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报告揭秘中国旅游业发展史 现在地位非一天练就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6-02

 中国网5月27日讯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综合发展4个主要阶段,探索了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世界趋势、遵循旅游规律的旅游发展之路。

起步阶段(1978-1991年)

是中国旅游业迈向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第一步,是改革开放促进旅游产业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又推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由此掀开了中国旅游产业兴起的篇章。随后,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和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第一批中外合资旅游企业诞生。

1981年,中国政府第一次组织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为此,中国先后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是1978年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管理总局,1982年又将管理总局改为国家旅游局,直属国务院管理;

二是推动各省区市相继成立旅游局,负责管理各地方的旅游事业;

三是成立了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耿飚担任组长,国务院17个部门负责人参与工作。

这一时期,国内旅游开始起步,出境旅游以出国探亲游、边境游为主要类型进入试点试行。到1991年,中国境内旅游者人数增加至3.3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1亿元人民币,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334.98万人次,旅游创汇28.45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8.4倍和10.8倍,初步具有了以创汇为主的经济产业特征。

成长阶段(1992-1997年)

是三大旅游市场培育推进、旅游产业加快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进入亚洲旅游大国之列的关键时期。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的关键一年。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政府抓住机遇,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并召开出境旅游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推动了内地与香港出入境双向市场起步发展,呈现出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大市场开始同时发展的新格局。1997年,国民出游次数平均达到了1次,全国共接待游客总量7.0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112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2.1倍和8.7倍。1997年,出境旅游虽然起步晚,但以边境游为主体的出境旅游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到1997年,出境旅游人数已达到800万人次。

这一时期,中国旅游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特色发展模式,三大旅游市场相继开始活跃,中国步入了亚洲旅游大国行列。

拓展阶段(1998-2008年)

是中国旅游业由经济增长点向新兴产业、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转型阶段,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跨入世界旅游大国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为了扩大内需,激活旅游市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一是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开始实行春节、五一、十一3个连续7天假期的黄金周假日制度;

三是启动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表明中国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将从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延展到多部门、全行业、多区域,形成统筹管理、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为一体的推进模式;

四是下发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国务院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五是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规范出境旅游;

六是全面展开全国红色旅游推进工作,推动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等。

这些措施全方位拓展了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国内旅游市场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内需的消费热点;入境旅游市场呈现高位增长态势,把中国带进世界旅游接待大国的行列;出境旅游市场走向边境游与国外游、港澳游互动发展的新局面。

2001,中国入境旅游收入178亿美元,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为3317万人次,两项指标均跃居世界第5位。

到2007年,中国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1997年的3312万元上升为2007年的10957亿元,接待游客达到了17.42亿人次,10年间净增了10亿人次;入境旅游者人数增加到了1.3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增长到419.2亿美元,已经跃居世界第4位;在此期间,出境旅游人数约80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国。

这一时期,是中国旅游业综合优势全面发挥的时期,旅游业开始走向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大舞台,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国际上,中国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旅游接待国;在国内,旅游功能全面发挥,旅游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建立了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从业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综合发展阶段(2009年以来)

是中国旅游业由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发展阶段。

旅游业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在调结构、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和谐的“润滑油”、生态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对外合作交流的“压舱石”,综合性产业地位日益凸显,迈向了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旅游产业发展崭新时代。这一阶段,中国开启了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强国迈进的伟大进程。

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首次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开启了中国旅游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

2011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标志着旅游业迈入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新时代。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并颁布实施中国第一部旅游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阶段。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515战略”,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五大目标,推出旅游十大行动,开展52项举措,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2016年,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将旅游业放在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促进调整结构和促进改善民生的战略地位上。

在此期间,全国旅游总收入从2008年的1万亿元跃为2015年的4.13万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41亿人次。

2015年,中国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旅游者人数突破了40亿人次,国民平均出游次数达到3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42万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上,旅游人数和消费均跃居世界第一。其中,2012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达到1020亿元,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5年则超过1.2亿人次。

这一阶段,是中国旅游业全面转型提升发展时期,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形成了三足鼎立、活跃发展的新格局。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旅游业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一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