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首个“双料”遗产日来临 专家建议更多遗产地永久性免门票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6-12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田虎)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迎接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景区纷纷推出了多项独具当地特色的活动,景区免费游览、各式展演展览、文化晚会……一时间,遗产这个概念以一种近似狂欢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不过业内专家表示,“遗产日”只有一天,它的出现,更多扮演的应该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而不仅仅是一场各地的大狂欢,毕竟遗产不是摇钱树,而是我们全社会都应去保护的对象。

各地多项活动迎首个“双料”遗产日

早在2006年,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便设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自2017年起,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我国世界遗产总量也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

为了迎接我国首个“双料”遗产日,各地均推出了特色活动。其中6月10日当天,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推进会将在湖北神农架林区举行。会议期间,将会发布《中国世界遗产》图书;公布中国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等内容。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李发平对此表示,希望借本次活动把神农架原始自然风光、“国家公园”等自然、生态元素名片全方位展示出去,提高神农架美誉度、向往度。而除了这场重头戏外,住建部还将组织开展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世界遗产专题展播、走进自然遗产地等10余项活动。同时,住建部还组织了74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

此外,浙江省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部分省级风景名胜区,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各种免费体验活动,如6月10日当天,千岛湖景区门票六折;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景区拟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6月10日至11日,广东将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10周年和当地侨乡文化特色,举办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文博专题展览、惠民免费鉴宝、非遗专题晚会等活动;6月10日,江西省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等景区也将免费开放,成功预约游客当天还可参加遗产地景区举办的遗产地保护管理主题展览。

是教育课还是景区狂欢?

全国各地上千项活动,这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禁让人想起上个月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不过遗产和单纯的旅游不一样,它代表着保护和传承,因此“遗产日”还应起到唤醒公众保护意识的作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邹统钎认为,目前各地相关管理部门、景区对遗产的社会功能重视不够,对经济功能反而重视过度,一心追逐经济利益,“遗产日”更多要起到教育社会的功能。邹统钎建议,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遗产地不应该只免1天的门票做样子,遗产是属于全社会的,要有更多遗产地永久性的免门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比如英国的文化、自然遗产都是免费的,只有私人的游览地才会收费。”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则表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质上是“宣传日”,不是节日,“遗产日”最大的教育意义还是在于提升民众对于遗产的保护意识,这注定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各地在“遗产日”期间举办的各项活动,应该能对投资商、各地方政府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这对于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有帮助的。

遗产不是摇钱树而是保护的对象

业内人士表示,世界遗产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价值就获得了“全球认证”,相关的旅游区将“自带IP”成为世界级的名胜。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地方、景区都加入了申遗的行列,很大程度上都是希望能提高景区知名度,进而带来游客量以及收入的提升。近日,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世界遗产游总人次同比2015年增长了4.6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故宫、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九寨沟、黄山、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长城成为人气最高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前十名。

面对全国的申遗热现象,刘思敏指出,世界遗产本身意味着保护、传承,而旅游开发是为了拉动经济,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其实保护和旅游开发也不是完全矛盾,但需要把握好度,按规矩来办事。世界遗产都有相应的标准,旅游法也对景区承载量有规定,所以开发经营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此,神农架林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神农架已经在去年成为了世界遗产,但近一年来在保护工作上实际更为严格了,“比如现在一直在做国家公园的试点工作,包括做规划编制手册,建立智库,进行环境测评等,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遗产。”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周末,可以预见的是,原本不知情的游客会在各地游玩时与“遗产日”的相关活动偶遇,对于他们来说既能享受到实惠也能获得相关的遗产保护知识,而这也恰恰满足了“遗产日”设立的初衷。但对于景区和地方政府来讲,确实应该在这一天冷静思考,不管是已经成为世界遗产还是走在申遗的路上,遗产两个字意味着保护和传承,它并不等同于商业投资、旅游价值,也不等同于大拆大建、提升政绩。意大利威尼斯由于游客量过多导致古城的保护受到影响,曾一度想通过“退遗”来减少游客量,北京的周口店很早就是世界遗产,但现在旅游依然没有很火。所以景区和地方政府不能只盯紧钱袋子,拿“遗产”这块儿金字招牌使经济利益最大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如何让它的生命得到最长久的延续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