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德鹤 樊海涛 10月1日,联合国人居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并颁发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徐州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推荐的城市或自行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于1989年创立,用以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2018年8月,徐州市以国内第一名的评审成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向联合国人居署推荐参选。 最终,经过联合国人居署专家组评审和筛选,徐州市“以近年来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和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推进固废智慧管理和源头控制、网络收集和转运、循环利用,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成为今年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每天早晨,泉山区锦绣山水小区居民高蓉蓉下楼晨练,都要手拎已分类的垃圾,来到小区一个智能分类垃圾回收点。 “请选择分类按钮。”她刷一下电子卡,根据机器发出的提示音,分别按开“塑料”和“金属”箱体的盖子,把相应类别的垃圾投入。 “这个垃圾点就是个无人废品回收站。”她说,业主能通过屏幕刷卡称重、计分,有用垃圾物业公司会按市场价统一回收。卡内积分可以购物,也可兑钱。 “像这样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已在各小区推广,覆盖率达到41.1%。”市环卫处副处长孙爱东称,徐州作为千万人口的大市,目前市区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万,日产垃圾数量巨大。如治理失当,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损害。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近年来,徐州市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围绕“科学分类、针对性治理、资源化利用”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智能化管控、网络化收运、循环化利用、集中化处置。 在徐州市城管局垃圾智慧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各社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情况,确保其流向全程可溯、实时可查。 “目前我市引入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垃圾分类数据库,实行全过程智慧监管和指挥调度。”孙爱东说:“这实现了城市固废源头管控智能化,极大提升了城市固废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每天收运生活垃圾2700余吨,实现日产日清。” 同时,实施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协同”运营新模式,形成低值可回收物加工利用的链条闭环,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率达85%,实现了垃圾全面减量和再生资源高效回收。 措施 “变废为宝”徐州办法多 如何有效处理垃圾,是全世界发展中城市的普遍性难题。以百年煤城著称的老工业基地徐州,用极大的勇气、极强的力度、极优的机制破解了以往“垃圾围城”的窘境。 在积极开展固体废物处置工作的同时,徐州市近年创新举措、升级流程,有效倒逼了清洁、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融资205亿元进行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等。 截至目前,徐州已形成了绿色产业体系和园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6.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达15.59亿元,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 在徐州市西区,正在规划建设5.45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固废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环保设备产品研发与制造等产业。该园是刚入选的首批50个“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现已显现出巨大的“磁石效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新沂市、邳州市等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位于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达8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废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和固废循环利用行业的排头兵。 为实现固废末端处置集中化,徐州市按照“适度超前、安全环保”的原则,先后建成年处置能力11.66万吨的危废处置和20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成日处理能力396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49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500吨的污泥协同处置设施。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显著提高,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发电以成本价全部供给市民使用,产生热量全部用于城区集中供暖。”徐州市环卫处副处长徐荑表示。 徐州市还成立了守望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会,注册志愿者达3000余名,更多的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固废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公益环保志愿活动蓬勃开展。 生态 总书记夸赞说“徐州像杭州了” 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煤矸石砖厂天天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源源不断“吞食”废弃的煤矸石,硬塑成型、变为砖坯,再送入新型烧结窑一次码烧,“吐出”一车车新型建筑材料,畅销各地。 该矿节能减排科主管程谦介绍,煤炭主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煤矸石也随之增多,矿井每年排出煤矸石约30余万吨。为降低污染,实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2009年建成这个煤矸石砖厂,每年可“吃掉”约16万吨煤矸石,生产出6000万块多孔矸石砖。 除了烧砖,该矿另一半煤矸石怎么处理呢?近年来,徐州在城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中,为它们找到了用武之地。 被当地人誉为“比潘安还漂亮”的潘安湖湿地,原来是权台煤矿和旗山煤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跨4个行政村范围,总面积1.74万亩,区内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绝大多数地方为无人区。 如同魔幻一般的改变,来自徐州市对采煤塌陷地的“革命性”整治。贾汪区结合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治改造。 “如果是复垦作业,要先把水抽出去,再把下面的熟土剥离出来,一般剥出30—40厘米的熟土,然后填上粉煤灰、煤矸石及建筑垃圾等,最后把剥离的熟土填回去,有的地方最多填了8米厚。”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权刚介绍。 从2010年至2014年,经过5年时间的两期工程,潘安湖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工程平整土地40余万立方米,表土剥离50余万立方米,挖填方466万立方米。占地2万亩的核心景区,已然是集湖泊、湿地、岛屿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在潘安湖边眺望一湖碧水,感慨地夸赞说:“徐州像杭州了。” 取之于地下,用之于地下。产自煤矿的矸石及发电厂燃煤的粉煤灰等废料,在采煤塌陷区的治理中实现“轮回”,有了新的价值。 徐州有着130余年煤炭开采史,据统计,至今共开采煤炭10亿吨左右,在为国家源源不断贡献能源的同时,自身累计形成了采煤塌陷地37万亩,占全市面积的 2.15%。 近年来,全市扎实推进矿产固废利用,开展矿产固废回填处理,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19.72万亩,变“城市疮疤”为生态亮点。徐州也成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面积最大、技术最领先、成效最显著的地区。 去年,央视《园林中国》摄制组在徐拍摄节目时,编导白海涛感叹道:“与其他地方园林明显不同,现在徐州好多新公园利用采塌地、采石宕口打造,雄壮而不失典雅,真是非常了不起!” 徐州市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为生态转型发展强基固本;固废智慧管控、循环利用等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有效破解了“垃圾围城”之困。同时,辅以大力推进的棚户区改造、水系整治、道路美化亮化等系列生态惠民重点工程,“天蓝”“水清”“地绿”的人居环境成为了徐州新常态,“一城青山半城湖”成为徐州的新名片。全市建成区绿化率达43.81%、森林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9.2%……2006年,徐州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7年,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中国人居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