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全面启动“创新园区”建设
深挖创新潜力 增强原创能力
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季芳)1月16日,徐州经开区召开“创新园区”建设部署动员大会,“创新园区”建设正式启幕。
创新园区是徐州经开区“五个园区(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创新园区、幸福园区、绿色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核心支撑。以“创新园区”为载体,今年起,徐州经开区将全力推进以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深挖创新资源潜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产业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探路领跑。
据悉,未来3年内,徐州经开区将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培育工程。聚焦高端装备、机器人、精密制造、智能集成四大领域,加速向世界工程装备制造之城迈进;聚焦光伏单晶新技术、薄膜电池、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领域,加快向世界级新能源基地飞跃;聚焦半导体级晶硅、材料设备、封装测试、下游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及ICT产业新高地;聚焦生物制药、化学药物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建设淮海经济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四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申创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构建立足徐州、辐射淮海经济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四新经济”发展体系。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入、打造新产品,到2021年,形成以6家创新型领军企业、3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为引领,300家科技型后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集群;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向绿色、节能、高端转型发展,到2021年,传统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智能工厂”5家以上、“智能车间”10家以上、“首台套”15个以上,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建设省级研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立足实际建设研发机构,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到2021年,建成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省级50家,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
实施高端平台建设工程。强化大院大所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外大院大所的全面战略合作,着力建设一批中科系合作平台。强化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建设行业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产学研检”结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影响力;依托杨山科技创新谷、新微半导体加速器、东湖医学产业园等“2030”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孵化功能,形成涵盖“4+2”产业的创新创业特色平台体系。到2021年,创建国家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5家。
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精心打造“融汇金龙湖”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桥梁,力争到2021年,引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5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获科技贷款2亿元以上,IPO上市企业6家以上。以“4+2”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金龙湖紧缺型人才引进计划、金龙湖精英提升计划,着力引进一批既有科研能力又有产业化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创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专家服务基地。
通过“四大工程”的实施,预计到2021年,园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以上,累计PCT专利申请达到150件以上,高层次人才突破1000人;新建10个左右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行的大院大所合作平台,创建20个左右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国字号”平台,建成产业高端、平台一流、政策优厚的创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