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境游学热存隐忧:低龄化趋势明显 重游轻学
暑期来临,出境游学热再度兴起。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改善、教育理念的提升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红利助推,游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其行业和市场火热的背后仍存诸多隐忧。
游学将成万亿级市场
张静的孩子今年11岁,却已有过三次海外游学经历了。从起初去教育培训机构或者旅行社报名,到后来自己带孩子自主游学,张静对游学的理解和经验日益深刻。去年暑假她以到德国农场打工的方式置换到女儿去农场参加游学夏令营的机会。不仅让女儿体验了几乎整个暑假的德国农场的生活,她自己也几乎变成一个“地道”的德国农民,从铲牛粪到修栅栏,再到负责每天农场的午饭,累得晕头转向的同时,却让她感到收获满满。而此次游学非但花销成本几乎省去,更难得的是能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本报记者通过辗转探访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在圈内备受推崇的“游学达人”,她对记者坦言,此次德国交换式自主游学历程更加坚定了送女儿去当地读中学的信心和决心。
尽管像张静这样通过游学体验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去的家长并非多数,但一个事实却不容忽视:每年有游学意愿和付诸行动的家长和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游学正日益成为国内不少家庭“刚需”,中国泛游学行业市场空间有望从2016年约300亿元增至千亿元,并在未来5年保持30%到50%的复合增速。
刘淑丽家住北京海淀某小区,孩子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但周围不少同学的家长从年初就已开始筹划暑期国外游学,甚至有家长主动牵头组团。她对本报记者坦言,自家是工薪阶层,近期家里刚买了辆代步车,几乎没什么闲钱了,要不要让孩子暑假里去游学,她和家人很纠结,“不游吧,家长孩子们聊起来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游吧,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教育策划人、游学领队杜平认为,“游学活动日益受到追捧,缘于家长想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提升体验机会,且可辅助解决孩子假期无人看管问题。对学生而言,游学活动也可使其丰富认知、开阔眼界,带来或多或少的收获。”
《2016年国际游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游学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随着政策鼓励和市场发展,国际游学逐渐成家长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报告预测,10年后,中国国际游学将成万亿级市场。
重游轻学问题突出
7月11日早上,工人日报记者打开国内某搜索引擎,键入“游学”两字,很快,各种眼花缭乱、名目众多的暑期国外游学夏令营映入眼帘。随手点开一家国内知名教育机构主办的“美国名校交流考察系列”暑期游学营可以看到:为期两周的营期包含10大世界名校参访、敲开华尔街金融之门、体验斯坦福创新课堂及东西海岸三大文化深度浸泡体验等内容。面向年龄段跨度为小学五年级到研究生;进一步咨询可知,目前报名多为小学生和初中生。
类似另一机构推出的“美国体育明星成长体验亲子夏令营”面向年龄段虽是7岁~17岁。不过该机构客服坦言,报名参团者仍以小学生为主。
调查发现,青少年已成当下海外游学市场主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
6月5日,途牛旅游网对外发布《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游学客群中,初中生占比49%,高中生占比24%,合计占比超过73%。此外,海外游学群体日益呈低龄化趋势,不少小学生也开始参加海外游学,出游人次占比为11%。学龄前儿童因适应能力较弱,家长放心让其参加游学和夏令营的比例不是很高,出游人次占比为6%。这一年龄段孩子家长多选择亲子游学产品。大学生游学意愿较低,出游人次占比仅3%。
教育专家鸿飞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游学市场主力军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父母多为40岁~45岁青壮年人群,经历过“应试教育”。相比上一代人群,他们更乐意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希望养成国际化思维方式。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承担不菲的花销。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去欧美和澳洲游学的花销人均逾3万元。上述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市场中,人均花费2万至3万元客户占比近半。价格不菲的同时,效果却并不见得乐观。
李雪的孩子今年寒假参加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欧洲游学,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更像是参加了一项新式旅游。据记者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案。
长期关注游学行业的郭簃博士直言,目前行业尚不规范,市场服务良莠不齐,不少游学产品仍以“游”为主,“学”还只是一个噱头。这背后是庞大市场带来的高额利润驱动。
北京中凯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世涛透露:“市场上常见的14天美国游学团,价格在3.5万元左右,其利润基本有6000到8000元。之前没有价格战的时候,这样的产品会卖到4万到4.5万元之间,毛利最高能到40%。”
规范与监管亟须发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当前因监管不力及家长与学生在选择游学项目时缺乏理性,从而导致“游而不学”或“游多学少”乱象,严重影响了游学市场的规范发展。
为了规范游学旅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游学旅行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今年初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已于2017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不过公益法律文化学者沃兴伟直言,从目前游学市场分割来看,除了教育机构和旅行社占据大部分市场之外,还有不少民间自发行为,组织方更是良莠不齐,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游学内容的监管和引导也几乎处于半真空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对游学行业和市场的监管,目前主要是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教育部门话语权还比较弱。尽管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期望对相关各方有一些提醒和监督。不过其中涉及的“研学”与“游学”仍有很大区别,真正实现对游学市场教育内容的监管尚有“一定距离”。
郭簃认为,对目前市场上推出游学的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及留学中介组织等各种主体,应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而对游学涉及的教育和教学内容,教育部门也应承担备案登记、日常督查和规范引导等责任。
鸿飞则提出可借鉴国际上一些成熟做法。比如美国游学夏令营中,领队老师须参加相关资质培训并持证上岗。而日本则要求主办单位必须在游学前做好活动规划,阐明活动目的和预期教育成效,务必在出行前做好学生安全教育。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家长和学生端正对游学的认识很重要,游学不能赶时髦,一定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