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练的短发,自信的目光,利落的语气,刘琳身上处处透着“铿锵玫瑰”的大气之态。她谈技术、谈科室发展、谈临床工作,淡定从容。
28年前,徐州市中心医院成立淮海经济区第一个风湿免疫科不久,刚刚大学毕业的刘琳就来到了这里。尽管临床经验丰富,但当话题转移到患者身上时,这位工作近30年的女医生仍有些不“淡定”:“现在人们对于免疫性疾病的了解仍然太少了,很多人辗转多年四处看病最后才知道自己患的是风湿免疫类疾病。一个健康人真的很难体会那些求医多年未果的患者有多么痛苦!”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理解,多年来刘琳一直带领科室成员不断提高鉴别诊断技术,致力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希望更多患者少走弯路,摆脱病痛的折磨。“风湿免疫类疾病非常复杂,病人全身会同时出现多种关节和脏器的损伤。它就像是一张大网,凡是与人体结缔组织有关的疾病都是这张网络的一个节点,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从复杂的网络中找出真正病因,抽丝剥茧,将这些病痛都尽可能消除。”刘琳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文/徐州日报记者 曲美慧 图/本报记者 仲冬竹
“推广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是一项迫切任务”
1987年,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的刘琳被分配至徐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当时,江苏省设立风湿免疫科的综合医院屈指可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也都不超过两年。
年轻气盛的刘琳曾一度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些“郁闷”:由于人们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知之甚少,前来就诊的几乎全是关节疼痛患者,而免疫性疾病患者鲜有登门,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到风湿免疫科来就诊。当年整个科室只有3名医生,和另外几个科室共用一个病区,最多时住院患者也不过10个人。
“走出校门,我才意识到,相比较看病,推广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可能是我们一项更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刘琳介绍,风湿免疫类疾病多为疑难杂症,主要指侵犯关节、肌肉、骨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脊柱关节炎、炎症肠病性关节炎等。
由于风湿免疫类疾病会造成全身多处脏器受损,多数时候,患者会根据自己的病症寻找就诊科室,很多人多年间到过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诊仍然无果,直到辗转来到风湿免疫科。刘琳曾接诊过一位53岁的男性患者,两个月内听力和视力持续下降,双眼反复肿胀,不停咳嗽,他几乎跑遍了徐州每一家三级医院的耳鼻喉科和眼科,情况没有丝毫好转。后来他因为咳血住进了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呼吸科医生请刘琳去会诊,这才发现其实患者所有病症都源自于风湿免疫类疾病——韦格纳肉芽肿。刘琳为他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没多久患者的听力和视力就恢复了,病情慢慢稳定。
类似的病例太多,让刘琳在心痛的同时更倍感知识普及的压力。从工作一开始,刘琳就一直致力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的普及,对自己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机理和注意事项,并呼吁他们给更多病友进行普及。
随着人们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日益了解和重视,需要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2011年,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正式独立、扩大了病区的床位,刘琳担任科主任。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详细的患者教育方案和知识宣传手册,并成立了患者QQ群,带领2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普及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让她欣慰的是,不少患者因此找到了就医的“直通道”,少吃了许多苦头,她多年的坚持慢慢结出了硕果。
理解是她给患者的一剂良药
风湿免疫类疾病多为疑难杂症,患者常常因病情反复和求医未果而身心俱疲,就诊时不少人情绪低迷,难以沟通。面对这类患者,刘琳总会有意放慢脚步,以真诚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倾诉,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抚慰和劝解,以便患者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配合治疗。
50岁的老王过去十几年间饱受病痛折磨,两眼、鼻窦和腮腺、甲状腺经常莫名出现肿块,他辗转去过北京、天津、徐州二十多家医院,医生给出的结论五花八门——腮腺炎、甲状腺炎、泪腺囊肿……各种手术做了不知多少次,没多久又陆续复发,让他烦扰不已。原本自己经营的生意红红火火,后来因为四处看病、病情加重而且情绪持续低落,他不得不缩减了经营范围。
去年5月,刘琳见到老王时,他正因肾积水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泌尿外科医生请刘琳前来会诊,看到老王因身心备受折磨而心情阴郁,刘琳开导他:“别灰心,俗话说好事多磨,也许这次检查就能彻底查出你的病因了。”
“我觉得没啥希望了。要是能查出来十几年早查出来了,身上没一个器官是好的,拖一天算一天吧。”老王心灰意冷。
“我遇到过很多患者,像你一样曾经绝望过,但是要相信现代医学总会创造奇迹的。千万别放弃自己!”刘琳一边劝慰,一边对他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老王患上的是一种罕见的风湿免疫类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
“你知道吗,免疫类疾病最难的就是鉴别诊断,只要诊断出来了,我们就能对症下药,相信我,你很快会有好转的!”刘琳鼓励老王。果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老王全身脏器病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肿块、疼痛都已经消失,目前病情非常稳定。
出院时,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握着刘琳的手放声大哭:“十几年了,我终于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病了!感谢你,刘主任,谢谢你,我真的没法表达我的感激!”
理解,是刘琳给患者的最好一剂药。她理解病人的痛苦,理解他们的焦虑和失望,她时常在科室会议上强调这样一句话:“要治病,先治心。只有让患者对我们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鉴别诊断技术领先苏北
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治疗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正确、高效、及时的鉴别诊断。鉴于此,刘琳于2012年带领科室成员创建了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实验室并被评为当年度“徐州市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重点实验室”,此举推动该院风湿免疫科在鉴别诊断技术方面走在淮海经济区前列。
2013年,一位29岁患者被抬进急诊室,患者全身关节僵硬疼痛,无法动弹,连翻身都要家人帮助。刘琳通过风湿免疫实验室对他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查和其他系统检查,发现患者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两条小腿都有真菌感染,且伴有糖尿病。由于过去几年四处求医,错误用药,患者曾有过严重胃出血,胃肠功能非常差。
检查结果让刘琳有些犯愁:如果仅仅是强直性脊柱炎,可以通过生物制剂对他进行治疗,见效较快,但患者小腿有真菌感染,无法使用生物制剂;如果不用生物制剂,普通药物也可以治疗,但患者胃部功能极差,几乎所有药物都无法适用。
经过科室几名医生讨论,决定先对患者进行身体调理和感染控制,为他治疗糖尿病、胃病等基础疾病。一段时间后,患者身体功能明显好转,刘琳开始用药物提高他的免疫力,待真菌感染完全控制后改用生物制剂,半年后患者疼痛感已经完全消失,并能够下床走路,基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在诊断技术方面,刘琳还率先在徐州市开展了“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并于2012年获得徐州市中心医院新技术引进三等奖。刘琳介绍,一方面,风湿免疫科经常接诊各种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有些患者是因为肺结核而发热,通过胸部X线及CT可检查出来,但其他结核病人很难查到原发病灶,传统的PPD结核菌素皮试受干扰很多,因此她引进了这种更精确的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另一方面,对于用传统药物疗效甚微的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生物制剂可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物制剂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或潜在感染。过去徐州市没有能力开展此项技术,患者需要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之前奔赴南京进行结核感染检测,这一技术的引进则让患者避免了两地奔波的劳苦,提高诊断效率。
此外,刘琳还带领科室与彩超室医师联合在徐州率先开展了彩超诊断痛风的新技术,对于病情不明朗或无法准确描述病情的疑似患者,可通过彩超了解关节处是否存在痛风石,从而进行确诊。
在刘琳的带领下,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实力,在常见、疑难风湿免疫病的诊疗方面,徐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成绩,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在徐州市乃至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强影响力和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