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加快打造东西双向开放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规划建设国际陆港
|
||
|
编者按: 高标准规划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徐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支点和有力抓手。 2月28日,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周铁根在会上指出,要在总体规划定位上坚持高水平、全功能、现代化,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不断完善港口功能、提升发展业态;要突出现代化,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方因素,使陆港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深度衔接。争取在前期基础之上,在铁路物流园区、亿吨大港园区建设上能够有新的突破。把全面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发展作为徐州的百年大计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协同配合,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积极抢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推进,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本报今起聚焦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推出徐州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的系列报道。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有着“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的徐州,襟带长三角,坐望京津冀。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点、京沪与徐兰客运专线交汇点。徐州被称为五省通衢,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从徐州高铁站可以通达全国180多座城市。 多年来,徐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定位,得到了国家、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从徐州交通区位优势来看,徐州最有条件建设国际陆港,能够充分发挥徐州交通枢纽的作用。 今年1月3日,江苏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省委书记娄勤俭明确表示,支持徐州加快打造国际内陆港。1月14日,在参加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娄勤俭再次强调,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就徐州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委提出支持徐州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后,我市迅速行动,对原有规划进行全面优化完善,积极抢抓重大机遇,全面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打造江苏向西开放门户。目前,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正在规划完善的阶段。按照公、铁、水、空联运,我市建设国际多式联运的港区进行规划建设,争取在前期基础之上,在设立淮海国际陆港投资集团、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徐州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大视野谋划 引领国际陆港建设方向 我市把国际陆港建设放在全国、全省和淮海经济区大局中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着眼“一港多点”,将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进行整体规划。目前,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北京交通大学和中铁城市规划设计院三家单位联合设计编制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铜山货场发展规划(10.5平方公里),规划按照“一核、三心、七片区”进行空间布局,建设集智慧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临港产业园为一体的全功能现代化国际陆港。 依托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我市将着力完善铁、公、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转枢纽港;大力建设国家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人才、资金、技术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装备、出口加工等先进制造业;建设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门户。加快建设徐州综合保税区、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开放平台,提升观音国际机场一类口岸功能,推动淮海经济区各类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打造淮海经济区“双向开放”高地。 在空间范围方面,我市将统筹兼顾北三环物流集聚带、泉山开发区、鼓楼高新区、城北运河港口群、综保区、空港开发区等,形成多区联动、节点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在发展内涵方面,以淮海国际陆港建设为主抓手,依托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枢纽经济,打造未来5年至10年引领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高标准规划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徐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支点和有力抓手。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引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我市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整合区域各类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为徐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注入活力动力。 精心布局 汇入全国物流网络关键节点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我市明确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陆港型,依托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场站(物流基地)等,衔接内陆地区干支线运输,主要为保障区域生产生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物流组织和区域分拨服务。 按照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定位,我市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结合即将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淮海国际陆港发展规划,理顺与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在关系,研究提出新的发展定位、思路、要求、措施等,把淮海国际陆港的发展作为徐州的百年大计来统筹谋划推进。 同时,我市加强实体化运作,积极寻求与中铁、招商局等一流企业合作,高标准建设国际陆港,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以徐州铁路货运中心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周围地区集疏运体系,强化铁、公、水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工矿企业,我市正在优化改造城西以及城北30余条铁路专用线,进一步支撑国际陆港建设。 郑州西安陆港建设经验 徐州可资借鉴 今年2月20日,我市代表团赴西安考察学习,深入交流国际陆港建设经验。去年5月5日至6日,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南郑州考察,学习借鉴郑州市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中心城市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西安和郑州分别是国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徐州是国务院认定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三座城市均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都肩负着辐射周边、服务周边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建设双向开放平台的先天条件方面,徐州也具备明显的优势:京沪、陇海两条国家级铁路运输大动脉在徐州交会,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京杭大运河运力持续提升,观音机场刚刚完成升级,多条高速公路通南达北,“公铁海水空”多式联运体系相对成熟;淮海经济区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级发展规划,江苏提出打造交通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加上“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项国家级战略,徐州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的桌面上,有了一手“好牌”。 我市借鉴郑州、西安建设国际陆港经验,将会全方位影响徐州未来的发展,让交通枢纽优势尽情“变现”。而且,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正在与连云港实现“陆港+海港”完美联动,更有力地辐射区域内发展。高端发展要素集聚,更加成熟的开放平台,将大大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成为一座城市吸引投资、集聚发展要素的重要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