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公布一批老年人消费纠纷典型案例
又是一年重阳节,登高、敬老、思亲,以此来弘扬敬老爱老的美德。然而,与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增长相对应,越来越多的消费陷阱也将黑手伸向这一群体。近日,无锡市消费者委员会公布了锡城一批老年人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提醒广大老年人远离消费陷阱。
保健加理财
恩惠之后坑你没商量
今年62岁的许阿姨在商家的忽悠下,拿出了自己存折上的2万3千元钱,购买了260瓶“保健酒”。对方声称自己的产品既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升值,起到投资理财的作用。然而,许阿姨在机缘巧合下发现,自己买这批酒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在投诉到消费者委员会后,许阿姨回忆,自己会听信商家的说辞,一方面是因为在兜售产品前,商家让自己免费吃饭,还送了不少小礼品,博得了自己的好感;另一方面,商家经常给自己上养生保健的课,不知不觉间影响了自己的想法。
消委会提醒:建议广大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时,最好让家人知道,千万不要一味相信工作人员的宣传。
电视购物藏陷阱
商家推脱难退货
李阿姨9月份在电视购物节目中,买了一床特价鹅绒被,同时,因为没有看到实物,为了能顺利退货,她还支付了39元的退货风险金。鹅绒被到货之后,李阿姨发现被子的内胆异味严重,她想到了退货。可这时,销售方却变了嘴脸,声称非质量问题不可以退货,甚至直接挂了电话。最终,在消委会的介入下,李阿姨退货成功。
消委会提醒:电视购物是一种非现场购物方式,法律法规对非现场购物作出了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七天无理由退货。老年人应该理性、安全地消费,切不可被电视演员忽悠,而购买一些无价值的东西或劣质的商品。
免费书刊赠送
暗藏消费陷阱
惠山区的张老伯在某媒体上看到免费赠送保健书刊的广告,就打电话去索取。收到书之后,发现书中通篇都是亚麻酸的神奇功效,于是拨打了书中预留的电话,并花1980元购买了10盒亚麻酸。收货后,张老伯发现这个软胶囊包装说明是食字开头的,并非药品,他觉得广告宣传有问题,怀疑上当受骗,并进行了投诉。
消委会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听信广告宣传,购买时一定要认准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如发现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投诉维权。
银元不含银
购买收藏品须谨慎
80岁的冯老伯通过电视购物,购买了一套百年银元珍藏大系。到货后,冯老伯发现没有正规发票,经过好多次联系毫无结果后,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经检测,冯老伯购买的银元是铁镍合金,根本没有含银或包银成分。在多地消委会的联合工作下,最终冯老伯拿回了6800元购物款。
崇安区的周阿姨在无锡藏友阁购买了11套“中国珍钞大全”,共计43780元,但是半年了还没有拿到商品。原来,在商家的宣传之下,老人跟经营方签订了代为保管协议,等产品升值了再代为出售,为老人获利。最终在消委会的介入下,商家退还了周阿姨的货款。
消委会提醒:购买字画、钱币等收藏品时,要到正规的商家,认准品牌,加强对收藏品投资的风险意识,避免投资损失。此外,消费者要保留购买凭证和签订的合同,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权。
骗子为何总是瞄准老人?
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
无锡市消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分析,由于老人具有以下普遍特点,因此易成为骗子行骗的对象,一是过惯苦日子,爱占便宜;二是欠缺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弱; 四是大部分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五是性情较善良;六是十分在乎健康。
那么如何让老人远离骗局?消委会方面给老人及其子女提出如下建议:动钱之前,先征求儿女的意见;不贪便宜,不轻信花言巧语;读书看报,多看新闻,了解当前多发的诈骗手段;不要什么讲座都听,不参加廉价旅游;看病开药去正规医院;子女及晚辈应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沟通。(蓝莓)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