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引领马庄富裕之路
香包产业红红火火 生态景区惠及乡亲 文化旅游引领马庄富裕之路 |
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如何将香包产业和潘安湖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惠及马庄广大乡亲,带领全村群众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走上富裕之路,是今年马庄村党委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潘安湖景区的婚礼小镇如今已经成为马庄村民家门口就业的主阵地,香包制作、农家乐则成为他们就业的主业。马庄村正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马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 如今马庄的香包香飘全国,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庄村正逐步将香包制作发展成为马庄的重要产业。在马庄村,原本主要在家打理家务,闲时打打零工的妇女,如今是针线不离手,甚至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香包制作的队伍。马庄村二组村民张玲和张艳萍告诉记者,相比以前种地,做香包的收入明显增加,一天的收入能有100多元。如今20多岁的女青年和80多岁的老太太,都积极投身香包制作。马庄香包合作社负责人厉慧卿说,“很多老年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虽然不如年轻人手脚麻利,但是一个人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很多年轻人眼疾手快又有想法,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去年马庄香包的销售额600多万元,今年1到5月的产值就已经达到了600万元,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据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介绍,马庄的香包已经带动了全村200多人就业。还有很多村民在家没事就缝制香包,非常便利。生活工作两不耽误。“村里每半月给大家结一次账,大家的干劲都很足。” 今年年初,马庄村在村部旁的原村手套厂旧址开工建设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集研发、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 香包大院建成后,将组织更多的村民在此从事香包制作, 做大做强香包产业,带动村民群众致富增收。 不仅是香包文化产业红红火火,毗邻潘安湖的生态优势正变成马庄发展的经济优势。村民吴长梅深有感触。1999年她从附近的鹿庄嫁到马庄,那时亲戚就说马庄是个“蛤蟆尿泡尿都能淹的地方”,一下雨就淹,并且煤灰漫天。而她嫁到马庄后,最让她高兴的就是村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这些年来,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村子环境变美了。如今她在潘安湖景区从事餐饮工作,节假日景区人气火爆,收入比以往更高。 潘安湖成为了马庄旅游富民的主阵地。据孟国栋介绍:“村里有六分之一的村民如今都在潘安湖景区就业。导游、司机、保洁、绿化、保安、餐饮,这都需要人,不仅离家近,收入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这大大增加了大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马庄村第六党支部的党员徐刚在潘安湖畔建设了婚礼小镇,占地100亩,东侧的婚宴大厅、西侧的生态园,可以同时容纳2600余人就餐,依托潘安湖湿地公园丰富的资源及景区优势,立足于马庄村深厚的民俗文化,发挥乡村文化精神,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构建独具特色的婚礼小镇,带动马庄村民50人就业。如今小镇正在装修汉代婚礼博物馆,再现汉代的婚礼场景,展示汉代婚礼文化,功能也更加齐全,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综合性的休闲宴会中心。今年村里还将以“马庄印象”农家乐为龙头,将沿中心街适合并愿意开办农家乐的进行统一改造,努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农家乐,并以马庄成为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大跨步发展文化旅游业。 孟国栋说,“马庄村如今的发展思路就是,党建引领、文化润村、旅游富民。马庄村就是要把民俗文化的品牌发扬光大,借助潘安湖景区旅游,将民俗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将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让村民从产业转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