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党员干部解民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扫除作风之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作风建设成绩单。
正风肃纪,八项规定在江苏落地生根
10月2日,连云港市纪委派出检查组对出入花果山景区的5500余辆车开展检查,未发现有疑似公车。10月3日15时29分,连云港市公务用车管理中心的监控屏幕显示,全市共有3辆公车被调度使用,没有发现违规改变行车线路等问题。其中,公务用车苏G03822行驶在东海县驼峰乡工业集中区,随后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车牌号,系统显示这辆车是东海县安监局节日期间到乡镇开展安全检查。
节日期间违规使用公车情况“零发现”,折射出我省党风政风的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心工程”,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作风顽疾,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739起、处理8282人,存量不断减少、增量明显下降。最近3年,“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分别下降22.3%、15.2%、23.0%。
八项规定取得如此显著成效,关键就在一个“严”字。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问题始终坚持压力不减、力度不变、氛围不淡,令“越往后执纪越严”成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尤其盯紧“四风”问题严肃执纪问责,针对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突出问题下狠手进行专项整治。违纪必究、点名曝光让执纪宽软松成为过去。
在抓好中央部署的21项专项清理整治“规定动作”的同时,我省结合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执纪审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主动排查梳理的共性问题,先后开展节庆论坛展会、违规收受购物卡、违规吃请和公款吃喝等29项专项治理。
健全制度、长效监管贯穿专项治理全过程,推动纠正“四风”工作迈向标本兼治。江苏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分析已查处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出台务实管用的配套制度。今年以来,江苏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措施执行情况“回头看”,系统梳理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58项作风建设制度规定,督促17家省业务主管部门报送配套制度清单及执行情况,集中督查6个设区市、8家省业务主管部门制度措施执行情况,督促与时俱进修订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党性“大考”,带来“为民”新气象
十八大以来,一场场旨在涤荡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大扫除”,为江苏带来“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气象。
2013年6月开始,省级领导班子和230家省直单位、13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1290个乡镇(街道)、27万个基层党组织、500多万名党员,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大道上经历了一场作风的比拼、党性的“大考”。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层出不穷: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楼,深入基层走亲连心,看一看群众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听一听群众喜欢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子;一场场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们擦亮“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剑,在“红红脸、出出汗”的经历中,感受“鼓鼓劲、加加油”的收获。
改进作风是手段,密切联系群众才是目标指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和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联系点,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建立4600多个联系点,下基层、问民生、查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焦点问题,列出清单,“能改马上改、能做立刻做”。
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党群之间“离心墙”被打破,党心民心更加凝聚。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815个,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走访群众22万多户,办实事26万多件,化解信访积案8316个,查纠侵害群众利益问题8.7万个。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说话有人听了、困难有人帮了、自己的事好办了,经常走家串户的干部多了,“干部和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亲。”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后,我省的作风建设并未就此止步。
2015年4月,一场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展开,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受到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伊始,省委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六查六看六整治”,列出问题清单,按照边学边查边改的要求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各级各地以专题党课启动开局,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个专题普遍开展2次以上集体交流研讨,领导班子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带头把自己、思想、责任摆进去,做一次深入的政治体检和深刻的精神洗礼。
“沉”到基层,党员干部解民忧暖民心
9月15日,在无锡新吴区梅村文体服务中心,锡剧爱好者黄杏珍和她的66个学员开始了新排练场地的第一节课。3年前她自发组织了锡剧培训班,大家自掏腰包,邀请锡剧老师前来授课,几年下来规模越来越大,找场地成了最烦心的事。在梅村街道的大走访中,黄杏珍将“心事”和盘托出。没过多久,刚建成的文体服务中心成了黄杏珍和学员们的新课堂。“没想到,这些人把咱们反映的问题真当回事!”
这是我省组织的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中的一个镜头。
“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2017年以来我省在全省党员干部中部署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计划用1年左右时间把全省企业和城乡居民家庭走访一遍。截至今年6月,全省参加“大走访”的党员干部人数已达到66.7万人,总体参与率达到98.2%;共走访城乡居民家庭1900.48万户,覆盖率达到74.3%,走访企业58.4万家,覆盖率达到52.6%; 收集企业、居民家庭反映的问题129.8万个,已解决74.1万个,解决率达到57.1%。
带着目标去、奔着问题去,全省上下始终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大走访”核心环节,做到合理合法的问题全面解决到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协调处置到位、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宣传解释到位,确保在查找问题上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白,在解决问题上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防止活动走形式,我省将“大走访”列入省委督办事项,2017年上半年已进行两次督查调研。督导组直接督导到市县,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每一环节都组织“回头看”,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提醒、及时纠正,把省委要求、部署落实到“末梢神经”。
近一年来,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向民生“痛点”、企业难点、信访重点、政策“难点”等“老大难”开刀,公厕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治理等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审批环节多、办理审批难等企业的“老大难”等一系列难题立知立改得到解决, 一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被修改、清理,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据省统计局委托第三方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和城乡居民对“大走访”活动的好评率分别达到92.3%和83.6%,对走访党员干部按满分10分打分,平均值分别为9.4分和8.7分。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