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江苏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702.8万人次
不长不短的假日,不凉不热的天气,江苏再次收获一个流金淌银的旅游黄金周:1日至7日,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37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及12.9%。
就在9月30日我省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发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总动员令。盘点这个国庆黄金周,记者注意到,旅游业呈现出不少新趋势、新特点。“研究这些新气象、新脉动,从而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不仅是江苏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必然命题,而且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省旅游局局长秦景安表示。
“观光旅游”让位“度假旅游”
国庆期间,上海游客孟煜一家在无锡新景区灵山小镇拈花湾住了一晚,在朋友圈发了无数张精彩“大片”,并感慨留言:“夜太美!”当晚,仙气袅绕、禅意十足的拈花湾内,上演了一场由G20晚会核心团队精心打造的水上舞蹈。朦胧月色中,璀璨光影映衬着琉璃花海,令游客沉醉。
从一棵古树、一口古井、一段残垣发展起来的无锡灵山景区,20年来创新不止步,一期大佛、二期九龙灌浴、三期梵宫、四期五印坛城、五期拈花湾,借助于创新,灵山跟上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变潮流。无锡太湖旅游度假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崔国斌介绍,以前游客来灵山主要是白天观光,而去年11月开业的拈花湾,则将景区从“8小时旅游”拉长到“24小时旅游”。国庆期间,拈花湾数十家民宿一房难求。
游客是否过夜,是业界区分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的指征之一。省旅游局相关人士解释说,人均收入达2500-3000美元,消费者有观光旅游的需求,游山玩水、看名胜古迹;人均收入达3500-4000美元,会产生度假旅游的需求。现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4600美元,我省则超5500美元。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观光旅游是“用尽可能少的钱,跑尽可能多的地”,而度假旅游是休闲,是体验,是游客与当地生活高度融合。
目前旅游业已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旅游业增速更是大大超过许多其他产业。江苏旅游收入近5年增速均超过14%,是为数不多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和部门超过110个,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带来3.2美元的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主任章锦河提醒说,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的速度、程度、效果,取决于老百姓度假意识的高低、旅游地度假服务的优劣、旅游交通发达与否等主客观条件,因此当前阶段业界尤需强化优质服务和精神产品的供给。
“旅游+”催生多种新业态
10月6日,苏州市民李云开车带着父母到隆力奇养生小镇玩了一趟。他们先到隆力奇与以色列公司合建的有机农业园参观。“听说这里种的都是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G20杭州峰会用的黄瓜就是这里提供的。”李云说,父母开心地买了200多元的有机蔬菜。随后,他们又参观隆力奇斥资6亿元建设的“智能工厂”。
养生小镇是我省知名日化企业隆力奇向旅游业转型的新项目,9月28日刚开镇,7天长假逾3万游客涌来,留下近200万元的消费。
隆力奇养生小镇,是我省旅游业从“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的鲜活案例。现代旅游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催生各种新业态、提升不同的行业。比如,“旅游+工业”。在法国,不仅酿酒、香水、服装业等普通企业对游人开放,就连汽车、飞机和火箭制造每年都接待几十万游客。在德国奔驰公司,游客穿上工作服,拧上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午饭。再如,“旅游+农业”。法国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都是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典范。像我省兴化的垛田油菜花,句容的葡萄采摘园等,这些年都非常红火,农民从中获益远超种粮收入。
“旅游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可与任何行业相加,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省旅游局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当前亟需深化研究“旅游+”的空间和内涵,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旅游可以“+文化”,过去讲文化旅游,主要是逛博物馆、看历史遗迹,现在则强调历史的活化和深度体验。我们有古典园林、古街水巷等历史遗存,有手工技艺、戏曲评弹等非遗传承,加上好的体验创意,完全可以让游客“迈不动脚、走不动路”;旅游可以“+商贸”,催生购物旅游、会展旅游。去年游客在我省人均花费1454元,而游客在美国人均花费2000美元,江苏大有潜力可挖。
章锦河表示,旅游业是触媒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强,这也是国家将“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抓手的重要原因。他认为,“‘旅游+’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产业结合、中层次是产业融合、高层次是产业化合,江苏要努力推进产业化合,让相加产业产生化学反应,让‘旅游+’产生1+1>2甚至倍增的效应。”
“大众时代”旅游成富民新支点
历史上,新沂市窑湾古镇曾是因运河而发展、繁荣的小镇。古语有云:“上苏杭下南洋,来到窑湾是天堂”。2009年,新沂决定复建这个小镇,打造成苏北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西大街是窑湾古镇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街,国庆长假期间,天一放晴这里便客流爆棚。窑湾古镇开发公司总经理杜鹃说,古镇不仅复建吴家大院等古色古香的建筑,更复活赵信隆酱园店制酱、华棠酒坊酿绿豆烧等传统工艺,这样的旅游文化既能吸引游人,也为当地百姓创造经济收益。原住民郝勇在西大街上开了家小吃店,长假7天收入超过3万元。
“旅游休闲度假,20世纪80年代是生活元素,到90年代就是生活要素——刚需要素。”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指出,农业社会少数人漫游;工业社会多数人观光;后工业化社会全体人全面休闲。国家旅游局最新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居民总体出游意愿超过83%,江苏高于这个比例。
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主题民宿、乡村精品酒店……省内不少地方近年发展旅游致富百姓。南京江宁区董家村,坡地、林地、茶园和水库环绕的区域,被打造成童话小镇,游客带着孩子在此玩得不亦乐乎;苏州吴中区杨湾村,挖掘青蛙主题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过去空关的民居变成热门的主题民宿;曾经的工业重镇宜兴湖氵父 镇,打出“深氧”理念,发展乡村精品民宿旅游,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农民平均收入增加2-3倍。
“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不仅致富效果好,而且受益面宽、返贫率低。”章锦河介绍,据统计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人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8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5元。
“全域旅游”提升区域竞争力
10月2日晚,记者来到南京夫子庙景区,只见灯火摇曳,游人如织。在老门东中营巷,三进清末老宅改造成名为“花迹”的特色民宿,闹中取静,古墙、老井、院落的布局,让游客格外垂青。这里共19间客房,房价从1300元到2000元不等,国庆前一个月房间就被预定一空。
从夫子庙到老门东,南京老城南正成为一个开放的大景区。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看“老南京”风貌,过“老南京人”生活,感受南京的历史底蕴。“我省旅游业正在迎接全域旅游新时代。所谓全域旅游,核心就是把整个区域当作景区,处处皆景、步步如画。”省旅游局人士介绍,国家旅游局2月公布的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我省占8家,分别是苏州市、徐州贾汪区、南京秦淮区、南京江宁区、淮安金湖县、盐城大丰区、镇江句容市、泰州兴化市。
全域旅游时代,游客到一个地方,不只是看景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大街小巷、社区空间乃至居民家庭等,都变成吸睛的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变成东道主,“主客共享”,这对城市整体形象提出更高要求。不少乡村旅游搞起来后,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有些城市搞旅游,黑河臭河垃圾河变成清水河。贾汪过去的支柱产业是煤炭,后来资源枯竭,围绕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山水文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当地人感慨“挖煤假旺、旅游真旺”。
“事实证明,旅游可以提升地方的影响力、竞争力。”章锦河认为,旅游是绿色产业、美丽产业,发展旅游能让更多人“诗意栖居”。(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