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整治 着力打造 苏北美丽宜居桃花源建设的『新沂路径』
|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熊冬梅 楚惠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近年来,新沂以“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突出在“治”上下功夫,在“用”上出效益,在“美”上见成效,走出了一条“全域整治、清污增绿、基本配套、完善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坚持整体谋划,打造愿景可期的“特色庄园” 坚持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突出全域规划。统筹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衔接融合,根据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逐步对新沂市1640个自然村进行优化提升。明确了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和其他一般村庄等五种类型村庄,初步构建“1+5+8+159”总体规划布局,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住房条件提供了科学的规划依据。 突出全域整治。制定出台《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明确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整治、村庄绿化等14项具体任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镇拓展,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片片“风景”,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 突出全域创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设立“整治达标村、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层面创建目标,所有村今年6月已全面完成公共空间治理,年底前整治达标村实现全覆盖;40%的村创成省美丽宜居乡村;5%的村创成省、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着力打造“点上精品、线上风景、面上百花园”的全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格局。 突出扩容增绿 打造风光秀美的“山水田园”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新沂乡村最靓丽的底色,从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聚焦公共空间治理和绿化美化,通过实施“两个取代”,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振兴空间,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乡村”。 一方面,依法治理,让“公用”取代“私占”。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当头炮”,聚焦河道“蓝线”控制区、道路“红线、绿线”控制区及村庄“四旁四荒地”等重点区域,大力整治公共空间私占乱用、农村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沟渠河道污染等突出问题,治出了新沂乡村“新形象”,实现了乡村面貌“大变样”。去年以来,新沂市共拆除各类违章搭建75万平方米,清理出耕地近2.7万亩、水面1.36万亩、沟渠道路1815公里。目前,已完成891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在注重“彻底治”的同时,积极在“如何用”上动脑筋。充分依托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将整治出来的集体资源进行管理、发包,形成了权属全部“上证”、交易全程“上线”、监管全面“上网”的“三资”监管新机制,实现了公众收益公众共享。去年以来,新沂市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进场交易总额达2.6亿元,村均增收35.2万元,真正让“沉睡的土地”变成强村富民的“最大资源”。 另一方面,全面增绿,让“生态宜居”取代“脏乱无序”。新沂生态底色好、生态资源多。为了把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50公里休闲农业带,通过“种”出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格局。大力实施植绿增绿工程,按照“集体栽植、群众管护、七三分成”模式(村集体占七成,村民占三成),在整理出的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栽植精品苗木及经济林果,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狠抓全域治理,打造洁净有序的“美丽花园” 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革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目标,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探索建立“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新沂市财政每年支付运营费用5650万元,实现了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三个100%”。试点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推行“四分四定”模式,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定时上门、定人收集、定车清运、定位处置,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和水平。去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全省县(市)综合考评中位居第2位。 大力推进污水治理。坚持以生活污水、河道疏浚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镇村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去年以来,共清淤疏浚农村河塘沟渠1067万方,完成19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全市累计完成102个村庄)、16个村庄正在有序推进,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面运行,镇村污水治理PPP项目被列为省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农村粪污治理。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同步开展户厕改造和农村公厕“回头看”,切实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目前,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3.13万座,普及率达97.6%,新建镇村公厕1260座。 注重常态长效 打造魅力持久的“宜居家园” 坚持“三分整治、七分管理”,加快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持久战,切实做到“治理工作常态化、治理成果长效化”。 现场盘点促推进。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点评、实地“盘点”工作进展情况,倒逼各级各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重抓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真金白银”扩投入。先后出台《进一步下倾财力全力支持镇级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意见》等含金量足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年以来,新沂市财政累计投入近4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方面,在2018年每行政村10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2019年又给予每行政村20万元工作经费;农村道路方面,每公里给予补助15万元;绿化方面,5公分以上“三化树种”每株给予补助20元)。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四好农路”建设,累计投入11.47亿元,新建“户户通”道路71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16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新沂市被省政府授予“四好农路”示范县称号;累计投入10.61亿元,构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持之以恒抓管护。坚持整治与管护“两手抓”,推行镇(街)为责任主体、村(居)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养成习惯树新风。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把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珍惜和维护好农村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