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频道 > 房地产信息

银行可网查家庭房产信息 上海率先启用新版本

来源:北青网  作者:  时间:2018-07-24

 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不动产登记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启动新版银行在线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启动新版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系统。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银行而言,在当下市场背景下,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不动产查询,进而核实客户是否具有购房资格或者贷款资格。

本报讯(记者 朱开云)昨日,上海银监局在官网发布,为优化上海市营商环境,提升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不动产登记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启动新版银行在线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率先启动新版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系统。

新系统解决

不动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该系统,上海银监局辖内所有银行均可依法在线查询不动产权利人、抵押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不动产登记信息,可定期接受汇总信息推送等信息查询服务,还可在线提交抵押登记申请材料,从而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的互通共享,进一步提高了登记查询和办理的效率与质量。

同时,《通知》还对银行查询不动产登记的信息安全、人员管理、保密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以规范商业银行在线查询流程,强化信息保密要求。

新版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系统启用后,上海银监局辖内银行可更为高效便捷地获取真实准确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而推动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能力,有效解决不动产登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银行可用新系统

核实客户是否有购房资格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表示,这一系统的运用对银行和不动产这两个领域起到不同的职能,对于银行而言,在当下市场背景下,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不动产查询,进而核实客户是否具有购房资格或者贷款资格。

据银行业人士称,此前银行获取客户的房产信息一般是通过查询客户征信报告,如客户名下有贷款未还清的房产或被抵押房款,征信报告中会记载。但如果房产未做抵押、也没有未还清贷款,征信报告中就不会体现,银行无法知晓客户的房产信息。

不动产登记体系

已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市民更关心的是这个系统会不会进一步开放,包括向税务甚至纪检等部门开放,从而为房地产税的开征以及反腐做技术上的铺垫。

但原国土部官员曾多次解释,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际上是在鼓励和保护人们持有产业,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虽然不动产统一登记客观上有利于摸清房地产家底,为房地产税的出台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但不动产统一登记并不是开征房地产税的必要环节和条件。

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曾表示,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介绍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特别提到了“中央将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这被许多业内人士解读为房地产税的出台将加快。

目前,《房地产税法》虽然已在起草和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或将在一两年内进入立法审议环节,但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落地实施。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尽管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已经运行,但不动产登记还没有完成,全国的房产信息还在录入过程中。这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房地产税难以在一两年内落地。

广州:不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昨日发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公安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不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对于同一人多次变更婚姻关系购房和多人频繁买卖同一套住房等情况,不允许其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通知》提到,提取政策要向首次置业、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和在户籍地或缴存地购房等情况倾斜。加大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政策支持力度。

《通知》称,对于异地购房尤其是非户籍地非缴存地购房、非配偶或非直系亲属共同购房等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阶段性停止实施该类型提取政策;继续实施该类型提取政策的地方,要严格审核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资格。

《通知》指出,严格落实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有关政策,原则上必须通过全国异地转移接续平台转移个人住房公积金,不得选择通过离职提取方式提取。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