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全域旅游如火如荼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15

 

中广核宁德核电基地迎来“工业旅游”首批游客。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青海茶卡盐湖暑期吸引了众多游客。
田义伟摄(人民视觉)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如今已由少数人的奢侈消费变成普通人的大众消费,在经济、社会、民生、外交等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全景化、全时化、全民化、全业化的当下,用“全域旅游”来对接“大众旅游时代”,可谓恰逢其时。日前,第三届全域旅游推进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各地全域旅游发展精彩纷呈,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成为国家战略

在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旅游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传统的以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如今,全域旅游不仅仅是热词,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

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全域旅游成为地方推进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国家旅游局共批准了两批50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空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与旅游热点区域基本吻合。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等5省在本次会上新增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加上之前的海南、宁夏,中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增至7个。

会上发布的《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显示,去年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中外游客18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40.5%,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全域旅游投资逆势增长,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

展示美丽中国

中国的美丽不仅在景点景区,全域旅游向海内外游客展示着更为广阔、更具魅力的美丽中国。

碧海蓝天一色,烟波帆影点点;椰林婆娑伴奇石,海角天涯话流连。海南作为国家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以“点线面”相结合为推进模式,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为总抓手,以“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为重要载体。随着海口、三亚、儋州等旅游精品城市旅游功能逐步完善,海口观澜湖、三亚海棠湾等6大旅游产业园、25个重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建设进展顺利,海南处处是风景。

从坝上草原到燕山和太行山脉,从渤海之滨到平原乡村,从燕赵风光到巍巍长城,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山川更秀,让城乡更美,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河北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寄托着京畿重地的绿色发展之梦。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承办冬奥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三大战略机遇将带动河北旅游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贺兰山下、塞上江南、沙海壮阔、六盘俊美,“有个景区叫宁夏”。宁夏旅游立足“全景建设、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参与”新模式,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资源”新理念,打造塞上湖城银川、沙水辉映石嘴山、丝路回乡吴忠、红绿六盘固原、沙漠水城中卫,迈入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

从红色陕北的激昂到关中秦川的厚重,再到绿色陕南的灵秀,勾勒出一幅幅“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绝美画卷。陕西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核心产品引领、公共产品建设为重点,打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以建设丝绸之路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大旅游高地”,彰显陕西国际一流文化中心的魅力。

创新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已远远超出旅游领域自身意义。旅游不仅直接带动住宿、餐饮、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服务产业,而且有力推动农业转型和促进工业发展。

全域旅游突破了景区景点的资源观念,延伸到农耕民俗、生态环境、工业遗产、文化节庆、科技产业、体育活动、医疗教育等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把各类有价值可利用的吸引力转化为旅游吸引物。精彩体育赛事、高品质医疗资源、高科技基地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和科普旅游的资源。

“旅游+”衍生出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形成了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等。“旅游+农业、林业和水利”,形成了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森林人家、沙漠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产品。“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形成了科技旅游、研学旅游、养生养老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旅游+交通、环保等”,涌现了众多自由行产品,如自驾车房车营地、公路旅游区、低空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旅游+互联网”,形成了在线旅游产品,如旅游互联网金融、分享型旅游产品、旅游大数据等。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