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厕所革命”进行中:各地出招解决“女性如厕难”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30

 “逛商场、去景区、看电影,最怕的就是去厕所。女厕所外,永远得有人在排队。”谈起自己的如厕经历,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马略带夸张地说道。眼看男厕所门可罗雀,女厕所却摩肩擦踵,这样的经历,让很多女性苦不堪言。

  不过,这样的窘境,有望逐渐缓解。不久前,住建部发布新版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将达到2∶1。

  女性如厕的“福音”,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厕所革命的一部分。2015年,我国新建和改造2.2万个厕所,农村厕所普及率已达到75%。从增加女厕数量到改建旅游厕所,从布局城市公厕到推进农村改厕,厕所革命的背后,是社会公平的追求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各地出招 解决“女性如厕难”

  数据显示,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而根据相关组织和学者的研究,女性如厕频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如厕时间约为男性的2.3倍。这也不难解释,男女厕所一个“冷清”、一个“热闹”。

  不过在我国,目前对厕位需求更强的女性,拥有的厕位反倒更少。根据201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广州、成都等9个大城市,男厕位都比女厕多。数量最均衡的北京,男女厕位之比也达到了1.22∶1。

  这一现象,其实有据可循。1988年,我国城市公厕的第一个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规定,“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3∶2为宜。”直到2005年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才有了“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的提法。

  数名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的标准尽管作出了解决厕位比“倒挂”的努力,但仅仅提出建议,缺乏强制性。因此,在法律法规和细则上未得到规范化,造成地方缺少执行动力。由此造成“女性如厕难”问题迟迟难解。

  不过,随着社会平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对于女厕数量的关注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广州、郑州等多地年轻女性上演“占领男厕所”活动,引发各界关注。不少城市率先尝试推出改善公厕厕位比例的措施。其中,无性别公厕的设立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上海首座男女均可使用的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区正式启用。该座无性别公厕有6个座便隔间、4个蹲便隔间,另外还有男性小便间。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设立无性别公厕,既有利于科学配置男女厕位,解决女性长时间排队的烦恼,也避免了一些商业繁华区和景区难以保障公共厕所空间的困境。

  而在北京,今年也有一批无性别厕所投入使用。据项目发起方、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项目主管杨刚介绍,北京已有30多个机构设立了类似的性别友善厕所。他认为,通过此举,可以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不过,无性别厕所的设立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支持者认为,无性别厕所能够有效解决女厕厕位不足的问题,也会避免带孩子老人如厕的尴尬。质疑者则担心,这类公厕容易造成个人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对此,杨刚表示:“如厕和隐私并不矛盾。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最大限度确保隐私和安全。当然,这也需要管理单位加强管理。”

  有专家分析,无性别厕所的设立,既是在现有条件下的一种解决方案,更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引导。事实上,对无性别厕所的担忧,主要是由部分如厕者的不文明举止引发的。因此,在设施建设的同时,如厕文明和如厕礼仪的普及同样重要。

  规划入手 不让公厕“隐身”

  林森是一名北京的“跑马”爱好者。平日里,他常常在周末路跑。不过,长时间的运动中,找厕所却成了难题。“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往往都设有移动公厕方便选手。可是在平时,想找到一间干净的公厕确实不太容易,有时不得不到肯德基‘蹭厕所’。”

  日常生活中公厕难寻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城市文明的尺度,我国的公共厕所数量虽然逐年增加,但从2010年开始,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厕所数量却持续下滑。2014年,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还不到3个。

  据有关公厕布局的要求,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应每300米到500米设置一座厕所,一般街道千米内设置一座公厕。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往往难以达到。公厕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造成了游客“提裤满街跑”的窘境。

  规划做不好,建设和管理就很难跟得上。有的开发商、建筑单位不愿建公厕,相关验收单位默认“不建公厕”是潜规则。规划上,不起眼的公厕说省就省;管理上,公厕的运营经费也相对较低。据媒体报道,北京城市二类公厕的定额财政拨款约为每年7万元,而实际运行费用却超过8万元,支付了清扫人员人工费后,有时连水电费都不够。

  厕所不大,牵出的却是城市管理的大问题。日前,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表示,我国城市公厕建设要做到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城老区尽快补上。将新建公厕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通客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要明确配建公共厕所的数量和建筑面积,并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业内人士分析,公厕改革需要细致便民的考量,也需要宏观和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在做新区规划和老城改造时,对于公厕的投放位置、建设设计应更科学、更便民,才能让公厕不再“隐身”。

  短板要补 但别豪华过度

  公厕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一扇展示文明程度的窗口。今年11月,10家4A级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摘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厕所革命落后”。厕所问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外国游客意见最为集中的“槽点”。臭气熏天、没有卫生纸、设施损坏、没有坐便、缺少隐私等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此外,“臭味公厕”也影响着公众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显示,厕所环境差会带来卫生隐患: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都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其中痢疾、霍乱等30多种传染病都与粪便有关。

  作为厕所革命中的重要一环,旅游厕所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近4万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的69.11%。旅游厕所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如厕难、厕所脏乱差的现象有了显著改观。

  而在农村,厕所革命也在逐渐铺开。住建部有关人士称,农村改厕将作为“十三五”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任务。此前,住建部已在山东、吉林等省启动农村改厕试点,并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百县示范。今年前10月,山东省完成农村改厕354万户,农户使用卫生厕所的比例已接近60%。除了可以显著改善肠道和妇科疾病高发的问题外,农厕改造还可以拉动太阳能、塑料等多个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

  不过,一些地方在积极建厕的同时,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有城市在公厕设置休息室,用木地板装修,甚至配备液晶电视、沙发、音响和空调,单个公厕就耗资几十万元。在步行街、景区打造豪华五星级厕所,在游客较少的生活区却疏于管理,造成公厕脏乱差。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形象工程引来不少的争议。

  专家认为,“豪华厕所”和“脏乱差厕所”都是供求错位的体现。公厕作为公共产品,应合理、科学地满足公众需求。公厕等市政设施建设时,应反映人文关怀和服务理念,兼具实用性、功能性、完备性和宜人性。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