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层面上把徽学推向世界 ——首届徽学学术大会综述
6月18日至19日,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在合肥举行。本届大会由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指导,安徽大学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市委宣传部协办,以“新时代·新徽学”为主题。举办本届大会,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再动员,也是百年徽学继往开来的再出发。
会场内,黄德宽、包信和、李仁群、叶显恩、栾成显、王世华等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分别作主旨报告;国内外徽学研究领域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和圆桌会议上展开热烈讨论。会场外,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徽州文书展等活动丰富多彩,彰显了徽风皖韵的无穷魅力。
赋予徽学新的时代内涵
徽文化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徽文化不仅是海内外学术界可资利用的无穷宝藏,也是对当下安徽乃至全国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丰富资源。”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碧涌说,打响徽文化品牌,要注重提升文化原创力,注重发扬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精神,注重创新表达方式、拓宽传播路径,挖掘徽学中最优质、最精良、最有现代意义的精神内核,把徽学在更高层面上推向世界。
“21世纪,徽学必将走向世界。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表示,徽文化中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他认为,展望徽学研究的未来,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徽学;坚持关注重大问题,特别是基础性理论问题,为揭示中国历史道路提供学理支撑;坚持以史经世,为解决当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推动徽学走向新的更高的学术境界。他希望,徽学研究在未来的进程中实现基础资料整理工作的更进一步,把提炼徽文化基本价值、增强徽文化时代性、推进徽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徽州文化研究的三个新的生长点。
“徽学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异彩纷呈,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难得文化品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爱华认为,徽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学理的也是治理的、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要努力做好宣介文章、创新文章、运用文章、保护文章,推动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徽学新的时代内涵,把徽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出来、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
“新时代徽学学科构建要有新格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说,加强徽学学科构建需要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多维度研究,促进跨学科统合,从而推进新时代徽学研究走出书斋、走向现实、走向世界,使徽学研究形成更为宏大的新格局。 “徽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华澜说,徽学要走向世界,必须以一种世界的视野和眼光来研究,建立好徽州文书数据库,与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分享这些宝贵财富。
活态保护传承徽派文脉
古色古香的徽墨歙砚、惟妙惟肖的徽州竹雕、活灵活现的徽州剪纸……在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开幕当天,为了使徽学、徽文化能够以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主办方和协办方邀请了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徽州竹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等10位大师,现场展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从非遗的活态性、生活性、多样性出发,坚持在生活中传承、在实践中创新。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表示。
在徽州竹雕展台前,洪建华正捧着他的代表作品笔筒《农家乐》,向几位年长的参观者展示精美的竹雕技艺。而周围的年轻人,则对面前摆放的竹梳、竹尺、竹簪、迷你算珠等兴趣十足,不时拿在手里端详、把玩。 “竹雕技法强调在原材料造型基础上进行巧做,即所谓‘材美、工巧之结合’。 ”洪建华介绍,为了让徽州竹雕走进寻常百姓家,他在坚持传统竹雕创作的同时,结合徽州文化元素创新研发了系列小而精的文创产品。其中,将书签与尺子合二为一的产品,更是走进了故宫博物院徽派传统工艺馆。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随着剪刀在彩纸上翻飞游走,不一会,一只翠绿的蚂蚱就活灵活现地诞生了。在徽州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笑梅面前,一排透明的小玻璃瓶里摆满了她创作的蚂蚁、蟋蟀等各种立体昆虫剪纸,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个个昆虫标本。“非遗传承既要有自己的风格,又要结合当下的需要和孩子们的兴趣。”吴笑梅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研学游”逐渐升温,她设计了小罐虫系列剪纸作品,向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传播徽州剪纸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官府册籍、交易文契、信函书札……安徽大学徽州文书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徽州文书,从字里行间可以深切感受到安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个性的民风和多样的地理风貌,因此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驻足欣赏。“徽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成立,是与大量徽州文献的存在分不开的。 ”高翔说,20世纪以来徽州文书的大批发现,是“徽学”成为特色专学的基础。“没有徽州典籍文献和文书的存在,徽学就难以成立,至少不具有学科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
形式多样尽展徽风皖韵
这次大会既有主旨报告、分场研讨、圆桌会议,又有非遗展示、徽州文书展和徽剧演出,多方位展示了极具魅力的徽风皖韵。“徽学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各地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本届大会的召开必将推动徽学学科和徽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范金民表示。“徽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徽州文书等大量一手资料,中国没有几个地方能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料。 ”华澜坦言,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真实地了解古徽州。
“本届大会规模空前,一共邀请到国内外徽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位。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洪永平介绍,这些专家学者基本涵盖国内对徽学徽文化有所研究的所有高校、科研院所,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的一流徽学研究专家。还邀请了中国社科院等中央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上海、江苏、浙江党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及省内主要学术期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省直有关单位、有关大学和各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等参会。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是大会的三大亮点。本届大会设置了3场研讨、2场展示、1次征文颁奖。 3场研讨分别是:大会主旨报告、分场研讨、圆桌会议;2场展示分别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安徽大学徽州文书展;1次颁奖为大学生征文比赛颁奖。与会专家学者就徽文化的传承、发掘徽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点碰撞。此外,专家学者们还观看了徽剧《徽班》演出,参观考察了安徽名人馆等,近距离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根据省委宣传部与光明日报社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今年开始,每年双方将共同指导举办一次徽学学术大会。其中,逢单届在合肥市举办,逢双届在黄山市举办。(记者 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