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着力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
乘先天优势 聚后发之力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郭爱华
古有“五省通衢”,今有“五通汇流”,区位交通优势是徐州人最引以为豪的城市特征之一。传统铁路干线与现代化高铁在这里构成“双十字”格局,轻轻松松可以直达全国181个城市;5条国道、20条省道、8条高速公路、398条县乡道路让徐州以外的车辆畅通无阻;京杭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腰带穿境而过,宽阔的河道里,南来北往的各色运输船舶川流不息,沿河两岸的101座码头、297个生产性泊位可以实现2000吨以内的船舶通江达海;外形酷似“汉袖”的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航班直达国内外40多座城市。虽然地处内陆,但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徐州正以交通区位这一先天优势谋划交通物流业的后发优势,力争到2020年底,初步构筑现代化的“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河江海联运、空陆联运、海陆联运”五大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全程组织能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建成立足徐州、面向全国、聚合周边、贯通亚欧的淮海国际陆港中心。
先天优势提供先决条件
建设国际陆港离不开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徐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徐州铁路总里程546.56公里,居全国前列。其中,普通铁路396.26公里,高速铁路150.3公里,初步构建了以徐州东站为中心,以京沪高铁、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和连徐高铁为骨架的“放射型”高铁网络,与南京、郑州、济南、合肥4个省会城市构成“1小时城市圈”,3小时可达北京、西安、武汉、上海、杭州五大都市,市域铁路网初具规模。高铁每天运行292个班次,可通达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和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使徐州“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徐州高速公路已形成纵横交错、环形放射、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8条高速公路构成了全长91.5公里的环城高速,在市域内构筑起快速交通主骨架,并实现了所有县(市)区 “半小时上高速”目标。
空中航线总量由通航初期的4条增加到31条,每周航班量由初期的15班增加到230多班,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观音国际机场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对外开放航空口岸。2018年初,徐州至香港全货机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不仅拉开了徐州航空货运的新篇章,也标志着我市航空口岸建设实现又一重大突破,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又一大新进展。
徐州港共有码头101座,生产性泊位297个,综合通过能力8309万吨。开通了徐州-太仓、徐州-扬州、徐州-连云港3条水运集装箱航线,每月营运航班达30航次。徐州港由传统的内河港正向着“一带一路”内河开放枢纽大港的目标昂首迈进,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加凸显,这些都为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提供了先决条件。
多式联运打下坚实基础
徐州现代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不断推动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快速交通为工具和载体,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航空经济”“铁路经济”“水运经济”和多式联运构成的徐州枢纽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并且蓬勃发展。
今年1月18日“徐州号”中欧班列(徐州—莫斯科)实现首发, 不仅拉开了今年中欧班列开行大幕,更打通了徐州开放布局中的“北上”通道,徐州双向开放征程翻开了新篇章。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作为淮海经济区唯一的一类对外开放航空口岸,自2010年9月实现口岸开放以来,先后开通了香港、台北、韩国、泰国、日本等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开通国际货运业务。特别是今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大关,据国际民航组织研究,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方GDP18.1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500人。
徐州港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和内河十大枢纽港之一。去年底开通徐州至连云港集装箱航线后,水运航线可以深入开展海河联运业务。以前从连云港发货到徐州,公路运输每个标准集装箱1400元,而现在水路运输每箱约900元,节省500元。这样的优势,将使得更多从连云港内运的货运业务,在徐州中转。
枢纽经济以发达的交通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枢纽经济,我市正打造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重点推进了铜山货场、双楼保税物流园、北三环物流集聚区、顺堤河、综合保税物流园、观音机场等六大联运基地建设,我市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河江海联运、空陆联运、海陆联运五大多式联运体系已初具规模。5个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客运、货运枢纽建设项目,位居全省之首。16个物流基地进入部、省“十三五”项目库,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数量全省第一。
抢抓机遇谋划后发之势
利用先天优势,谋划后发之势。打造淮海国际陆港,倒逼我市交通必须提供更强的承载竞争能力。从2月28日召开的2019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徐州市交通运输局正积极配合《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规划》编制,开展《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研究》,完成《徐州打造国家铁路物流中心专题研究》。未来徐州将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徐州铁路枢纽地位,发挥内河港口枢纽作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交通同城化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着力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
徐州市交通局长蔡前锋说,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徐州交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大投入、大建设的高潮期,必须要抢机遇、抓机遇、创机遇,全力推进徐州交通率先发展。
今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完成公铁水空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建成高速铁路115公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6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台。建成普通国省道4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危桥100座,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92%。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00公里。完成内河集装箱运输3.6万标箱,中欧(亚)班列同比增长20%以上。
蔡前锋说,徐州陆港建设建成以后,将推动双向开放,实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首位度,同时带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建设,来巩固和提高、提升徐州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将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