湾村发生了4个方面的喜人变化,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脸上笑容多了,村里的环境美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 ”
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我省代表非常关注。代表们还就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