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我市荣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奖之际
|
◎徐报融媒记者 秦建莉 沈扬 在奔流不息的时光隧道中,总有一些城市发展的高光时刻让人激情满怀,让人铭记在心。 8月30日,由《环球时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徐州荣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奖。 今天的彭城大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古城散发出勃勃生机,又让这座城市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答案也许不难猜到——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换来的“厚植沃土万木兴”。 ◆战略之举 制胜之道 近几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在江苏省乃至全国较早全面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组织推进体系,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点的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子。 从2018年起全面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定下建成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宏伟目标,到今天在坚持系统优化、高位推动的路径上阔步向前,始终把打造营商环境作为城市最持久、最强劲的发展战略与制胜之道,徐州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与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靠的是什么?是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高端生产要素加速集聚,因为只有汇聚了高端人才、突破了前沿技术,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一片光明。 在云龙区,坚持以高端为导向,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的路子始终没变。云龙区聚焦“765”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招大引强,突出抓好77项重大产业项目,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泉山区则把打造样板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紧密结合,狠抓7个“招商1号工程”落地,用新举措拓展空间、开创新局,创新打造“泉山样板”的发展路径; 而新沂市则聚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正全面提升创新要素“虹吸力”,以尽全力打造一批500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专业园区…… 可以说,一个个转型发展的鲜活案例,背后都是各地为集聚更多发展要素与动能,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所下的苦功夫、真功夫。长期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来凝心聚力、提振精气神,充分激发了全市上下的干事创业激情,汇聚起加快发展、比学赶超的强大正能量。 ◆系统施策 久久为功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次的系统工程,各条块之间的统筹、联动成效如何,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所以必须用“一盘棋”思想,以高起点、高定位的大局观,主动对标世行评价标准和国内先进城市水平,才能不断向全国先进行列贴近靠拢。 2019年,徐州市坚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系统施策、久久为功,多部门协同联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100个经济活跃城市中,徐州综合排名第17位,经济总量达到7151亿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徐州,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时限是2022年底。届时,我市各领域营商环境须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这是一件不容有失的大事。为此,我市突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既抓评价考核指标优化提升,又抓服务企业体系健全完善,聚力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高位推动是落实落细有关举措的关键一环,我市坚决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形成了高位协调推进、多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今年,我市对25个营商环境的具体指标进行了精准创建,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价,客观公正地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消除了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梗阻。 另外,我市围绕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开展专项巡察,并针对巡察中发现的835个突出问题进行清单式交办、对号销账。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考核、压实营商环境建设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对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建立了严格的督察检查机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有点上的突破,又有面上的提升,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探索新路 打响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我市科学制定实施徐州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制订突破提升方案,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列入县(市)区和市直机关部门综合考核重点内容,每年开展优秀营商服务品牌创建和“万企评议机关”活动,把压力传导到部门、责任压实到基层。 一家又一家企业是支撑一座又一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大武器。跳出徐州看徐州,放眼整个江苏乃至全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毫无疑问都是优化营商环境中一个极为耀眼的“金字招牌”。 我市明确9类“必应”和8类“不扰”事项清单,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建立以“一中心一平台三项制度”为核心的“113”工作机制,全市90%以上工商注册企业登记进驻企服平台,市县镇三级1300多名工作人员在线服务,打造了涉企服务闭环,真正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政企合作新局面。 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市还因地制宜推出利企便民改革“双百行动”计划,共有202条改革举措,涉及全市44个职能部门和5个服务民生重点企业,让“六稳”真正稳得住、“六保”真正保得好。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带来了高端产业、项目、人才的加速集聚,带来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带来了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的明显增强。其实,改革进行到了今天,比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为关键的是担当。只有下定决心锐意进取,并敢于勇立潮头、担当作为,才能持续不断向企业和群众传递政府服务的温度与速度,真正让人民群众更方便,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力更强劲,让振兴活力更澎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