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基层奋勇探索改革“最先一公里”
江苏:基层奋勇探索改革“最先一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把114项审批事项分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将原来涉及的近30个处室、90多名审批人员、16枚审批印章,精简为3个业务处室、30多名审批人员、1枚审批印章,审批时间大幅度下降,工业项目建设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承诺时间压缩至39个工作日以内;
江阴市徐霞客镇将市级下放的22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标准化、数字化,把原来26个专业窗口整合成14个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一章审批”,过去要5天才能办好的工商营业执照,现在当天就能领到;
南京市江宁区实施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办法,在项目进行土地手续办理的时间,打破前置约束,对后续审批流程以“模拟审批”,土地手续一旦办好,立即将模拟审批结果进行正式转换,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为此平均提前了100多天……
5月15日在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部分县区委书记介绍的这些改革举措,让人心生感慨。有人觉得,改革重在顶层设计,对基层尤其是市县一级来说,抓改革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不用动多少脑筋”。然而,我省一些市县的改革探索恰恰证明:推进改革,基层空间很大,可以做的探索很多。
过去,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要素价格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能否成为“政策洼地”“成本洼地”。但到了今天,靠政策优惠和要素价格比拼集聚发展资源的传统办法已经越来越不灵。一个地方能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看的是能不能以强有力的改革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制度环境。正因为此,我省当机立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先手棋”“当头炮”,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江苏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地区。这一思路极富远见,可以说抓住新形势下推进改革、构筑发展优势的“牛鼻子”。
县一级一头连着中央和省、市,一头直通基层、直连老百姓,既是上级各项改革决策的执行者,也是探索改革新路的探路者;既是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不管是市县,还是乡镇,抓好改革,一方面要做好改革的落实者,不折不扣地按照有关“顶层设计”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完成好改革的“最后一道工序”;另一方面更要做“勇吃螃蟹的第一人”,立足基层实际,根据实践和发展的需要破除一切阻滞改革发展的制度藩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进改革,基层必须破除那种“改革是上面的事,不是基层的事”“推进改革、基层空间有限”等消极思想,努力走好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
上世纪80年代,武进、常熟、江阴等地借力“星期天工程师”,兴办乡镇企业,催生“苏南模式”;上世纪90年代,昆山自办开发区,实现经济由内向外的转变。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的今天,我省一些地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交出了漂亮答卷。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地方在改革进程中亦步亦趋,碌碌无为。这说明,当前,有必要继续大力弘扬敢闯敢干、勇吃螃蟹的首创精神,破除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观望思想;有必要建立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让改革创新者受表彰得重用,让消极怠工不作为者被问责受处理;有必要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可以预见,一旦基层在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上形成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局面,江苏就一定能够下好改革的先手棋,形成推进发展的新优势。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