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一辆车 一面湖 一堂课 一香包 一座塔 看!奋进者的足迹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1-12-14

文 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樊海涛 蒋新会 闫琦 孙冯燕 吴悠 图 徐报融媒记者 齐浩 孙井贤 陈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一辆车

见证创新之路

2017年12月12日,这是每名徐工人永远难忘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来到了徐工集团。

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装配车间参观时,一台XCA220全地面起重机刚刚下线,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地登上驾驶室,向技术人员询问技术创新细节和操作流程。当听到产品完全由徐工集团自主研发、拥有30多项专利、打入多个发达国家市场时,对此表示肯定,并鼓励徐工要不断创新。

XCA220起重机有了升级版

近年来,徐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技术创新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XCA220全地面起重机已经有了升级版。”徐工重型产品设计师李长青指着车间刚组装的一台“G一代”230吨全地面起重机说。

新产品较升级前性能提升了10%,最大起升高度114.5米,柴油机、专用车桥、大型分动箱、高精度液压元件、高性能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及高强度钢板等原材料,都是徐工联合国内制造商共同研发生产的,完全实现了国产化。目前,进入市场不到2年的“G一代”新产品,销售比重已经超过50%。

日前,一份基于“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等关键指标分析的202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徐工位列第395位,排名较上年大幅上升14位,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入围品牌。

一辆辆镌刻着“技术领先、用不毁”基因的工程机械,凭着出色的性能,迅速抢占市场。

站上“世界决赛赛道”

近年来,徐工用“一根筋”精神、一种激情、一份清醒,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4年来,徐工强力推进‘技术领先、用不毁’行动金标准落地工程,推动发起建立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三高一大’产品战略,推进技术创新。”徐工有限、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

时隔4年,瞄准“高科技+新能源+低碳经济”,聚焦“超级起重机百米高空性能、重载转场、安全控制、精准操控”等技术方向,徐工始终坚持创新为要,持续攻坚克难,技术成果频出。

截至目前,徐工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000多件、发明专利1800件、5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100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3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PCT国际专利100多件,成功完成了5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在今年11月初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工“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年度唯一获奖企业。这也是徐工第五次获得国家科技奖。

6台百吨级起重机所有轮胎同一转角横向行驶,演绎惊人的蟹行走位……在上月徐工起重机新品发布会上,推出全新上市的5款C系起重机,性能更加优良。

“C系起重机实现包含‘智能臂架、双模式分时切换驱动系统’在内100%国内自主化,彻底颠覆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魔咒,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高端全地面起重机国产化里程碑式产品。”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王万才说。

不久前,2021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10强排行榜发布,徐工摘取世界起重机制造商榜首桂冠。而在整体板块,徐工也从2017年的行业第七位,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三强,正式站上“世界决赛赛道”。

创新助力产业强市建设

“近年来,徐州将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放在首位,把科创主体、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政府管理等各个环节链为一体,举多方之力,推动形成创新发展的繁荣局面。”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黄亚珍说。

我市制定实施了一揽子创新政策,构建完善了规划意见+创新措施+实施办法的“两层三级”政策体系。通过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搭建研发平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合作平台,精准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等。

“目前,我市创新政策引领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创新发展势头稳中向好,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黄亚珍说。

当前,我市制定出台了《徐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将为我市“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注入新动力,也助推以徐工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一面湖

诉说美丽徐州

天气晴,湖面风向偏东,微风,游船电量充足,动力正常,螺旋桨运转良好,可以正常行船。发动机器,靠紧码头,解缆,请游客有序上船,提醒游客穿上救生衣、注意安全、爱护环境……

潘安湖游船驾驶员朱雪宁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12月6日,记者和十多位从徐州市区来的游客一起登上朱雪宁驾驶的10号潘安湖画舫游船,饱览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的美丽景色。

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在朱雪宁娴熟的操作下,游船平稳地行驶在潘安湖广阔的水面上,透过舷窗望去,冬日的潘安湖,碧波荡漾,烟波浩渺,蒹葭苍茫,池杉斑驳,近处鱼儿不时顽皮地拨动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涟漪。

“我太喜欢这份工作了,放眼看到的都是美景,呼吸的是天然氧吧,听到的都是游客对潘安湖的赞叹,每天给各地的游客介绍家乡的生态嬗变,一种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就会塞满心胸。”朱雪宁说。

今年31岁的朱雪宁家在潘安湖南岸的西段庄村,她在潘安湖当游船驾驶员已经有10年了,亲眼见证了潘安湖的神奇蝶变。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家乡是天灰、地陷、墙黑、路裂,出门看不到一片叶子是绿色的,潘安湖这边要么是臭水沟,要么是烂泥塘,年轻人没有一个愿意留在家乡的,哪敢想有现在的美丽模样。”

生态治理改变了潘安湖,也改变了朱雪宁的人生。她从无锡打工回到家乡,通过培训考试当上了游船驾驶员。“如今,来潘安湖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朱雪宁笑着说。

从潘安湖主岛码头到鸟岛,从鸟岛到池杉林,从池杉林到潘安水镇,一趟差不多10里,朱雪宁每天平均要跑5趟,每年至少要跑2000趟,每一趟需要半个小时,一年下来至少要在湖面上行驶1000个小时,10000多公里,每艘船平均载游客20位,每年仅朱雪宁接待的游客就超过40000人,像朱雪宁这样的游船驾驶员,在潘安湖景区有9位。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了充分挖掘潘安湖生态资源,潘安湖成立了鱼跃人欢渔业文化有限公司。今年,公司开展了用巨网捕鱼的冬捕活动,把潘安湖生态鱼推向市民餐桌。

公司负责人高彬介绍,潘安湖河床宽阔、河水清澈、水草丰茂,四周水系发达。上游有京杭大运河,下游有屯头河,构成天然的水循环系统。潘安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水质使得潘安湖的水产达到40多种,预计今年冬捕将收获10万斤以上的潘安湖生态鱼,将给村民和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这里,绿水青山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高彬说。

而依靠潘安湖的生态转型蝶变,潘安湖西岸的马庄村也在描绘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好画卷。

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说,他们结合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经验,科学规划马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大力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环境整治,以“香包、文旅、农旅”产业为主,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庄。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美丽徐州建设,实现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巨大转变。

冬日明媚的阳光下,在丰县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来此栖居的鸟类越来越多,近6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沛县安国湖湿地公园,一群群白鹭时而掠过湖面带起一圈圈的涟漪,时而停在芦苇荡中悠闲地散步休息;在新沂棋盘镇沂河上,一座昔日的荒岛,经过当地村民的维护,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白鹭岛,成为野生鸟类的天堂和乐园……

如今,在徐州,一幅山水相依、生态和谐、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据统计,目前,我市湿地保有量为7.7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5%,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保护小区64个,全市共治理采煤塌陷地66.73万亩、修复采石宕口40个。2020年,徐州森林覆盖率达27.15%,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堂课

讲遍大江南北

4年,500余场,走遍大半个中国。

这些年,孟庆喜很忙!

没有备课、全程脱稿,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孟庆喜说,“这堂课”就在他的心里。

孟庆喜不会忘记,马庄人也不会忘记。2017年12月12日,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了徐州。

“乡村振兴不能只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马庄人的精气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

彼时的孟庆喜暗下决心:“要把马庄经验讲好!”

这堂课,讲了500余场

12月6日,孟庆喜在手机上打开百度地图,向记者讲述着4年间外出讲课的难忘经历。

从中国最北城市漠河,到海南三亚,纵跨5500公里;

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到东部沿海城市连云港,横穿近5000公里;

一条条飞行弧线,一道道列车铁轨,见证了孟庆喜4年来的奔走路线。“走遍大半个中国,少说得有500场。”孟庆喜说。

几年来,孟庆喜的“一堂课”,从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各大院校,一直讲到了中央党校。

2019年10月,北京的暮秋寒意浓浓。刚到中央党校,孟庆喜顾不得舟车劳顿,准备登台授课。围绕“马庄村坚持走‘党建引领、文化立村、产业富民’强村之路”主题,孟庆喜的“一堂课”滔滔不绝,一讲就是2个多小时。

在浙江东阳花园村农村博物馆,孟庆喜邀请当地人来马庄村史馆转转;在河南白沙镇,孟庆喜传授了马庄连续当选全国文明村的经验……孟庆喜一遍遍推介自己的家乡,把“马庄经验”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这个村,接待近300万人次

今年9月,2021中国品牌节第十五届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马庄村元宵灯会”获得“中国节庆品牌100强”称号,孟庆喜应邀出席,现场推介“马庄经验”。

抑扬顿挫的演讲,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没人知道,为了这场演讲,古稀之年的孟庆喜从徐州出发,坐绿皮车花了18个小时。

马庄声名远播,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2019年3月,孟庆喜塑像入驻徐州好人园;今年10月,孟庆喜荣获徐州优秀“百姓名嘴”风采展示一等奖。

如今,关于马庄经验的“这堂课”,从一人讲到全村人讲,越来越多的马庄人都在讲述马庄经验。

马庄村游客中心负责人厉慧卿告诉记者,4年来,马庄村共接待参观人员近300万人次,仅2018年,就达80余万人次。

连日来,马庄村民又忙得不可开交。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马庄人再次出发,踏上新征程。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表示,马庄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农村党建、要素回归、特色田园乡村建设”5个全国模范样板。

这经验,写进省党代会报告

每月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开通一个新农村大喇叭、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等“十个一”,不断赋予“马庄经验”新内涵。 “一堂课”让“马庄经验”享誉全国。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成就时指出,“马庄经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如今,在徐州,马庄“蝶变”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本。

近年来,徐州突出政治建设地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党建+”工程,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实施“铸魂、强基、提质、聚智”四项行动,“三清示范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据统计,全市“动态清零”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700个,在全市村(社区)建立党员中心户1.9万余户,构建以党员中心户为纽带、党员群众为基础的“10×10”组织体系,实现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徐州坚持德治先导,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有力释放德治在教化人心、凝聚力量、社会治理中的强大正能量。

这几年,王杰当选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人获提名奖,28人获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2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省内率先实现县镇村三级全域覆盖;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

一香包

记录乡村之变

“刘姨,你上个月工资领了多少?”

“领了两千块,没你多!老喽,要是再年轻个十岁八岁,俺肯定能超过你!”

初冬时节,一阵阵欢乐的谈笑声从马庄村的香包大院中传出。

黑瓦、白墙、红柱、楹联,这座2018年落成的香包大院,位于贾汪区马庄村。

“从习近平总书记来马庄之后,俺们这里变化可大啦!”4年前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交谈过的香包“绣娘”夏桂美,一边缝制香包一边讲述着马庄村的变迁。

看今日马庄之“变”

“变”在村会计李洁的账本上。

4年来,马庄香包累计销售70万个,产值从过去每年的1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00万元,香包产业成为马庄村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

“目前,我们还在推动香包的线上销售。”李洁告诉记者,淘宝销售逐年增加,直播销售也在跟进,去年一场直播下来,收入了几十万。

“变”在村民刘明英的笑容里。

4年来,马庄香包从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社,带动了周边3000多人就业。75岁的刘明英就是其中一个。“以前就种地,没有其他收入,现在俺姐妹在一起拉拉呱,一个月额外能挣一两千,多的时候能领三千多!”。

“变”在导游王晓精彩的推介里。

4年来,香包由30多个品类,发展到如今的80多个品类。在香包展示厅,“支付宝收款30元”的声音不绝于耳。来自大丰的游客正在询问“真棒”系列香包的工艺和价格。王晓高兴地说:“‘真棒’香包是爆款,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据了解,旅游给马庄带来的收入每年达200万元到300万元。

“变”在王秀英老人的守正创新里。

4年来,作为香包第四代传承人的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从裁剪到絮棉再到合瓣,王秀英都制定了标准。“要做就要做好”成为她传承技艺的第一课。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第五代传承人、开办香包传习所、到学校去讲解香包制作工艺……在王秀英的推动下,传统的香包技艺在年轻人中开花结果。

下一步,马庄将以“香包、文旅、农旅”产业为主,着力打造IP化特色旅游村庄。

看徐州乡村之“变”

小小香包见证了马庄的变化,也见证了徐州乡村振兴的大变化。

产业融入沃野,真正实现了多点开花。

丰县的果品、邳州的大蒜、新沂的粮油、沛县的稻米、睢宁的瓜菜……21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建成,“徐州农好”成为响当当的农业品牌。

10月22日,丰县第32届苹果节首次开启了直播模式,短短几个小时,就吸引数千人观看。甜美多汁的丰县优质水果展现在直播间里,生动地诠释了“丰县苹果果真好”的徐州品牌。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这里的千菇园是该镇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年产值1800余万元,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小小的食用菌撑起了惠民助民的“致富伞”。

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农民富了,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

村居美了,改造农村危房10871户,改善农民住房70915户,建成美丽宜居村庄812个;

生活方便了,1820个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1184所,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2334个,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7.2%;

道路畅通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镇村公交开通率均达100%……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我市乡村振兴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更是徐州百姓生活富足美满的真实写照。

去年,我市引进了1家农业院士工作站和8个产业研究院,沛县敬安镇辣椒制种院士工作站、新沂市水蜜桃博士后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项目纷纷落户徐州;新建25个农业产学研基地;吸引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下乡领办项目63个,投资金额达24.7亿元;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3247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一只小小的香包到乡村振兴的雄伟蓝图,徐州正奋力书写好这份田野上的答卷,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这些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三乡工程”,率先对农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要传承好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

一座塔

闪耀时代光芒

冬日暖阳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字,熠熠生辉。

新改陈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淮海战役革命精神。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内,驻足端详、凝神思考的画面,深深印在了讲解员李瑶的脑海里。

“行头”在变 传承红色基因的担当不变

一身军绿色军装制式工装、一支激光笔、一个话筒,是李瑶在淮塔从事讲解员工作17年来的“标配”。

不过,从今年7月1日起,李瑶的“行头”变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改陈后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展。

“展陈面积达1200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为1900米,共展出珍贵文物2000余件、照片1000余张……”这些数字,在李瑶心里早已滚瓜烂熟。

展陈面积变大了,展线长度变长了,参观人数也增多了,从7月1日到现在,30多位淮塔讲解员共接待了1300多批参观者。

“为了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听清楚讲解,我们的讲解设备从话筒升级成了一对蓝牙耳机。”李瑶说。

淮海战役纪念馆展陈升级,不仅需要讲解员的“硬件”升级,“软件”也得跟上。其中,解说词的更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前在讲解中主要讲述的是淮海战役的历史,如今我们注重讲述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与内涵。”

为了把近3万字的解说词深入理解并烂熟于心,李瑶和同事们不断学习、背诵、练习,淮塔管理中心还为他们请了军事专家前来授课。

如今,淮塔讲解员们不仅将解说词“输入”脑海,更“储备”了面向不同人群多个版本的讲解词。

“面向青少年,我们主要讲故事、讲情操;面向党员干部,我们主要讲精神、讲作风……”李瑶说,讲解员就是连接参观者与红色历史的重要“桥梁”。

“行程”在变 丰富精神内涵的责任不变

近年来,各地各单位前来淮塔参观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除了2020年,2017年至今,每年来淮塔参观的群众达到400万人次。

作为淮海战役英烈后人寻访团的一员,近年来,李瑶先后奔赴山东青岛、聊城、泰安、潍坊、临沂等地,寻访淮海战役烈士后人。“一路上,寻找到的每一条线索、核对过的每一组数字、英烈后代的每一次回忆,都让我们愈发感到责任重大。”李瑶说。

目前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并登记在册的烈士有31248人,其中只有少数人的事迹被清楚记载,有的人被记录的只有一个名字,而绝大多数连名字都没留下。

李瑶说,如今,深入开展的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采访,已奔赴26个省、62个市县,累计采访亲历者764位,征集文物史料1100余件,整理口述史资料400余万字,编印了《淮海战役口述史》《淮海战役研究》等学术成果。

“身份”在变 讲好红色故事的使命不变

今年,除了讲解员、淮海战役英烈后人寻访团成员外,李瑶又多了一个身份——党史学习教育淮塔宣讲员。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根长约1米的竹竿,这根竹竿的主人,名叫唐和恩……”近日,李瑶走进张集中学,为学生们讲述了《小竹竿的故事》。

李瑶介绍,针对关键群体,淮塔创新开展了“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进党课”“党日活动进淮塔”“红色故事进校园”为内容的“三进”教育工程,覆盖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超30万人次,在全市掀起了红色教育热潮。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精心设计了‘百炼成钢’青少年专题党史学习教育10套红色课程,目前已在20多所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受教学生达17000余人。”

硝烟散尽,历史永存。近年来,徐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红色文化、保护好红色文物、宣讲好红色故事、建设好红色基地,使红色精神血脉深深扎根徐州人民心底。

这些年来,我市建好用好新时代党性锤炼中心等载体平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参观研学系列活动;办好“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王杰精神”专题巡回展,提档升级全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研究阐释“马庄经验”“下水道四班精神”等新时代徐州精神,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