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具徐州特色的营商模式
——《徐州市2019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解读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政 日前,我市发布了《徐州市2019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 《方案》提出,要积极适应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新形势,坚持“对标提升”与“解决难题”双轮驱动,系统深化提升“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工作,重点对照世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创建内容,具化创建标准,完善组织架构,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努力打造独具徐州特色的营商模式,力争使我市各项营商评价指标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徐州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一:精准创建 《方案》提出,要全面对标促优化,着力提升精准创建水平。 加快构建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对照国家指标体系,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着眼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精准设置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各级指标,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努力实现无缝对接,落细落实。 精准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各项指标:借鉴先行地区先进经验,成立专项工作组,分别具化细化专项指标分步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状态,一项项优化提升,一条条推进落实,确保2019年70%以上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70%以上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走在前列。争取参加国家2019年部分地级市营商环境试点评价。 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依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开展第三方评估,找出问题差距,提出对策建议,加快整改提升。 关键词二:提升质量 《方案》提出,要聚焦堵点通梗阻,着力提升解决问题质量。 巩固提升“五查五整治”成果: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找准痛点堵点,坚持刀刃向内,靶向发力,重点开展数字化多图联审、中介服务市场化、“一窗受理”“三测合一”、解决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等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梳理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统战系统“三进三访三推动”“企业服务月”以及各地各部门多方面多渠道征询的企业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督促各地各部门逐一过堂,对单销号,限期解决。进一步加大问题征询力度,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发现一起受理一起,督办解决一起;各地党委政府对辖区企业每年至少上门服务一次,了解企业诉求,破解企业难题,开展精准服务。构建政企直通车,健全完善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定期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分管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各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企业、商会调研和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第一时间获悉了解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帮助化解企业困难。 深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清障提效专项行动要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全覆盖。壁垒攻坚专项行动要坚持企业优先,努力打通关键涉企领域的信息堵点。品牌打造专项行动要进一步深化提升,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服务品牌。作风提升专项行动要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绕拖”问题。政企同行专项行动要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为企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治安护航专项行动要从快从重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的安全环境。守信践诺专项行动要重点解决“新官不理旧账”“开空头支票”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亲商重商专项行动要牢固树立企业就是发展、政府就是服务理念,动员全市上下关心支持企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优化审批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重点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快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配套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落地见效。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建立市级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通过媒体发布、专题培训、送政策上门等途径,进一步扩大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了解、掌握、会用这些政策。 建立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在市县两级政务中心设立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统一扎口负责涉企政策宣传,受理企业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维权,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企“一个平台集成服务”,企业到服务中心“解决所有问题”。对于企业反映的一般问题,由企业服务中心一次督办、限期解决。对于整改落实不力的部门单位,由市营商办进行二次督办,对于二次督办仍不能整改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处理。重大问题由市营商办综合协调组牵头会商会办。 关键词三:机关效能 《方案》提出,要紧盯作风发狠力,着力提升机关效能质量。 深入开展“转作风答三问”活动:各地各部门对照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结合市委周铁根书记在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这些年来我们为民营企业发展做了什么?帮助企业解决了哪些问题?无论是宏观政策、营商环境,还是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方面,我们的差距在哪?”,专题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基层支部会议,集中开展“转作风答三问”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进行自我剖析,对照“三问”寻找差距,针对机关作风中存在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调查研究走形式、政策制定“想当然”,政务服务“差口气”、政策执行“一刀切”,招商引资乱许诺、企业落地不兑现,怕担责任不担当、碰到难题“推绕拖”,重政策制定轻兑现落实,重审批轻监管等“顽疾”,认真查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限期整改提升。 精心开展机关服务竞赛活动: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深化“红旗支部”“红旗标兵”创建评比活动,由政务服务窗口延伸扩大到全市机关单位、基层站所。深入推进机关党组织“一支一项”先锋工程,重点围绕“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设置支部项目,深化“双联双促”,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推动机关各单位提升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服务承诺,争当服务标兵,以创建评比带动作风整体提升。 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绕拖问题”专项整治:坚持以评促改,组织开展“万企评机关”活动,每半年组织企业家对涉企部门及重点处室、基层站所进行满意度评议,公布满意度排名,形成对标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坚持每月明查暗访,采取聘请作风评议员、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挖问题线索,着力查证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带案督查督办,对企业反映集中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有案必查、有责必究、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关键词四:全民参与 《方案》提出,要深入基层广发动,着力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进社区、进企业、进处室站所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思想观念,推动全市人民积极主动关心支持、投身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形成人人都是服务发展“店小二”的浓厚氛围。在全市基层站所和一线处室组织一次以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摒弃“官本位”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评选一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每年评比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服务品牌,每年选树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典型。 组织淮海经济区营商环境建设高峰论坛:邀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及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有关领导探讨交流,创新提升,共商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大计。 关键词五:考核问责 《方案》提出,要动真碰硬严考核,着力提升机制保障力。 加大督查力度: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达标创建和“八大专项行动”“五查五整治”工作进展,部署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市营商办每月调度“提升年”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对标创建等工作落实。适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树立标杆、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市营商办督查问责组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对工作推进不力和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通过专题调研、视察、评议等形式,督促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都要建立完善相应工作机制。 加大问责处理力度:各级纪委监委要紧盯涉企重点部门、关键环节,针对企业投诉反映集中突出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快查快处,严查重处,以严肃问责处理形成强大震慑。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每季度至少通报一次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要坚持“一案双查”,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严重、性质恶劣以及推进“提升年”行动不力、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既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要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追究失职失责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在“万企评机关”活动中连续两次处于后五位的部门和处室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处理。 加大考核力度:对接国家和省考核指标,以解决问题、服务企业为中心,重点围绕国家、省和市指标优化提升情况、企业投诉反映问题整改解决情况、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情况、“八大专项行动”落实情况、各地各部门单位优化“六大环境”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制定完善全市营商环境建设考核办法,以科学考核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优化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