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徐州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吴悠 见习记者 周奕  时间:2020-09-01
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吴悠 见习记者 周奕

  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的黄金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则是这一黄金地带的“龙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形势、新特征,长三角被赋予了新使命、新要求。

  8月28日上午,市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周铁根指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既立足全局、又落细落小。要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优化发展路径、增创发展优势;要不断拓展跨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要强力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扩链,加快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在加强区域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徐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正在越走越快,多重时代机遇的叠加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加快,将让徐州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更大作为。

  苦练“内功” 巧借“外力”勇当创新的开路先锋

  “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给出了行动指南、划出了重点任务。

  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长三角区域的特殊区位和地位使然。

  徐州虽不处于长三角核心区,但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年来,全力推动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台阶、提质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创新集群。

  同时,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努力提升全市装备制造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力争打造成为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心。 

  双楼物流园集装箱码头。通讯员 王新伟 摄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徐州巧借“外力”,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方式为徐州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引发新一轮的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近年来,徐州各地突出抓好龙头项目招引,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综合采取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了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

  今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先后7次带队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长三角(上海)、京津冀(北京)系列精准招商活动。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招商引资总体呈现出投资总量增加、项目质量提升的态势,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从“建设年”到“提升年”再到“深化年”,徐州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关键环节,聚焦短板求突破,对标创建促提升、创新机制优服务、专项巡察促落实,实现了营商环境建设的稳步提升,让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在徐州享受到了实惠满意的营商服务。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正不断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这其中,民生领域的一体化创新,让老百姓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太便捷了!”近日,长期在徐州工作的上海参保人员周女士,拿着上海医保卡在徐州云龙社区医院直接挂号付费结算。看到付费成功,周女士感慨道:“以前在这里看病,要把发票拿回上海报销,太折腾,后来门诊费用也就基本上是自己用现金缴纳了。”

  继2019年10月25日,徐州根据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合作协议,与浙江省省本级、嘉兴市、湖州市3地市实现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后,2020年4月末,徐州与浙江所有统筹区门诊异地就医实现了直接结算。至此,徐州长三角跨省门诊直接结算实现了江浙沪地区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河湖相通,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共识。

  位于徐州主城区18公里,贾汪中心城区15公里的江苏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受到了包括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周边游客青睐,其碧波千顷的湖面正是利用往年塌陷形成的“汪塘”进行改造,不仅使“包袱”变成了资源,也使贾汪树立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新标杆。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他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优化生态治理格局、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成功获评联合国人居奖、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发布两项生态修复“徐州标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名片闻名中外。

  立足定位 寻求“地位”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长三角地区一直是锐意进取的先行者。

  江苏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全省的定位已然明确。省委、省政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独立板块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支持。

  徐州作为“中心城市”,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的“中心”,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徐州将密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经济往来和产业对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区域整体发展能级,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跨入“万亿俱乐部”,到2035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徐州——

  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经济隆起带。全面提高徐州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不断深化和完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1+4”体制机制建设,合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加快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跨省际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从而拓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纵深。

  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高铁“米”字形枢纽雏形初现,公共交通迈入“地铁时代”。徐淮快速通道、徐宿连运河等重大项目的全力推进,放大了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增强了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人流、要素流之间的联系,使徐州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不断放大,增强了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人流、要素流联系。

  全力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淮海国际陆港以物流体系、开放体系、贸易体系“三大体系”为统领,不断完善和提升功能。一方面,加快贯通“河海统筹、欧亚陆桥、快捷路网、空中走廊”四大物流通道;另一方面,争取全省散货资源在徐州集聚,深化与西安、武汉、重庆等重点节点城市合作,建立联营联运机制,建设双向合作园区和共享口岸。徐州联通全国、融入全球的脚步正不断加快,将推动徐州成为“世界的徐州”。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徐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做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带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发展标杆,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汲取动力源,在淮海经济区拓展徐州发展空间,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创造更多徐州经验和徐州典型。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