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坏老人"新闻扎堆看舆论场"老人变坏"原因
近日,发生在洛阳某公园篮球场内的“广场舞老人群殴篮球少年”一事引发广泛关注。继“广场舞老人群殴篮球少年”后,广东广场舞大爷拒绝为高考让步:“明天高考,今晚又不高考”、上海大妈坐地铁一人占两座乘客提醒遭怒怼“谁娶你谁累死”、民警救跳河老人反被勒脖等等,关于老年人的负面新闻扎堆曝出。扎堆的“坏老人”新闻更加强化了公众长期以来对“老人变坏”的认知,同时也引发“舆论场上老年人到底怎么了”的大讨论。
【事件概述】
前不久,一则“广场舞老人群殴篮球少年”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显示:在洛阳王城公园的篮球场内,一群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因为场地问题与一位打篮球的小伙产生矛盾,甚至出现了肢体冲突,现场多位老人对小伙子拳脚相向。事件发生后,洛阳王城公园管理方及时介入调解,初步拟定公园篮球场白天为篮球、羽毛球使用时间,晚上19时30分之后可以跳广场舞。同时表示,公园专门为广场舞开辟的六百多平的新场地正在施工即将开放。但广场舞大爷大妈们认为,广场舞团人数太多,公园新提供的场地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网友观点】
公园管理方的介入并未使事件得到平息,广场舞老人们对新场地不满的发声使事件持续发酵,舆论的负面情绪也进一步加重。梳理发现,网上支持年轻人的声音居多,纷纷指责广场舞大爷大妈蛮横无理、倚老卖老。@黑色的指甲:“在篮球场上跳广场舞还有理了?”@可眼可心:“老人锻炼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倚老卖老,跳广场舞去广场,在篮球场跳不合适,年轻人也要锻炼。”@稷下:“想起阿米尔·汗在节目里说的,尊重老年人应该尊重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年龄。”
同时,也有部分声援广场舞老人的声音,如著名体育解说员@大嘴韩乔生 从公共场地优先使用权的角度评论认为“广场舞老人有优先使用权”,并呼吁年轻人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凤凰网也发文指出,广场舞对于很多老年人的重要性,可能是不少年轻人在这个年龄段所无法理解的,很多矛盾也往往基于认知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对于广场舞的热衷应该得到更多的理解。
还有舆论对公园管理方的处理方式提出异议。如《法制日报》表示,要平息大家的情绪,应让人感到事情的处理方式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不能像排排座、分果果似的,把白天时间划给打篮球的人,晚上时间划给大爷大妈,这种处理方式不但天下太平不了,还容易聚集起更大的怨气,因为事情的法和理都没有讲清楚。
另有部分舆论将事件矛盾的焦点更多地聚集在公共资源短缺、公共管理缺位的问题上。如《光明日报》文章指出,广场舞的冲突其实是公共资源投放不均所导致,凸显了现阶段全民健身存在的短板。广场舞抢地盘折射的是公共管理缺位,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编辑点评】
“广场舞老人群殴篮球少年”事件曝出后,广东广场舞大爷拒绝为高考让步、四川广场舞大妈冲撞掐伤民警、大妈坐地铁一人占两座、民警救跳河老人反被勒脖等等,各种关于老年人的负面扎堆曝出。扎堆的坏老人新闻,更加强化了公众长期以来对“老人变坏”的认知。“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话题也再次引发大讨论。在小编看来,老年人群体“变坏”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媒体选择性标签强化误导公众对老年人群体的厌恶情绪。严格上说,如果完全根据年龄划分,与年轻人有关的负面新闻并不比老年人少,甚至多数负面新闻都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但在媒体的“滤镜”下,新闻报道中很少看到“年轻人”这样的符号标签。“老年人”就像“女大学生”、“女司机”、“公务员”、“熊孩子”那样已经成为媒体标题党热衷的标签,如果标题里出现这些字眼必定抓人眼球。正如微信公号“曹林的时政观察”中所言:新闻报道中,为什么很少出现“年轻人”与负面新闻的关联标签,因为新闻是年轻人写的,标题是年轻人做的,朋友圈是年轻人转的,评论是年轻人跟的。老人呢,在跳广场舞。
二、舆论场中老年人群体声音缺失导致老年人群体被妖魔化。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主要来自网络,年轻一代是网上舆论的主导者,舆论场和话语权被年轻人把控,而老年人在网络上是失语的。这与老年人在舆论场上的“缺席”与弱势有关:由于没有掌握网络技能,他们很少在网络上发声,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买菜、做饭、看孩子是他们生活的重心甚至全部,而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在一些年轻人看来,老人们用一辈子总结出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等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对社会进步期待较高、容忍度降低,加之以资源竞争为核心的代际冲突,年轻人与老年人群体间的交流不畅加剧了年轻人利用话语权对老年人进行舆论“踩踏”。
三、个案“抹黑”整体素质令老年人群体的口碑雪上加霜。在一些负面案例中,一些老人倚老卖老强行要求让座、马路上任性碰瓷等等,个别老年人不文明、无素质的行为举止影响了老年人群体的整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舆论对老年人群体的印象形成固化,导致老年人群体被舆论贴上蛮横无理、为老不尊的标签。多年前曾轰动一时的“彭宇案”中,彭宇受到舆论的普遍同情,虽然被撞的老太太赢了官司,但却输了舆论,以至于最高法公布当年案情真相后,仍有很多人坚信是老太太说谎而彭宇是无辜的。舆论只聚焦相对负面的老年人形象,忽视了这个群体本身的多元性,令整个老年人群体的口碑雪上加霜。
四、舆论场对老年人群体的正能量塑造不足加剧舆论刻板印象。不得不承认,个别老人为老不尊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却不能将这种极端个案夸大成普遍现象,很多老年人也有正能量,如北京的“朝阳大妈”“西城大妈”主动参与禁毒工作,积极配合警方铲除毒窝守护社区安全,还经常自发组织深入基层、高校等开展禁毒宣传等,成为协助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舆论场对老年人这种正能量行为的宣传和塑造不足,导致社会对此关注不够,加剧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还有老年人毕竟大都已经退休在家,与社会的联系,处于“无组织”状态,不像其他群体,如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会有组织的开展宣传工作,塑造行业群体的正能量,如警察、医生等等,何况这些群体本身的自媒体账号也都形成一定规模。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