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⑨3本报记者邓放摄 |
本报讯(记者朱殿勇屈芳刘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共同推动转型发展。11月1日上午,以“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共同启动开幕装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省委常委、秘书长穆为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副省长刘伟、霍金花,省政协副主席刘炯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国生、李晓红一起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揭牌。
陈润儿、李晓红、罗文分别致开幕辞。
陈润儿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健康、稳中向好态势。河南是中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建设推进,正在成为新时期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高地。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促成了一大批产业合作项目、达成了一系列技术转移协议,已成为立足河南、站位全国、携手中西部的高水平区域产业合作对接平台,本届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河南与兄弟省(市、区)在产业、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精准对接、合作发展,必将为省外企业“走进河南”打开一扇窗口,为河南企业“走出中原”架起一座桥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产业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只有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陈润儿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们将以此为遵循,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更大力度地深化改革,更加全面地推进创新,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博大宽广的胸襟、务实有效的举措,为广大客商在豫投资兴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化、法治化、制度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全面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李晓红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河南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扩大开放,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是中国工程院为河南建设服务的重要平台,我们将聚焦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南描绘的宏伟蓝图,服务战略需求、做实合作载体、提升合作成效,紧紧围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通过开展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活动,服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中国工程院将充分发挥优势,组织动员全国院士着力把河南研究院建成一流的科技智囊团、一流的战略思想库,为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平台。
罗文在致辞中说,产业转移是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近年来,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各省区在产业基础、硬件设施、营商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条件不断完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纷纷落地,为中西部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对接平台,希望与会各方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项目对接和宣传推广,共同开启新时代中西部产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何华武、霍金花分别代表中国工程院、河南省政府就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签署协议。
开幕式上举行了产业转移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有关领导共同鉴签。据悉,本届对接活动聚焦新型材料、智能装备、绿色制造、工业设计、军民融合、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对外发布1000余个、总投资9000亿元的合作项目,共收集签约项目611个,签约项目呈现出“龙头型项目多”“基地型项目多”“转型升级项目多”的特点。
本届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中西部9省(区)政府共同主办,海内外3000余名客商共赴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工程院有关司局负责人,国家有关行业协会、重点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区)的代表团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团,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重要客商代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境外代表团,河南省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负责人出席开幕式。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