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1-01
地铁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在长三角最北部,有一个特别的都市圈正在默默崛起。

10月9日,《菏徐铁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专项报告编制技术服务项目招标公告》在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项目可研前期工作正式启动。菏泽至徐州铁路是一条重要性不亚于高铁的线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加快江苏西北部经济发展、促进菏泽市及沿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月17日,徐州淮北结对合作交流会在徐州市召开。交流会上,双方签订了包含推动徐州轻轨S4号线与淮北连通,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段园)等18个事项的合作协议。S4号线也将成为徐州和淮北、宿州一体化发展,助力淮北、宿州融入徐州都市圈的纽带。

徐州虽不处于长三角核心区,但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聚力推进协同发展。徐州正在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引领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

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加快推进

为进一步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6月21日,《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调研专题座谈会在菏泽市召开。

国家发改委已将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年度重点区域编制计划。徐州将更好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主动服务带动周边,携手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在前期“1+4”合作的良好基础上,深化落实好科技创新共同体等6项协议,推进淮海经济区实现洼地崛起。

《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将重点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持主核带动、毗邻先行,共建“1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强化产业发展协作协同,共建区域大市场;推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完善就业、医疗、社保、文旅等衔接机制,共建幸福生活都市圈;深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健全跨区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建美丽新淮海。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徐州都市圈符合国家将要素资源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加速集聚的战略导向。五年来,徐州引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五年,我市将以“打造区域中心”为引领,积极推动徐州都市圈建设,打造淮海经济区之核。

7月10日,国务院同意徐州市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根据《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22—2030年)》,徐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着力破解徐州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打造新老产业接续发展典范、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典范和城市生态修复典范,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有特色的资源枯竭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区。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发展能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棋盘上,徐州被委以重任。对于淮海经济区而言,徐州的中心城市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徐州如果能够加速崛起,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徐州都市圈,对于新时期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完善我国城镇化战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消费带动看,在淮海经济区,徐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徐州全市商贸辐射半径超150公里,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30%。

从交通枢纽看,徐州建成郑徐客运专线、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运专线,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居全省前列;城市轨道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3号线,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464公里。

从医疗资源看,徐州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2家,卫生资源总量位居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城市首位,医院门诊人数40%来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周边城市居民普遍选择。

从教育资源看,徐州是科教文化名城、区域人才高地,拥有14所高校,中国矿业大学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双一流”高校,高校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淮海经济区城市首位。

区域经济布局已经进入下半程,与过去单个大城市率先崛起有所不同,未来的区域发展都将以城市群、区域产业链为主要形态,进而带动经济总体发展。

在整个淮海经济区,徐州更是最有潜力发展为大都市的城市。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离不开做强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正是如此,徐州自加压力,高标准规划“十四五”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产业发展更加充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工业开票收入超1万亿元;全力打造综合实力更强、城市魅力彰显的区域中心,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长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

加快互联互通 强化产业协作协同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徐州与淮北对口帮扶。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

为什么让徐州帮扶淮北?一方面,这体现了徐州这些年经济转型发展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淮北与徐州毗邻,是接受徐州辐射,最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的城市之一。

此次国家发改委点名江浙沪帮扶皖北的重点任务,有相同之处,即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淮北市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就在与徐州接壤处、淮北的飞地——段园镇。

目前,徐州市区至段园省际功能区、萧县县城、淮北市区、宿州市区,已经连成一片,徐宿淮跨省城市群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徐州的部分产业转移到淮北、萧县,徐州轨道交通、快速路将延长到萧县、淮北,带动淮北、宿州的发展。另一方面,徐州都市圈交通、医保、公积金等一体化,也吸引淮北以及其他周边地区人口到徐州工作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徐州的城市量级和活力。

依托淮北杜集区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等项目,徐州、淮北加快推进国家级工程机械试验场建设,建立共建园区项目资金、跨地区财税、投资、经营等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承接徐州相关产业转移,合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制造业高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徐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交通要塞。2021年2月8日,连徐高铁正式开通,这是徐州枢纽继京沪高铁、郑徐高铁、徐盐高铁之后的第四条高速铁路。围绕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徐州至阜阳方向段还在继续延伸,到菏泽、枣庄的高铁也都列入省级规划。

水路方面,“打造淮海经济区联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内外贸集拼集运铁河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0月8日入选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至济宁已开通每周2至4航班的集装箱航线,还在加快推进徐宿连航道的开通。这条水路打通之后,将使我市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徐州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徐州商贸辐射半径由2015年的100公里扩展至目前的150公里,力争到2025年,徐州区域商贸中心首位度从1.36提高到1.8,商业辐射半径达到200公里以上,着力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徐州都市圈,正在提升各个城市与徐州的紧密度、融合度,努力走出一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