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扫雷行动”走进社区, 警官、专家教你“慧眼识骗”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郑幼明 徐晓风 王颖  时间:2019-02-28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上当?错!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徐晓风 王颖     摄影: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郑幼明

  “是不是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永远不会被骗?”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反诈中心大队长吴强的这个问题连续两天在两场“扫雷行动”进社区讲堂中提出,九成九的社区居民回答的都是“对”,但是吴强斩钉截铁地说:这是错的!骗子现在已经不需要“扔馅饼”就能行骗了!2月22日、23日,支付宝、网商银行联手扬子晚报举办的“扫雷行动”防诈骗公益课堂,牵手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反诈中心的民警,走进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水西门社区和秦淮区康居里社区,现场解析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的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等几类诈骗骗局,同时为社区居民传授防诈骗三十六计。

  揭秘套路

  骚扰电话是不是机器人?

  一句话就能“现形”

  现在很多手机安全软件会提示来电是不是骚扰电话,但是骗子的号码千变万化,很多人还是会经常接到各种推销、中奖电话,“没什么好啰嗦的 ,挂掉了事!”在水西门社区,警官这样跟居民说。

  就像很多人开玩笑说,你不知道在互联网那一头跟你聊天的是人还是狗一样,反诈中心警官介绍说,其实现在骗子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很多都是用网络电话、人工智能来拨打骚扰电话,你接通电话后,机器人会根据你的回答自动筛选答案回答你,这是骗子的套路,不过也有简单的办法可以反套路:因为人工智能还没有那么先进,你如果问的是跟他说的中奖、推销等等无关的话题,比如突然问一下“你说今天我们这里天气怎么样?”“今天下雨了,你带伞了吗?”,电话那头的机器人可能就懵了,完全答非所问。

  吴警官说,反诈中心的警官们,每天至少要打出500-1000个电话来阻止电信诈骗的发生,劝阻受害者转账汇款。个别受害者深陷其中,并不理解,甚至把真警察当成骗子,向假警察“汇报”。如今的犯罪分子通常集团化、公司化运作,甚至会回放电话录音,由“指导老师”进行人群筛选,心理分析,专门盯住那些防范意识薄弱的人下手。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三成受害者怀疑多次仍被骗

  大概没人觉得自己容易上当受骗,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一月份一项对网络诈骗受害者的调查显示,在被骗前,超过九成的受害人对网络诈骗有过了解,仅有不到一成的受害者从未听过网络诈骗。而在受骗的过程中,有一半人怀疑过,近三成受害人怀疑过多次。

  支付宝防骗讲师周晨晨介绍说,骗子善用人性弱点行骗,通过交友实施的诈骗便属此类。从数据上看,具备网络交友功能的社交平台也成为诈骗分子最主要的“作案现场”。在康居里社区防骗露天讲堂现场,警官举例说,很多人可能都收到过手机上转来的各种各样的抢红包、中奖信息,类似于“我表哥已经试过了,是真的!”或者“新闻联播刚刚播出了”是常见的转发语,但是此前有较真的人真的去问中奖“表哥”在哪里,结果一个追一个,上溯了几十号人,发现没有一个转发的人知道这个“表哥”到底是谁;还有所谓的“刚刚新闻联播播出了”,这种链接转发了很多天甚至一两年,还是“刚刚”播出,很明显就是骗局或者谣言。

  此前一项调查也显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有近六成是看到骗子发布的信息后主动联系对方,约四成是骗子主动联系的受害者。其中骗子主动联系受害者的方式中,社交平台最受骗子青睐,比例超四成。在受害人被动接触诈骗信息的途径中,社交平台也是主要途径,占比超五成。有超过六成的受骗者通过社交媒体转账给骗子。所以,社交平台上的信息要谨慎,也不要人云亦云,随手的转发也许就在无意识中用自己的亲朋“信用”帮了骗子的忙。

  被骗的多是低文化人群?名校教授照样被骗上千万

  互动案例

  贷款10万,

  套路贷却让他丢了一套房

  在现场支付宝防骗讲师和反诈中心的民警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中,不少人纷纷说出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踩过的“坑”。水西门社区居民徐阿姨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她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案例:自己一个朋友,30多岁的张某向一家网贷公司贷款10万元做生意,拿到手大概8万元。后来生意不好没钱还贷款,正愁眉不展之际,另一家网贷公司答应借钱给他,条件是要抵押房产。

  于是,张某在骗子公司的哄骗下,签了一个50万的贷款合同,并且办理了借贷协议公证和房产委托公证。骗子公司又通过制造流水和重复走账等程序,一步一步,最后将张某的房子侵占,强行上门收房。

  集资理财,

  80岁邻居天天拄拐上门追债

  跟亲戚朋友集资或者借款理财,结果却让自己损失惨重的案例也有不少。“据我了解,身边听说这样的案例不下十个。大到卖房还债,小到背负十几万信用卡债务,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小心。”水西门社区杨主任说,之前自己认识的一个小伙子在亲戚朋友之间集资理财,一个月1万块钱就有2500元的收益,利息高得吓人。后来这个投资平台倒闭,几百万的钱都收不回来了。他把房子卖了,都不够还亲戚朋友的钱。“现在他把工资卡就放在亲戚手上,每个月工资慢慢还债,不知道要还到猴年马月了。”“还有一个女孩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用她的身份信息办了一张信用卡,透支借钱,结果欠了十几万的债务。”

  康居里社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亲戚以前也曾经踩过P2P的雷,这个亲戚特别相信P2P,不但不听自己女儿的话,把所有的积蓄投进去了,女儿和老伴把她剩下的钱收走不让她再去投资,她就去跟邻居朋友借,结果后来平台跑路了,所有的积蓄打了水漂,她借了楼上80岁的邻居老爷爷几万元还不上,弄得老爷爷急得天天拄着拐杖到她家里来要钱。

  警方提醒

  “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明,学历高,见多识广,不会被骗。”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反诈中心大队长吴强告诉大家,如今,骗子无孔不入,手段花样百出,谁都可能被骗。

  “如冒充公检法诈骗,少设防的50-70岁的女性很容易中招。他们第一步骗光你家里所有的钱;第二歩,让你抵押房产,再骗个几百万;第三,用你手机卡、银行卡贷款,最后你钱没了,房子没了,还欠了几十万的债务。”吴警官说,还有北方知名高校的教授被冒充公检法的骗子骗走了1760万的房产和存款(有公开报道)。

  “骗子的套路通常是我是某某检察院,你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犯罪。从现在起,你必须每天跟我们汇报你的行踪,把你的钱转到××账户,做资信审查。这件事情你不要跟任何人讲。”

  “还有一种你意想不到的套路:骗子冒充警察,说要验证你的资金安全。假设你的卡上还有9万,他让你转10万到所谓的‘公安’账户,并且转3次进行测试。理论上账户钱不够,转账不可能成功的。然而第一次,转账失败;第二次转账失败,第三次转账成功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中间,骗子往你的账户上转了1万元。”吴警官讲述的这种诈骗套路是真实发生的案例。

  防诈骗“五不一打”

  “不点:不明短信不要点”

  “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不贪:积分兑现现金不要贪”

  “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一打: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