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上海 硕果累累 ——第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侧记
|
||
|
||
|
■对接上海 成果丰硕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魏宁 金秋上海,绚丽多彩。黄浦江畔,徐州与上海再次紧紧相拥。 9月18日,第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23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客商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未来。 借助黄浦江畔的“东风”,徐州再次扬起风帆,在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蓝海中破浪前行。 围绕凝聚大院大所智慧力量,汇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打造高层次智库和创新成果对接平台,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本次大会共邀请了来自欧洲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建材等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客商与会,通过深入对接,143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7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大院大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本届活动签约的重大项目中,上海交大的“成绩单”格外惹眼:该校与贾汪区合作潘安湖科教融合区项目,与徐州高新区合作铝空气电源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与中科汉韵合作晶体管芯片产业化项目,与徐工消防合作应急保障车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在对合作成果表示骄傲的同时,上海交大科研院副院长李卫东对进一步扩大合作充满了期望。他说:“上海交大在工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相信今后与徐州会有更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徐州,共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是徐州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在沪举办大院大所对接恳谈会活动。两年来,通过这一平台,徐州构筑了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交流合作的便捷桥梁,在互动合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前两届签约的74个重点项目中,已有54个顺利落地实施,取得丰硕成果。 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活动采用“1+4”形式,精准聚焦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徐州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在主题活动前已分别在上海、杭州、合肥等长三角重点城市,举办四场产业对接恳谈活动,签约人才科技项目24个。 会议现场还为江苏星星冷链科技有限公司侯予团队等16名徐州市“双创人才(团队)”代表现场兑现了奖励资金。据悉,一年来,徐州市累计兑现人才资助资金已达1.6亿元。 ■创新驱动 产业集聚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搭建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等平台载体,徐州有效拉长了高层次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可转化科技成果较少等短板,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优势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先进技术领域围绕创新链完善产业链,重点布局了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构建了“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沪上专家学者来徐创新创业。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首席科学家冯勤表示,徐州高新区安全生产科技园独具特色,已成为安全生产相关项目创新发展的首选平台,“徐州产业政策极具吸引力,我们计划在徐州安科园落地3个新项目。”他表示,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会有更多的高精尖产业选择到徐州发展。 近年来,为强化顶层设计,我市围绕体制机制、科技投入、创新主体、平台载体、人才支撑等创新领域,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构建了完备的政策体系。 围绕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我市从平台载体、项目落地、基金引导、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以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为例,对获批建成国家、省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分别给予500 万元、300 万元奖励。 与此同时,我市出台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对新建的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在科技金融政策方面,设立了总规模为2亿元的科技型创业投资基金,是苏北首家设立的科技型创业投资基金,主要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 ■人才集聚 追梦圆梦 自2018年在沪举办第一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以来,徐州聚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沪徐对接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人才和产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活动上签约的大批人才科技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薛忠营,来徐创办徐州永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衬底抛光垫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生产的无纺布抛光垫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市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年来,全市新引进“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2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领军人才136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57人。实践充分证明,徐州有条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好平台、最优资源和最佳服务。 完善的政策配套是创新创业的“铺路石”。我市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优化提升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大礼包”:对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给予顶尖人才个人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同时,对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对杰出人才配套支持,对大学生提供职业起步支持,对高技能人才提供分级支持…… 此外,我市还坚持想人才之所想、解创业之所盼,在金融支持、资金资助、引才补贴等方面提供更强助力。坚持产、才、城同步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加快打造有人才特征、有产业特色、有徐州特点的人才友好型城市。 “徐州求贤若渴,营商环境一流,正是创业兴业的热土。”上海交大博导、国家重大引才计划A类入选者苏远海教授作为技术负责人,会上签约诺特化工微反应器产业化项目,他表示,相信在徐州这片广阔天地必将大有所为。 更多高端的“智囊团”,更广泛的“朋友圈”,更得力的“同盟军”……越来越多的大院大所与徐州共发展,越来越多的沪上专家学者用胆识和实干追梦圆梦。本届活动的举办,必将为徐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提供有力的才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