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创新驱动 路越来越宽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12-17
市民体验3DVR技术。
鼓楼区云创科技园展示厅。
 

◎文/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让联合创始人邵漠宇感喟的是,以医学应用为主要方向的江苏云仟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徐州软件园一年,便建成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3D打印数字医疗技术中心。

今年10月,在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徐工重型斩获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殊荣,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也是省唯一一家入选企业,立于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潮头。

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意见》,围绕加快构建“七个+”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促进区域创新跨越发展,重点实施“1247”行动计划(深化“一中心”、突出新旧两个产业方向、建设四大优质载体、落实七大创新任务),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在古彭大地,加快创新发展的时代号角由此吹奏得更加嘹亮,到处澎湃着创新的激情。

让创新成领跑经济的『头马』

自动化焊接率从40%提升至90%,产品一次交验不合格率降至1%以下,一人多机水平提升至1人10机,年运行里程1933公里、日产40台,对接精度达0.01度……

徐工重型大型结构件智能工厂已打造成功并投入运行,过去3个班36人每天最多生产20多台,如今一个班1个人可以造出50台,成为全球起重机行业领域的“智能第一线”。

“智能化是打造服务型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介绍,公司已建立智能工厂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工厂联网关键设备2100余台,接入数据点数近8万个,生产流程从“人机对话”转向“机器对话”,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速度。

在距离徐州市区一百公里外,新沂经济开发区江苏斯尔克集团也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刚落幕的中国化纤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上,子公司徐州斯尔克纤维研发的“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纤维柔性制备关键技术”荣获“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奖”。

董事长孙德荣是吴江盛泽人,十余年前徐州在苏南举办的一次招商中来徐投资,开始了创业之路。在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斯尔克坚持创新引领,已步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实现了企业产品优化及转型升级,总资产超过10亿元,注册资金近4亿元,员工超千人,开始大型集团化发展。“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现在确实到了一个拐点,真正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企业必须靠自己的创新,靠自己的产品、管理来求发展,复制模仿的路已走不通了。”孙德荣感慨地说。

“近山识鸟音,临水知鱼性。”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同时最了解市场冷暖,企业强则产业强、经济强。近两年来,我市立足提质扩量,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招引。

突出政策引领,印发了《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招引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编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等,提高企业要素保障水平,聚焦技术研发,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引导传统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带动形成高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集群。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入库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合计完成投资213亿元,开工项目204项,投产55项。

通过突出重点、量质并举、上下联动、系统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呈几何级增大。2018年,我市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9家,同比增长108.76%。今年以来,全市分批次推荐上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9家,同比增长74.55%,预计有效期内将达730家,同比增长27.62%。

全力打造创新『梦工厂』

2018年秋,在我市组织的一次专项招商推介会后,江苏云仟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短短40天便落户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软件园,依托中国工程院戴克戎院士团队建立医学应用3D打印实验室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徐州软件园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可获得全方位的扶助培育。今年1月,江苏云仟佰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获奖励70万元;4月,获得了泉山国资投资公司300万股权投资;随后泉山区启动了“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政策,资助3000万元……

“不仅是资金方面,政策方面、服务方面,各级政府都给我们很大的支持。”江苏云仟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邵漠宇介绍。

立足质量提升,我市全面提速科技平台载体建设,持之以恒深化“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核心区的发展内涵是实施这一举措的重中之重。

占地5.9平方公里的江苏淮海科技城是我市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城一谷一院一区”四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泉山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一城一港一区”园区铁三角的龙头项目。“科创之芯”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为其确立的目标定位。

目前,科技城科技创新项目入驻率加速递增,建成区已落户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内软件百强企业11家、院士领军企业5家、各类板块上市企业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双软企业”121家,注册企业总数达3700余家,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度显著提升,持续释放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与江苏淮海科技城一样,位于徐州高新区的徐州科技创新谷结合自身定位,在体制机制、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开放合作、财税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极”、创新创业者们的“梦工厂”,“洼地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创新谷内创新创业团队、新型研发机构、信息技术企业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企业成倍增长,企业总数已近300家;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入1500多人,拥有院士团队6个,孵化器5个,省“双创”人才十多位,这些人才中不乏如“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这样的大咖。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我市继续加快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按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所”四个梯次,持续推进“技术成果热化、研发产业化、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团队出资货币化、人才高端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在库新型研发机构达60家,备案首批新型研发机构4家。

除创新核心区载体外,截至目前,我市还建成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达16家,其中徐州高新区居全国第48位,进入全国50强。科技双创载体建设提质增速,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加速器48家;各级众创空间98家,初步构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科技创业载体建设上全面迈入全省第二梯队。

协同创新的『军师联盟』不断扩大

又到银杏金黄时节,在邳州江苏影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对最新研发的“微透镜阵列扫描激光直接成像曝光设备”进行工艺测试。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第一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上,“影速”与复旦大学徐敏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结盟,致力于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我们重点生产半导体纳米级制版光刻设备,这是集成电路生产最基础、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设备。”“影速”副总经理黄伟说,通过与复旦大学团队合作,目前这台设备由6道光路提升到12道光路整版一体成型,日产达8000多片,效率大幅提升,超过国际同类装备。

面对产业层次低、高层次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可转化科技成果较少等短板,我市立足协同创新,出台《在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专项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

上海,长三角协同发展龙头;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沪间来往乘坐高铁只需2个小时。如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已成为促进区域产学研对接的一个新平台。“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力度,积极承接其发展的溢出效应。2019年9月,当第二届对接合作恳谈会再次召开、签定41个重大项目时,首届恳谈会所签的33个重点项目已有7成多在徐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芯,邳州造。”邳州市近年“结盟”大院大所,一举成立了大院大所(邳州)技术转移中心联盟、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产业化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产业化基地,导体界的“军师联盟”齐力助推,促进了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我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创新合作战略,通过接连全球创新资源,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中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沃罗涅日分中心等多家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借助这些国际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了中加、中俄、中德等国际技术转移对接等活动,许多海外院士、高层次人才先后来徐开展创新合作,数十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徐州。今年上半年,申报省级以上外国专家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已达14项。

把好科技创新发展『风口』

40万元、70万元……一家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登台领奖,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这是今年4月泉山区科技创新暨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的一幕。该区共拿出1500多万元,用于奖励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区财政还专门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

在今年第二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上,类似的一幕也再次出现。2019年,我市争取和兑现省市人才项目资助资金1.15亿元,会议为马丁格林院士团队等24名省市双创人才(团队)代表现场兑现了奖励。

立足环境优化,两年来我市加快构建优质创新生态。为了让优惠政策及时落地,由科技部门牵头开展科技惠企政策落实工作。结合省“科技改革30条”,编制全市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创新改革举措任务清单;收集汇总编制涉及科技投入、企业创新、平台载体、人才激励和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指南》;建立市科技创新政策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培训、解读服务,并协助创新主体争取、办理各种政策及落实手续,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计划是市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市科技部门勇于革新,建立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的科技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内生动力,助推全市新技术加速突破。

面对广大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市持续拓展科技金融对接路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启动江苏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淮海分中心,在苏北率先成立了2亿元的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助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同时,探索完善政府、银行、投资、担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长效机制。市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创新“投”“贷”联动模式,加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发展的力度。评选“最具发展潜力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创响徐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金融进园区(孵化器)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在全社会宣扬、激励创新精神,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对接。

作为与市科技局合作的金融机构,南京银行徐州分行小企业金融部负责人刘雨迪介绍,自2016年落户徐州以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服务实体企业,近期特别注重服务科技型企业。截止到目前,该分行的小微贷款余额已经累计超过40亿元,服务客户近300户,其中小微科技金融贷款余额接近5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科技金融已累计服务企业1500余家,获得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项目652项,贷款金额累计超过22亿元。众多资金短缺的创新企业通过这样的“输血”踏上发展快车道。

徐州鑫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是2018年度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16年落户徐州以来,企业已累计获得各项资金支持500余万元,促进其持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处在行业领导地位。“政府牵线搭桥,尤其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融资等方面,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董事长张利表示。

不断强化创新的『核心支柱』

今年初,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的“金彭”文字和图形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标志着金彭品牌正式升级为全国范围的驰名品牌。

徐工重型的发明专利“一种独立悬架系统”在10余款全地面起重机上实现应用以来,已累计销售89台,新增产值约7.5亿元……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推动创新成果向社会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力法律保障。创新驱动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的驱动。

近年,我市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将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以谋划和部署,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有力地支撑“徐州制造”向“徐州智造”、“徐州创造”转变,推进区域创新中心建设。

2018年上半年,我市连续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结合实际,新修定并实施《市级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对专利创造的资助范围,加大对专利大户、高质量专利及优秀发明人的奖励。

作为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市积极引导和扶持各地、园区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试点、示范工作,以此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契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稳步发展。2018年区内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授权专利156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突破52.13件,居全市首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优势企业13家;承担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15项。2019年7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截至目前,全市共11家园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或示范园区,8家园区荣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或示范园区。10个县(市、区)中,6个县(市、区)获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区)工程试点县(市、区)。今年上半年,铜山区、沛县、丰县、新沂市、睢宁县又成功打入“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区/县”榜单。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着力从政策体系、引领示范、财政支持方面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如建立了专利导航城市创新发展决策机制,通过专利导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具体举措上,加快实施企业专利申请提质增量计划、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

经过探索实践,江苏斯尔克现已建立起完善的科研平台,主导起草了两项中国纺织行业标准;共拥有120余件国家专利,19项授权商标。近年来,两次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产品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产品”。今年子公司徐州斯尔克纤维也从“徐州市专利领航企业”成长为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企业。

据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截至8月份,全市发明专利授权达1581件,同比增长21.06%,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完成省定目标71.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09件,同比增长26.74%,增速位列全省第三;有效发明专利达9899件,完成省定目标105.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3件,比2017年增加4件。

目前,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企业需求,又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新机制,全力争取建设“中国徐州(智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市场主体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