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一轮规划即将出台,明确三大发展定位
|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加快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这是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徐州建设的意见》中,对我市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去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会,新一轮规划即将出炉。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空间文章写得怎么样,今后又该怎么写?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建设“五宜徐州” 9月14日,周一,早上8时,家住未来城小区的刘女士将3岁的儿子送到位于小区内的幼儿园,步行只花了3分钟。 回到家收拾收拾房间、化化妆,8:50刘女士就来到位于镜泊路的单位。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她顺便到昆仑农贸市场买了几个菜,晚上6:30,一家人坐在一起共享温馨的晚餐。饭后,祖孙三代步行10分钟来到美的广场,奶奶加入广场舞的行列,刘女士和丈夫、儿子一起散步聊天,有时候逛逛超市买点东西,周末遇到好片一家人还会安排一场电影。 “现在感觉生活非常方便,每个星期六我都要到奥体中心打球,步行也就十几分钟。小区北边是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医院,对面有小学,奥体中心对面就是一中。”刘女士说,十年前这里还是冷冷清清,而现在,从队伍越来越壮大的广场舞就能看出新城区的人气了。等到地铁2号线运营,新城区与老城区来往就更方便了。 刘女士所享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主要得益于我市空间规划中打造的“15分钟生活圈”。为打造集约用地、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间,在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文体、养老等公共设施。按照美丽徐州的建设要求,我市将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置要求,在主城区范围内分级分类配套完善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应设尽设,老小区能补尽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五宜徐州”。 优化城市空间 提升生活品质 城市空间文章怎么写,如何构建与市域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框架,考验的是政府规划的智慧。徐州城这些年的变化,市民有目共睹。 在城区建设上,大力实施工矿企业退城进区、扎实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显著提升,集聚辐射力明显增强;在生态转型上,深入实施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变,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市,先后跻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精准描绘了徐州未来15年空间蓝图:着力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推动铜山区、贾汪区与中心城区有机融合,支持5个县域中等城市提升功能,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构建与市域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框架,提升城市东南片区、大郭庄片区、吕梁山片区、北部生态新城片区等规划水平,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差异化发展的城市功能区。高水平开展城市风貌特色化设计,打造一批富含时代气息、兼具徐州特色的城市建筑,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徐州市辖区范围将保护“大湖北踞、两水绕城、三山鼎立、七脉入城”的生态安全本底。大湖北踞是保护微山湖生态核心区;两水绕城是利用故黄河、京杭大运河两条水系,打造滨水休闲景观带;三山鼎立是保护云龙山、吕梁山、大洞山三片山体,并建设城市郊野公园;七脉入城是在保护上述自然生态要素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方法构建微山湖-九里湖、吕梁山-大龙湖、拖龙山-故黄河、大洞山-不老河-潘安湖、九里山-北洞山、云龙山-云龙湖等七条深入城区内部的山水景观廊道,实现城景互融。 构建中心城市 明确三大发展定位 在城市转型上,徐州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市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运营,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中欧班列班次总量提升至全国第9位。7月30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成立大会召开,标志着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这是徐州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是徐州更加紧密联通全国、更大步伐融入全球的标志性里程碑。高起点的新城建设、优越的自然资源景观,不仅促进了人气商气汇聚,更为一座宜居之城的崛起打好了基础。 去年年底,我市出台的建设“中央活力区”的规划令市民振奋不已。根据方案,大郭庄机场将建设成为集“新经济、新梦想、新客厅、新建筑、新生活”为一体的活力多元、山水型的特色中央活力区,重点承载服务淮海经济区的商务、科创等生产性服务功能。 为推进“美丽徐州”建设,我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依托“两湖两河三山多片区”自然格局,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我市进一步明确了“淮海中心强城、转型示范绿城、山水文化名城”三大发展定位。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全省“1+3”重要功能区等重大战略赋予徐州的责任和使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积极构建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等生态廊道,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本轮规划编制最基本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优势,挖掘、传承和彰显徐州文化特质,精心打造汉文化品牌;做足“山水”塑造文章,充分彰显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百姓看得见历史、读得出文化、赏得出山水、记得住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