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提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所求,执政所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城市发展为人民,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呼声,正是省委、省政府全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发力点。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阵痛”,伴随着“城市病”。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践行发展新理念,正用“提质”的良方,治愈城市发展“顽疾”,打造宜业宜居幸福之城。
刚刚结束的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要求,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提质”让环境更美好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看来,“城市双修”需要“内外兼修”,既是物质硬环境的修复修补,也是人文软环境的修补。
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第一个“城市双修”试点市,海南三亚市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中,就是通过拆违打违、两河四岸景观整治、抱坡岭山地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的“生动实践”,营造出体现居民需求与文化理想的人居环境。
三亚的“城市双修”,折射出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不断更新的历史。有学习借鉴,更要善于实践。在我省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增强老城区功能,焕发老城区活力,推进“城市双修”无疑是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以水“润”城,让城市充满活力;以绿“荫”城,让城市充满生机;以文“化”城,让城市更有内涵。这背后是河南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契合“提质”要求的“城市双修”正在中原大地一步步扎根发展。
在永城市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有一湖泊叫日月湖。8月13日,市民孙宏伟和几个老同事又相约来到湖边游玩。作为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工作过20多年的老员工,他们亲历了这里从煤矿沉陷区到具有城市河湖特色的生态水利风景区的转变,他们对这里有着独特的情结。
重拳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修复利用废弃地、完善绿地系统、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历史文化、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打出了“城市双修”的“组合拳”。
如今,在中原大地,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持续推进,日月湖之“变”在多个城市正在“上演”,黑臭水体逐渐减少,城市绿意持续增加,城市记忆正在传承。
“提质”让生活更方便
今年50岁的刘书锋在登封市区大禹路上经营一家商店,做生意这几年,他一直对店门口这条路很关注:“以前路况很不好,路面坑洼不平,一过了桥头再往东边去路况更差,很容易造成车祸。”
坑坑洼洼的路面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大禹路作为从市区去少林寺景区的重要通道,也关乎着登封市的对外形象。不过,随着登封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强力推进,刘书锋欣喜地看到,作为登封市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一期工程的“重头戏”,大禹路等五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一言以蔽之,‘提质’就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方便。”登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尚春和说,道路平整了,管线入地了,供热、供气、供水等管网辐射到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自然会大幅提升。
目前,多数县级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较多、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直接影响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也难以适应人口大规模转移的需要。
作为在汝州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市民,马亚飞深刻感受到了汝州市在解决“如厕难”问题上的决心和努力。“以前,在街上内急时经常找不到一个公厕。如今在中心城区,很容易就能找到公厕,再也不用为上厕所急得团团转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启动后,汝州市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建成了38座星级公厕。
公厕建设看似小事,折射出的却是大民生。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提出的重点任务中,“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正是基于方便群众生活的考虑,统筹宜业与宜居、地上与地下、“硬件”与“软件”、新区与老区的关系,这些无疑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践。
“提质”让居住更舒适
做一个幸福的人,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是诗人海子的理想,也是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的渴望。
目前,全省还有150万户居民住在棚户区。他们住的房子大多都年代久远、破旧潮湿、拥挤脏乱,安全隐患大,出行难、供暖难、排水难等问题尤为突出。
在城市建设中,既要让新城绽放异彩,又要使旧城焕发新颜,让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具体体现。城市要发展,老区要改造,棚户区征地拆迁安置不可避免。
记者在商丘市和周口市等地采访时发现,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过程中,我省各地棚户区改造正逐渐从“先拆迁后安置”到“边拆迁边安置”再到“先安置再拆迁”转变,“以合理的政策打动人心,以耐心的工作走进群众,以真诚的服务赢得支持”,具体而微地践行着“人的城镇化”。
货币化安置也是我省破解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安置难题的有效手段。商丘市建成区内城中村及棚户区多达563个,改造任务十分繁重。货币化安置加速了商丘市棚户区改造的进度,今年以来,该市棚户区货币化安置率近60%,高于我省要求的今年年底达到50%的标准。
住房无小事。按照我省确定的思路,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建立购租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健全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正在使“住有所居”渐行渐近。
曾经,百姓期盼的天蓝、水净、岸绿、花红、路畅、景美的惬意画卷,正通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慢慢变为现实,亿万中原人民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正在“提质”大行动中不断得到满足。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