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高质量发展 冲在前探新路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作为徐州经济强区,铜山肩负发展使命,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两年时间来,铜山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全面融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为主抓手,全区上下锐意创新、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 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作为攻坚克难、努力前行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强政治自信,铜山牢记嘱托,践行担当,以奋斗的姿态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铜山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要求,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加快发展,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加速转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特别是在“环保风暴”中关闭取缔和停产整治企业3500多家,此种情况下,铜山迎难而上、奋勇跨栏,实现逆势增长,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以及强大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潜力。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苏北第一、全省前十。荣获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称号、市重点经济目标考核和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考核第一名,实现三场考核“大满贯”。全国百强榜上持续进位,位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8位、投资潜力百强区26位,继续领跑淮海经济区。 实力铜山。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和安全科技“三主一特”先进制造业,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楼宇经济“333”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中航资本特种光纤、中铁工业交通装备、苏宁集团、新奥集团等一批500强企业、国字号、中字号企业纷纷落户。徐工汽车3年内有望达到30万辆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云意电气持续创新,稳固国内细分行业第一位置;五洋科技全面转型抢占城市智能停车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增长超过20%……一批百亿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正在铜山强势崛起。 创新铜山。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铜山狠抓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安科园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谷集聚研发企业和机构近300家,安全科技产业成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中国安全谷”成为全国样板,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17家,今年有望超过150家。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和金融支撑作用,成立区招才局,率先出台实施“人才新政”,首创“海外合伙人+跨境孵化加速平台”孵化新模式,面向国际招纳英才、集聚智慧。 速度铜山。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铜山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衡量评价干部的“一号标杆”,年度任务以提前1月竣工为目标,月度计划以提前1天为目标,每天进度以提前1小时为目标,开足马力加快推进,争分夺秒抢赶进度,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竣工即投产”,徐工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实现当年开竣工。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行政审批瘦身提速,高新区正由“2330”向“1220”转变,“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四个一”等服务新机制,加速集聚发展要素,连续两年签约注册重大项目数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1-9月,铜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8.8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0%,高于同期增速5个百分点,增速、增量均居全市首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增幅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累计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8.8%。 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 铜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形成了省市叫得响的环境整治“铜山模式”。制订落实《铜山区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试点工作,形成乡村文明建设的“铜山经验”。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荣获“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12月11日,全省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在铜山召开。 村庄更美了。铜山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区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进行奖补,撬动各地累计投入14亿元,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大美格局,绘就了一幅彰显铜山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同时,加快实施农村道路、公厕、饮用水、医疗、教育、污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倪园村成功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紫山村成为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试点村,北村村、丁塘村等11个村入选省最美乡村。 产业更旺了。铜山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引领,依托自然生态禀赋和文化底蕴优势,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养老、民宿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吕梁山风景区、故黄河观光带、汉王生态颐养小镇、微山湖滨湖生态旅游区、方特主题乐园等旅游项目,加速形成“一廊、一核、三片、一带”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玉带花田花海、台上草莓小镇、黄河故道芙蓉园,一大批网红打卡地,带动乡村游、赏花游持续升温,“美丽经济”美了农村,富了农民。 脑袋更富了。铜山把乡村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出台《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区80%的村建成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和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培育出“广场舞大赛”“百姓春晚”“少儿春晚”“农民丰收节”“乡村音乐节”等文化品牌。复制推广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经验,持续开展铜山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形成“铜山好人雁阵现象”。围绕“谋百姓需、铸乡村魂、聚群众心、固执政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精心设计“铜山妈妈”、“四点半课堂”、“365”日间照料、“读读书吧”等志愿服务项目350多个,组建区级志愿服务队50支、镇村志愿服务分队1520支,注册志愿者累计超过35万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群众逾万人次,并实现“点单”“派单”“接单”供需精准有效对接,使实践所站真正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互动式的文明实践平台。 锻造基层党建『红引擎』 为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铜山区突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实施“四强四促”工程,推进“五大振兴”协同发力,在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中书写了“铜山答卷”。省委组织部领导到铜山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认为“四强四促”党建工程,有目标、有举措,抓得实、抓得好;市委书记周铁根批示:“工作有特色、有成效,研究推广做法,促进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央视新闻频道、《群众》、《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对铜山做法进行了报道。 强组织,以政治引领促治理有效。一是建强组织体系。区级投入2600余万元,开展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开展过硬支部三年培树计划,评选出百佳过硬支部。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实施网格党建,开展“全要素网格”试点,切实把组织建到基层治理的根梢。三是规范组织运行。狠抓“一核三体”运行机制建设,完成15个软弱后进村转化,开展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规范28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 强书记,以头雁带动促产业兴旺。一是抓实教育培养。实施“人才兴村计划”,每村重点培养1-2名后备干部。弘扬“老支书”精神,开展“村书记论坛”活动。二是抓实支部特色。按“一支部一特色”,因村制宜创新“支部+基地+农户”“全程托管”等产业发展联结机制。三是抓实考核激励。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公共空间治理等重点工作,与村书记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强党员,以先锋模范促乡风文明。一是创新党员活动。推行党员活动日“5+N”制度,开展十佳党日评选。建立党员中心户,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传递党员关爱。组织机关女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困境儿童,全区1200余名“铜山妈妈”与566名孤儿结对。三是推广先进典型。全域复制推广全国文明村三堡街道潘楼村的党员“星级评定”“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经验,农村党员户全部挂牌亮身份。 强示范,以典型引路促民富村美。一是书记带头示范。 开展“强党建促振兴”书记项目,压实区镇村三级书记抓党建责任。开展村交叉互查活动,倒逼村书记争先创优。二是“双带”富民示范。实施党员带头富、带民富“双带”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中,党员能人领办率高达92%。三是生态宜居示范。创新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全覆盖,8个村获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称号。 铜山以“四强四促”党建工程为引领,广泛开展“党建+产业发展”“党建+环境整治”“党建+文明实践”“党建+网格治理”等“党建+”系列工程,真正让党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最强动力。 筑起社会善治『网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山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作为全省第二批和徐州市首家“全要素网格”试点县(市、区),铜山紧紧围绕“一张网”“四个全面”“五个统一”的目标任务,以持续深化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落实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模式。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汉王镇荣获全市唯一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称号,柳泉镇北村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以“网格+党建”推动区域党建全覆盖。全区1199个网格全部建立党组织,网格党员公示实现全覆盖,党建活动率100%。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建立党员学习在网格、教育在网格、管理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四在”模式。通过配强网格队伍、明确服务内容、落实监督机制、发挥党员作用,真正把便民服务落到实处。 以“网格+调解”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落实重大矛盾纠纷直报、“零报告”和重要访情通报等制度。发挥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调解委员会作用,建立了 54 人的调解专家库。成立村级公道会、镇级听证会、区级联席会,利用社会力量、群众力量、舆论力量、道德的力量促进问题解决。完善访调、公调、诉调等对接流程,在接待环节导入调解程序。 以“网格+信访”打好源头预防主动仗。前置信访问题处置关口,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功能,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网格员采取“走街串巷、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把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8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无访”标准。2018、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均实现了“双零”目标。 以“网格+审务”构建协调联动指挥新中心。强化基层治理法治保障,在汉王镇率先成立全国首家集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网格+审务”协作、巡回审判法庭于一体的基层便民解纷中心,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一站式”司法服务。 以“网格+警务”打造社区警务新常态。探索建立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督查员、网格员、网格协管员“一长四员”模式,社区民警任网格指导员,入驻网格工作群,通过定期发布重要信息和不定期转发辟谣、防诈骗微信,帮助基层更加高效地处置各类社会治理难题。同时,通过组织培训、社区民警讲课解惑,不断加强网格员对黄赌毒、套路贷、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线索摸排的敏感度。“网格+警务”工作的开展,使全区“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全部见底,网格员成为群众身边的“正义之眼”。在全省率先搭建交通事故处置一体化联动平台,323名网格员参与交通联动,组织交通宣导50余场次,协助处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20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