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政 解读1、2
安徽省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政
4月19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我省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综合施策,巩固扩大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据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介绍,《意见》总体可概括为“三个注重”,即注重从政策层面提出支持举措,兼顾工作层面要求;注重问题和效果导向,不求面面俱到;注重集成与创新的结合,重在务实管用。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即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对实体经济支持,突出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协同拉动,突出“三重一创”的引领作用,突出改革的动力支撑,以及突出防范和化解风险。
《意见》聚焦七个方面共30条。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跟踪服务,送政策到企业,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动态掌握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积极争取核聚变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落户合肥,加快建设量子信息创新研究院;支持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明确提出2017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深化“四督四保”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台账管理、动态管控、运行调度和督查考核等五项机制,建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化解风险隐患,支持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债务,到2018年实现政府存量债务全置换。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出台30条意见促进经济发展 安九铁路芜宣机场今年开建
4月19日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出台的《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担任新闻发布人。
据介绍,《意见》分七个方面共30条,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重点针对当前我省发展中存在的实体经济困难、投资后劲乏力、改革需要深化、产业结构不优以及民生改善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以缓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
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 人员安置金中央和省分担50%
《意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明确,继续执行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人员安置等有关资金奖补政策,安置资金由中央和省分担50%,市(县)和企业分担50%,给地方和企业吃下“定心丸”。同时,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省级调剂金,对各地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给予调剂补助,放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支付比例。
对符合并购贷款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产能过剩退出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可由企业自行按照规定处理,也可交由政府收回。对企业整合搬迁后废弃的建设用地,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为企业减负700亿
突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意见》的一大特点。《意见》把稳定实体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求确保今年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以上。新闻发布人李必方表示,这既是2018年实现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降低5%~8%的目标需要,也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倒逼各地各相关部门继续为企业减负,“初步预计实现这一目标后,可为企业减负700亿元以上。”
安排100亿支持“三重一创”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本上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意见》提出今年省财政安排100亿元左右,采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加大对皖北三市、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的支持,对该区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奖补资金补助金额上浮20%。
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将56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压减到34项等。“这些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之举,又有利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李必方说。
安九铁路今年开建 到深圳时间将大大缩短
扩大有效投入,可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组织实施现代综合通道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安九铁路、池黄高铁、芜宣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合安高铁等项目建设。其中,安九铁路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我省到深圳的高铁运行时间。池黄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自2017年2月1日起,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所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都必须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记者 彭旖旎)
池黄高铁将开建 黄山、九华山等景点有望“串联”加大企业帮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4月19日上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30条”意见每条都和企业个人相关。根据《意见》,池黄高铁将开建,这条高铁会“串联”起天柱山、黄山、九华山等旅游景点。 进城务工人员有望缴纳公积金 《意见》中明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去库存,鼓励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市县出台差异化购房补贴政策,对自愿退宅进城农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当地政府可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或其他补助。 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支持各地出台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投资购房用于租赁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资产配置持有住房用于租赁经营。 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旅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5年内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此外,我省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实现市场动态均衡、房价基本稳定。 困难企业可缓交6个月“五险” 《意见》给企业也带来了不少利好。今年,我省将继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成本,确保2017年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以上。全面落实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2017年,企业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不作上调,从事国家鼓励和扶持产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我省还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总费率至1%。对已按规定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暂时困难企业(“僵尸企业”除外),经批准可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期限暂定6个月,缓缴期满按规定补缴后,允许其继续申请缓缴。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还会给予不超过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天柱山、黄山、九华山等旅游景点 有望高铁“串联” 今年,我省将有多条高铁开工,安九铁路、池黄高铁、芜宣机场等项目将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合安高铁、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建设。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介绍,安九铁路通车后,未来合肥到深圳高铁运行时间可缩短至6个多小时。目前安九铁路正在建设,计划在2019年年底通车。 “池黄高铁则有望串联起武汉、天柱山、黄山、九华山、杭州等地,这也是将九华山、天柱山、黄山等皖南优质景区串珠成链的黄金旅游线。”李必方表示。 放宽落户条件 加快农民“市民化” 《意见》明确我省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鼓励和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保护落户农民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权益。落实农民户口变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脱钩政策,推进就业、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轨。 省财政还会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以借转补、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 老百姓到政府办事 “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 我省继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政府权力事项,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 同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 我省还将深化“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积极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将56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压减到34项,保留的报建审批事项,原则上由同一个内设机构承办,限时办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将全覆盖 2017年,我省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拓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 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的改善。实施技能脱贫培训计划和退役士兵技能转换行动,对贫困劳动者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我省还会对贫困人口实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支持各地在落实全省统一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待遇,对贫困户慢性病门诊医疗实施救助,避免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 晨报记者 余佼佼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