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中心区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
||
|
||
|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云龙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深入实施“1356”工作布局,聚焦“富强云龙、生态云龙、创新云龙、法治云龙、文化云龙、幸福云龙”建设,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中心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月5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龙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代表中共云龙区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讲话,对建设中心区、开局“十四五”提出要求。 认清发展大势 抢抓机遇坚定信心 从风险挑战来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环境越是复杂,越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有效应对,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从发展机遇来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释放叠加红利,省“1+3”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徐州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能级加快提升,为云龙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只要积极抢抓机遇,坚持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从云龙实际来看,“十三五”取得的成绩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区位交通、城市功能、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综合优势持续彰显,新城区、经开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不断增强,大郭庄、翠屏山、东南片区等发展空间全面释放,推动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只要充分发挥优势,依托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就一定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富强云龙”建设 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云龙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持续强化项目引领、投资拉动、消费支撑和企业主体作用,全力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构建四大主导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四主两新”现代产业格局,奋力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产业,全力打造商贸强区。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产业,加快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淮海经济区金融高地。做大做强商务会展产业,以打造商务楼宇为抓手,培育壮大管理服务、法律服务等业态;放大园博会、文博会效应,培育会展品牌,打造区域性商务会展中心。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持续完善旅游配套,丰富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汉文化景区等旅游产品供给,积极招引健康养老关联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保障市中医院新院、质子重离子医院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最高端的宜居宜养宜游首选之地。 培大育强科技服务产业,力争科技服务业产值增长10%以上。培大育强数字经济,抢占发展制高点,规划建设云龙创业创新总部、大数据产业园,招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企业,培育核心数字产业、拓展关联产业,汇聚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载体,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功能配套,加快云龙科创园等园区建设,发展壮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生态云龙”建设 着力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品质高端的现代化城市。精心提升城市“外在美”,统筹“三区”融合发展,科学编制大郭庄、翠屏山、东南片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形成生产集约、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城市空间布局。强力推进年度投资213亿元的100项城建重点工程,全力保障地铁3号、5号、6号线建设,大力实施新元大道北延、金山路东延、云苑路南延等工程,进一步优化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潘塘、翠屏山等定销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和群众居住条件。精细绣出城市“内在美”,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加强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突出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管理,切实提高城市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水平;坚持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科学化引导,全面提升垃圾分类质效,着力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精准提升城市“生态美”,持续推进美丽云龙建设“三年行动”,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全力压降PM2.5浓度、提高优良天数比率,系统推进老房亭河、奎河等水环境治理,推进拖龙山、长山等宕口修复,加快翠屏山垃圾填埋场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增绿补绿工程,老城区“见缝插绿、立体增绿”,让绿色在云龙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加快“创新云龙”建设 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扶持云盛、云龙开发等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公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推进直管公房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巩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成果,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打造更多具有云龙特色的改革品牌,彰显改革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云大堂、店小二”工程,推动“一件事”办理由“跑一次”向“不用跑”转变,丰富“云服务、龙速度”内涵,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惠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着力破解企业发展“堵点”“痛点”,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加快“法治云龙”建设 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以徐州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筑牢和谐稳定法治基石,坚持全面依法治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执行“三个规定”、执法司法监督等制度,持续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强化法治服务保障,聚焦“两重一实”,深入实施公共法律服务进重大项目,依法规范城市征迁、综合执法。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建强三级综合指挥中心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造“四位一体”云龙善治模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织密风险隐患防控网络,牢固树立“生命大于天、安全重如山”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无缝衔接,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着力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处置非法集资陈案,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快“文化云龙”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明程度提升 坚持文化育民、文化惠民,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增强文化影响力。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王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共识力量。统筹做好“市民文明”和“城市文明”两篇文章,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引导全区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图书馆、文化馆”,推动文化体育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着力打造文旅繁荣发展高地,坚持文旅商融合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创建,完善旅游配套,拉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刺激旅游消费,提升人气商气;做靓户部山—状元府、回龙窝—快哉亭等五大历史文化展示片区,打造西楚文化、汉源文化品牌,延续古韵彭城千年文脉。 加快“幸福云龙”建设 合力建设安居乐业美好家园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全力推进10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新增就业1万人。兜牢民生底线,多措并举落实养老、医疗全民参保,强化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力做好扶贫济困工作,滚动实施“牵手助困”行动,对32户特困家庭精准救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分享更多发展红利。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成使用云龙小学、大龙湖中学和9所公办幼儿园,完成29中、30中改扩建,启动实施经十路、太行路等5所学校改扩建和云飞小学建设,新招在编教师258名,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加快推进兴云路、紫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医联体运营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建成潘塘医养结合示范医院,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持续补齐涉农社区短板,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努力使经济薄弱社区集体收入均突破100万元,支持大郭庄、翠屏山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路径。深入推进“三乡工程”,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观光经济等富民产业,推动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摘自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在政协云龙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