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文化”亮点突出 创意 + 创新“吸睛”范儿十足
上传生活点滴记录,无需自己排版,就能一键生成专属的个性照片书;脸对着机器扫一扫,不出 10 秒,就能轻松借阅想看的书籍;家里安装个 " 黑匣子 ",就能巧妙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多屏合一 …… 在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中,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以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一键成书记录 " 时光流影 "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一摞厚厚的书籍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仔细翻阅,这些书籍内容各异,除了记录生活点滴的 " 微信书 " 还有印有个人照片的 " 照片书 " 和全家福合照的 " 时光台历 "。
" 这些书的作者并不是什么文学、绘画大家,而是一些普通人。" 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数媒公司内容运营副总监朱宇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通过他们自主研发的 " 时光流影 " 平台制成的。这个平台利用科技手段,使 " 人人都可出版、瞬间即可成书 " 成为现实。
在传统模式下,一本书从作者截稿,到读者手中,要经历出版社、印刷厂、物流运输、仓库存储、销售网点等多个环节,周期漫长,耗费巨大人力和物力。同时,以制书为目的的专业出版、编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的,凭 " 一己之力 " 很难操作。
而在 " 时光流影 " 平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印刷技术融为一体,整合了创作生产、编辑加工、自主排版、快速印刷等。用户只需要将原创的文字、图片等内容上传,平台便会通过公司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完成专业的自动编辑、排版,一键成书,实现按需印刷。
据了解,针对不同的内容," 时光书 " 分为经典时光书、亲子纪念册、旅行游记、青春纪念册等不同种类。每种分类的时光书采用不同的排版主题风格。" 排版生成后,会首先给用户预览,对不满意的封面、排版、主题等,用户还可以手动进行调整。"
除了在网络平台上制作 " 时光书 ",平台还提供更为便捷的 " 微信书 " 的制作,这个功能可以将大家平时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图内容,按照时间轴等方式,利用专业排版制成书籍。" 只需 2-3 天,用户就能收到个人专属的时光书。" 朱宇说,他们自 2014 年便开始研发这个项目,截至目前,平台总用户已经突破了 1200 万。
面部扫一扫轻松借走书
同样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有一款应用面容识别技术的借阅登记显示屏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只需读者录入自己的面部信息,不出 10 秒就能轻松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省去了原本排队登记时间。
" 这款机器不仅能方便读者借阅,也能实现一键还书的功能。" 新华发行集团阅 + 事业部的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款特殊的机器是专门为 " 阅 +" 共享书店的读者们所设计的,用户只需下载智慧书房 APP,注册并缴纳 99 元押金后,对着机器扫一扫面部,就可把书带回家。
而根据店内规定,读者每次可以借阅 2 本总定价不高于 150 元的图书,免费借阅时限是 10 天,只要按期归还,借阅次数不限,且押金可随时退换。逾期每天收费 1 元,按书价封顶。" 传统图书馆中,读者借书还书需办理借书卡,不仅排队的时间长,而且借书卡也容易被丢失和冒用,而面容识别技术的运用就能省去这些麻烦,最大程度的方便读者。"
据了解,目前阅 + 共享书店已经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开设了 50 多家门店,拥有固定用户 36 万人,根据阅 + 共享书店后台大数据显示,共享书店用户人均阅读量为 11.36 本,面对后续可能继续扩大的市场,如何能够缩短用户排队等待时间,成了阅 + 事业部工程师攻克的重点难关。" 目前这款机器还未投入使用,预计 2019 年将正式和读者见面。"
舞剑机器人活灵活现
见过机器人,可你见过会舞剑的机器人吗?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一架由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 " 舞剑机器人 " 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伴随着音乐,两台机器人伸展着肢体,翩翩起舞。随后,一机器人拔出一把剑,舞起了太极剑。另一名机器人转动一陀螺,并将陀螺放在剑刃上。陀螺顺着剑刃向下滑,在仅有几毫米的剑锋上以 3000 转 / 分钟的速度高速旋转。
据了解 " 舞剑机器人 " 主要由两台机器人、陀螺,特制的太极剑等组成,是集合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多媒体互动娱乐体验项目。重点在于展示人工智能在自动程序设计及智能控制方面的应用,让观众在机械臂动感的表演中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这机器人舞剑的姿势和真人一样,看着挺好玩。"56 岁的张大爷向记者说道。
除了舞剑机器人,展区里,一台外观酷炫的白色的摩托车也映入记者眼帘。VR 摩托车利用虚拟现实内容展示,形成逼真的摩托车竞技模拟体验环境,产品外观科技感十足。现场,一名参观者正在体验。记者看到,与一般的机车类游戏不同,坐在这款 VR 摩托车上不需要全身扭动,只需脖子转向倾斜就能完成一次转向。
" 它主要由摩托车动感平台、计算机、VR 投屏显示器这三个设备组成。" 展区负责人介绍,设备搭配了一款现实场景下的摩托车竞速类游戏,体验者戴上 VR 眼镜就可以进到游戏画面里面,跟真实驾车的体验一模一样。" 特别是弯道环节,让人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速度的变化。"
记者注意到,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现场,这些 VR 展品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刚刚体验完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日里特别喜欢 VR 游戏,这次来现场体验科技产品,不仅开拓了眼界,也收获了一次难得游戏体验。
" 黑匣子 " 轻巧实现多屏合一
" 这是啥黑科技,咋电视、手机、电脑、平板还能同步播放?"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的一面墙上,一名市民被眼前摆放的各种数码终端吸引了注意。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正在运行中的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
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是国家 " 十三五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围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平台,集中展示科技研发、信号接收、节目编码、信号传输、终端接收等部分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它构建了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网络,实现了不同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电视)通过无线家庭网关连接方式,达到数字广播电视内容的同步传输的目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试验网内的居民只要在家中安装 " 家庭无线网关 ",再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下载一个相关 APP,在信号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通过终端观看实时电视节目,而不费任何流量。" 试验网的投入运行,将丰富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给观众提供更多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提供移动接收电视广播的便捷。"
市民心声:科技 + 文化,生活更美好
" 早上特意来转悠了一圈,看的眼花缭乱,现在科技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要不了几年,科技成果展上这些产品就能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了。"65 岁的王大爷一大早就带着老伴赶到了创新科技成果展,王大爷告诉记者,自己酷爱听戏,早上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区参观时,无意中看见了一款名为 " 有戏安徽 " 的产品,只要手机关注公众号,即可 " 进入 " 剧场欣赏戏剧表演。无论是远距离的舞台场景,还是近距离的演员特写,都能通过镜头的转换看得一清二楚。"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文化的传播渠道,现在我们在家也能享受大剧院听戏的感觉了。"
刘女士一名图书爱好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对 " 时光流影 " 平台的一键成书十分感兴趣,已经预定了一本印有自己和家人照片的 2019 年新台历。" 科技与文化相交融,一件普通的产品也有了人情味。"(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卫晓敏 / 文 高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