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遵循十九大精神 江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江苏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了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优势。十九大报告作出的这一新部署,为江苏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

创新驱动优化供给,

让发展动力更足质量更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十八大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再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最新特征,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十九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说,这一重要判断,传递了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鲜明导向,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

实体经济是江苏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优势。“我们将瞄准工程机械的‘珠穆朗玛峰’,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打造全球用户尊重的世界级企业。”十九大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介绍,徐工将紧紧扭住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发展理念,着力培育高端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的江苏,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十九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说,最近5年,东大牵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15项,在全国高校排第7名;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稳居全国高校前5名,这与东大从应用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重大转型密切相关,“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大有责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呼唤金融创新。”十九大代表、江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平表示,将增强创新的意识、改革的意识,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把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实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系统性、集成化的金融支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让发展脚步更快道路更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改革保驾护航,必须在深化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优化制度供给。十九大报告再次部署,以深化改革的磅礴之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江苏正在打造“不见面审批”改革品牌,江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首个试点地区。十九大代表、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介绍,围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江阴瞄准“2440”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即企业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4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4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高于全省平均要求。

十九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表示,作为国家规划明确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推进五通实现五路”要求,完善“港、航、路、园”综合物流体系,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挥更大作用。

乡村振兴区域协调,

让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

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这是十九大报告的最新要求,对江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0月22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拱成功合龙。“将以落实‘1+3’重点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为抓手,开启区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十九大代表、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同时承担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两个功能区建设重任,又是国家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坚持岸上和海上并重、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并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江海和海陆一体,加快建成扬子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沿海经济带的强引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副镇长、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代表表示,通过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模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黄伟 王梦然)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7-10-30/40969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发展  经济  十九大  改革  建设  江苏  创新  代表
体系  城市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