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累计新开工棚户区安置房37.2万套,110多万群众圆了安居梦
|
◎徐报融媒记者 竺怡辰 “你看现在多好啊,楼房这么漂亮,附近还有便利店和超市,方便得很啊。”原张屯五组村民张俊从奥都花园农贸市场出来,拎着刚买的一篮子菜一边往家走一边无不自豪地对记者说。她是2014年7月底迁入云龙区奥都花园安置房的拆迁户,现在从小区出来就能看见农贸市场,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也坐落在附近,“现在住小区,有物业管理,有问题可以直接去反映,第二天就解决了。晚饭后带孩子去小区楼下逛逛,既方便又安全。”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市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成绩显著。继入选住建部2018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城市名单之后,去年徐州再度入选2019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拟激励城市名单,并且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首位。徐州自棚改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新开工棚户区安置房37.2万套,棚改总量全省第一,有110多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共圆安居梦迎来新生活 棚户区改造不仅让棚户区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小平房,更让他们因居住条件的改善迎来了新生活。 近9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内,雪白的墙面,干净的地板,空调徐徐送着凉风。绿意葱茏的小区内,健身器材齐全…… 如今退休在家的李大爷已经习惯了这舒适惬意的生活。如果不是翻开曾经的老照片,李大爷很少想起过去住的那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作为第一批棚改受益者,李大爷从矿区平房搬到徐州城西一个安置房小区,用他的话说:“过去是住在煤堆里,现在住在花园里。” 我市棚改工程从规划设计、补偿标准确定、质量保证到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等,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着眼于切实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不让拆迁户的利益丝毫受损,把最好的地块、最美的环境、最便捷的交通最大化地让给百姓”是徐州棚户区改造的一条“铁规矩”。这些年徐州棚改通过人性化拆迁改造,彻底解决了吃水难、如厕难、行路难等困扰棚户区群众多年的生活难题,大幅提升了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拆掉了一片又一片的危旧房,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实现了棚改区群众的“出棚进楼”,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不仅改变了个体居民的命运,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推进,有不少搬迁腾出的空间已经被建成绿地、公园等公益设施。老百姓形象地说,老工业基地徐州从以前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不仅要住得上,还要住得好 棚改是一项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更应规范和完善,不仅要让棚改居民住得上新房子,更要让他们住得好。 前不久,云龙工业园三期I地块定销房项目,摘得了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这也是徐州市住宅小区首次获得该项荣誉。而在早些时候,同样是安置房项目的云鼎新宜家安置房建设项目(A地块)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建筑施工标准化三星级工地。 在缩减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的背景下,加大安置房供给成为了徐州市棚改工作的重头戏。要想吸引拆迁居民的青睐,不仅拆迁估价要合理,房屋品质也必须过关。坚决避免今天的定销房成为明天的“棚户区”,是徐州棚改建设工作中一直坚持的理念。在定销房建设方面,徐州切实做到“三个高标准”: 坚持高标准设计。选择全国一流的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商品房的标准进行设计,融入现代化居民小区的设计理念,在空间布局、功能配套、内外装饰、景观绿化等方面做到一步到位。充分考虑棚户区征迁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要,推出多种经典户型供老百姓选择。 坚持高标准建设。引入高水平建设单位参与定销房建设,加强对定销房工程质量的管理,不定期会同质监、安监等部门对棚户区改造定销房质量和安全进行全面巡查,确保把每一处定销房都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老百姓满意的放心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坚持高标准配套。新建的定销安置房小区同步配套建设道路、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并建设了一批休闲服务设施和景观绿地工程,同步完善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确保新建安置房环境优美、功能完备,努力打造宜居、乐居的生活环境。 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还可以有效拉动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实施棚改,既改善了老城区人居环境,也引导部分人口向城市外围转移,以促进新区发展,同时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棚改拆迁量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为徐州加快推进现代城市化建设,腾出了50000多亩的土地资源,这不仅拓展了城市转型、生态转型、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空间,抚平了城市发展的疮疤,也打通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更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此外,把棚户区改造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棚户区改造,我市抢抓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和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机遇期、加速期,对棚户区改造和工业企业搬迁腾出的空间,从规划建设农贸市场、放心早餐、社区医疗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公交首末站、街头绿地等基础性项目,到建设音乐厅、艺术馆、规划馆、文化 (健身) 中心、轨道交通等功能性项目,为市民的生产、生活、休闲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从改造户部山、回龙窝、潘安湖、吕梁湖、九里湖等历史文化片区及风景名胜区,到打造泉山森林公园、龟山公园、楚园、故黄河、徐运新河等风景旅游区,不仅真正让城市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人与环境和谐共生,赢得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同时也有效地拉动了我市的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