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文戏”唱响旅游
刚入4月,本是还未到长岛的旅游旺季,但南长山街道王沟村的“亮亮渔家”迎来了三批游客。来自四川的游客王杰说:“去年我朋友在微信圈中发了不少长岛旅游照片,其中亮亮渔家乐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整体装修里海岛文化元素很浓,房顶的渔网罩着整个院子,墙壁上是用船锚、船舵、贝壳以及一幅幅游客留下的照片装饰着,每个细节都吸引着我。这不,趁着清明节小长假,我就带着家人过来体验一把。”
其实,这只是长岛旅游业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长岛从传统景点观光向全域休闲度假发展的过渡,以“文”来唱旅游戏,已成了长岛“渔家乐”运营的新时尚。别具一格的装修,将渔俗文化融入到渔家乐改造提升中,游客食宿“渔家乐”不再是“白床单、标准间”的感觉,而是多样化的主题性、品牌化的渔宿客栈。“游客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长岛旅游业向着高端化和多品位发展。‘渔家乐’是长岛旅游的重要载体,现在的游客对‘渔家乐’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个休息的场所,而是希望能直接欣赏与体验长岛渔俗文化,因此,我们把加快渔俗文化与‘渔家乐’有机融合作为旅游的重头戏来唱。”旅游局副局长丛海波介绍说,长岛积极推进民俗化、主题化、定制化的“渔家乐”文化提升工程,为“渔家乐”注入独特的海岛文化元素,形成“一岛一主题,一户一特色”的文化精品,改变“渔家乐”运营上“似曾相识”的状况,目前各岛屿“渔家乐”文化提升“戏儿”正在紧锣密鼓。
北长山乡的“海铭居”渔家是较早运营的主题渔家乐,从楼院到卧室处处都“飘着渔味儿”,门楼上挂着的渔灯是由两串老式渔养玻璃浮泡改制,院子里的茶桌是由沉船木制作的,餐厅里的茶水坛是由贴着大红酒字的半人高粗圆陶坛改制的,房间墙面的装饰是由海边的贝壳、石头制成的,就连每套饮食都是按照渔家传统烹调进行搭配,鲅鱼饺子、海菜包子、饼子烧鱼和手擀鱼面等保证游客舞天不重样。南长山街道的“渔家乐”模式也在悄然“变花样”,开始建设渔宿客栈和渔家风情园,用文化与旅游“同台唱戏”的思路集中打造特色渔家园区,南城村渔俗客栈和渔俗馆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王沟村渔家风情园已进入到主题式装修的阶段,将在五月后高峰期前投入运营,正在进行二期工程的孙家村渔家风情园也将在年底完工。
“我们黑山岛的旅游业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上还比不上南、北长山岛,但是这里拥有一块文化招牌---北庄遗址,我们把这种文化遗产变成招引游客的‘亮点’和‘吸盘’。”黑山乡乡长周宏亮介绍说,北庄遗址就坐落在黑山乡北庄村,距今有6500年的历史了,与西安半坡遗址属于同一时期,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教授称其是与西安“西半坡”文化齐名的“东半坡”文化。随着北庄遗址规划的利用审批,以及随之而来的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和文物展陈的前期工作,北庄遗址的开发力度增大,黑山岛的旅游业会将会在长岛旅游中发挥“异军突起”的作用。长岛博物馆馆长郭先坤说,在长岛,类似北庄遗址的具有典型性和不可代替性价值的文化遗产有不少,像长岛渔家号子、猴矶岛灯塔、庙岛妈祖、古帆船制作、石头海草房等等,都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附旅游产业平台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实现长岛文化遗产与旅游文业的互动“搭台”和互补“唱戏”。
如何以“文戏”唱活旅游,长岛还在凸显和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把市场运作和本土创作相结合,创意一批真正属于长岛的文化产业和项目。连日来,山西、河北、安徽等游客自发组织长岛环岛自行车骑行活动,来自河北保定的王桂燕说:“我每逢小长假就到各地骑行,这次是特意来长岛找一下新感受,这里给我的印象很难忘,环岛沿路的景色让我沉醉,最喜欢是在慢行道上的那种从没有过的惬意,依海岸线延伸三色道路很有文化创意,一路下来还想再骑一遍,再看一下沿途不同景致的渔村,再跟海边劳作的渔民唠次嗑,再听一段岛上的老故事……原因很简单,这里不仅生态风光迷人,渔俗文化也让人觉得更新奇更有味儿!。”据了解,发展精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是长岛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新切入点,长岛今年将创新文化体育等各类旅游项目,举办环岛马拉松、自行车、海岛攀岩、海上垂钓等体育赛事,并借助珍稀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招商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和艺术创作基地,招引国内外画家、摄影家来岛进行创作,以打造独具特色文化品牌来唱响唱大长岛“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