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综述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从7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取消冠“江苏”和“徐州”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预先核准。这是今年以来我市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市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惠企便民是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我市召开2019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动员会,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出动员和部署,再次掀起了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新热潮。 号角声声催人进。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着眼“五个最”目标,创新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突出整治“十大堵点痛点”,基本建成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 近日,市营商办组织人员集中赴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企业普遍反映,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持久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举措,政务服务有了明显改变,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让广大企业家在徐州投资感觉有信心、有热情、有干劲。 建立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 营商环境好不好,如何来评价? 对照《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和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150条,我市学习借鉴南京、郑州、杭州、衢州等地先进经验,制定了《徐州市2019年提升营商环境评价办法(暂行)》。 该评价办法科学设置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89个,并根据《评价办法》细化分解任务,明确17家牵头部门、47家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形成25个营商环境具体指标提升工作方案,已经下发各责任单位贯彻执行。我市将在8月份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找准薄弱环节,靶向精准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5月26日,我市专门邀请国家发改委法规司相关负责人来我市领导干部大讲堂,就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进行专业辅导。我市还将走出去,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骨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八大专项行动”有力推进 实施“八大专项行动”是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抓手。今年以来,“八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清障提效”突出便民。聚焦“3550”改革目标,我市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面向个人事项“就近办”、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多窗低频事项“一窗办”、高频事项“联合办”,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5%以上。 “壁垒攻坚”扎实推进。围绕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我市加快推进政务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已向12个部门业务系统提供369类、约3.5亿条数据。创新“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模式,实现贷款流程“一站通”,努力为企业金融贷款提供最便捷服务。 “品牌创建”深化推广。我市健全完善《徐州市级机关“星级服务品牌”评定管理办法》和《星级服务品牌评议规则》,召开“品牌创建”专题现场推进会,45家单位的46个品牌创建活动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作风提升”综合施策。积极开展“转作风答三问”专题活动,深化机关单位特别是政务窗口“红旗支部”“红旗标兵”创建评比活动,集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绕拖问题”专项整治,对13起负面典型案例和9项突出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政企同行”优化服务。我市以领导包挂、企业服务月等为载体,走访调研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小微企业和外资企业328家,收集反映问题300余条,其中80%已经得到迅速回应和妥善解决。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全市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1.1亿元、同比增长25.9%。 “治安护航”成效明显。我市强力打击涉企经济犯罪,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7起,侦办“套路贷”类型案件6起,“扫黑除恶”成绩位列全省第一位,在全国最安全城市排行上位列第四位。 “守信践诺”攻坚克难。我市研究制定《徐州市党和国家机关政务失信问责暂行办法》《徐州市“信用体系建设”指标优化提升专项方案》,实施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专项行动,重点攻坚涉党政机关积案清理工作,上半年执结涉党政机关案件42件、执行到位金额1972万元。 “亲商重商”氛围浓厚。组织各类媒体讲好徐州营商故事,市级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专题开设“营商·赢商”专栏,全方位开展宣传,上半年共刊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报道1299篇。 堵点痛点整治有序开展 解决好阻碍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是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确定中介服务项目清单63项,已按照项目清单建成网上系统平台,目前正在调试。同时加快行政审批服务“一窗受理”工作,确定“6+2”集成服务区事项清单,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正按省里要求统一实施。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区城评”制度,平均每个项目为企业节省时间10至15天。此外根据《江苏省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统一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区域内落户项目免费共享。推动三家测绘公司整合重组为一个平台公司,实现“一次受理、一次收费、一次测量、分编报告”。 我市加快数字化多图联审运行模式与系统应用,实现传统“面对面”纸质审查向新型“键对键”数字化审査改革转变,已累计“电审”项目302批,审查子项2677项,面积1733万平方米。加大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督查督办力度,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定期调度进展。集中开展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共清理欠款1.9亿元,清理率为55.81%。 创新健全机制 推动高效运转 着眼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今年我市在全国首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以“一中心一平台三项制度”为核心,明确9项“有求必应”、8项“无事不扰”清单,引起企业广泛赞誉和社会良好反响。 当前,我市企业服务中心已挂牌运转,划转人员基本到位,初步建立了企业投诉→中心受理交办→部门单位办理→企业满意度评价→中心一次督办→营商办二次督办→纪委监委问责处理的工作流程。为了明晰职责、强化督导,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全市营商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徐州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厘清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边界。明确10类问责事项和8种问责情形,对失职失责的严肃予以问责并通报曝光,上半年共通报负面典型案例13起,曝光突出问题9个,问责50余人。 坚持靶向整治、专项巡察,我市设立营商办主任月度办公例会制度,专题研究解决对标创建、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政府失信专项、十大堵点痛点整治工作推进、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等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本月中旬开始,市委将开展第10轮巡察工作,组织17个巡察组,用40天时间,集中对市级机关涉企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专项巡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