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临沂费县有个“金蛋村” 10枚金蛋8枚产自这里
很多商家促销现场或者是电视节目中,都有砸金蛋的场景。
在金蛋里会藏着商家优惠券或者祝福语,
砸开一个金蛋代表着一份幸运。
那么,这些金蛋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在临沂费县,就有一个“金蛋村”!
齐鲁网临沂费县11月20日讯(记者 戴威 林溪)
这些幸运金蛋产自临沂市费县上冶镇水湖村,在水湖村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村民家门口摆放的金蛋,金蛋制作已经成为水湖村的支柱产业。
这些金蛋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在村主任的带领下,闪电新闻记者来到村民任庆香家中,她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忙活着制作金蛋。
首先,把石膏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几滴机油,然后再把搅拌好的膏浆倒入模具里晃动几下,这仅仅是第一遍操作。过一会儿,待模具里的膏浆基本凝固后还要再晃动第二遍,才可以加固成型。两遍操作过后,将模具里的石膏静置半小时左右,拆开模具,一个新鲜的白蛋壳就完成了。
新鲜出炉的白蛋壳此时略微有些发黑,需要再进行晾晒才可以更加坚固。在每个金蛋的底部,都会留有一个小孔,方便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塞入东西。
任庆香家里的这些白蛋壳有的已经晒了三四天,有的才刚刚完成制作。晾晒蛋壳,对于任庆香来说,已经是她的最后一道工序。下一步,任庆香要把它们打包送走,她需要送到附近的工厂,对白蛋壳进行下一步加工。
工厂工人首先把这些蛋壳依次排开,然后准备下一步工作。摆完蛋壳,工厂工人要进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调漆。仅调漆就需要一个小时,因为要把漆调的色泽均匀,厚薄适中,才能够浇灌出漂亮的金蛋。
就这样,在喷枪的浇灌下,一个个白色蛋壳逐渐变得金灿灿,幸运金蛋就这样诞生了。
今年已经74岁的王元娥老人正在她的工坊里做着白蛋壳。像王元娥老人这样的散户只负责加工半成品,加工完成之后运送到工厂,由工厂的工人负责将白蛋壳喷成金色,散户们从中赚取加工费,根据金蛋大小的不同,拿到的加工费也不同,一个金蛋从2毛钱到7毛钱不等。
今年已经63岁的孙允普六年前股骨头坏死,至今仍然腿脚不便。由于做金蛋不需要很大的体力,靠双手就可以完成,他就在家做起了金蛋。像孙允普这样的残疾人制作金蛋,在水湖村并不少见。他们往往都会把半成品送到一个固定的工厂进行加工。
在福传福工艺品厂内,工厂负责人王全福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厂工作人员是60多个人,我们其中带动了26名残疾人的就业。这26名残疾人从家里自己做,做好了以后半成品送到我们这边来,我们负责染色、装箱,包括发物流。”
现在,王全福靠生产金蛋,一年就有几百万元的收入。但是在创业初期,他却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最大的困难就是销售不出去。2014年的春天,做了3个月以后销售不出去。工人都不愿给做了,我们就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从网上销售。从网上来了订单,上海的客户给我们走了500多箱,接着又发了两车,共1500多箱,卖完了把工人工资先发下去,从那以后找到商机”目前,王全福厂里生产的金蛋,主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水湖村的金蛋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据统计,每天从水湖村销往全国各地的金蛋高达20到30万枚,年销售1亿5000万枚,实现产值近3亿元,水湖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蛋村”。 在全国范围内,每销售10枚金蛋,就有8枚产自水湖村。水湖村人口有760户,其中400多户都从事与金蛋加工制作有关的工作,金蛋产业带动了上千户贫困户就业,由于金蛋产业的种种优势,其辐射带动就业效应明显,现在的水湖村不仅金丹产业蓬勃发展,还带动了其它一些附属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水湖村很早就流传着一种制作石膏的传统手艺,手艺人只能做些简单的石膏娃娃,久而久之,水湖村的手艺人干这行出了名,客户需要定制石膏产品就会来到水湖村,随后就就逐渐发展了金蛋产业,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蛋村”。
短短几年时间,水湖村就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金蛋电商村”。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水湖村靠着电商平台,当天金蛋销量达到24.3万枚。金蛋孵金蛋,水湖村的金蛋产业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下一步,水湖村还要继续整合资源,把金蛋产业做强做大。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