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忽送千峰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贾汪人贾汪事
|
||
|
◎周淑娟 春分,“五一”,“六一”。这是我到贾汪的时间图谱。 年轻人,老年人,孩子们。这是贾汪人的空间纵横。 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所。这是贾汪人的时代经纬。 写写,画画,唱唱。这是贾汪人的艺术乡魂。 西大吴村『妇女主任』是个男的 2019年3月21日,农历己亥年的春分。这个时节,乡村景色正好用“桃红柳绿”来描述。当然,还有黄色与绿色交相辉映——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好。 在去西大吴村的车上,我打开手机看了下地图,发现西大吴村在潘安湖的东南方向,和马庄村相隔不远。 西大吴村委会大院里,正在进行一场“讲演”。对于这种“讲+演”的活动,我在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的朋友圈里看到过。所谓“讲+演”就是演出加演讲,把党的政策精神和当前社会形势、任务目标等内容,通过文艺演出和能人演讲的方式,送到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更加容易入耳、入脑、入心。 舞台上,六位红衣妇女打着快板,变换着队形,正在宣讲国家政策和邻里文明。台下村民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或蹲或站,欣赏着邻居们的表演。 打竹板,响连天,平安法治来宣讲。 党中央,决策定,依法治国才盛强。 新时代,新思想,法制健全是保障。 政法改革新理念,全面深化好主张。 …… 听着快板,绕过舞台,就是西大吴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墙上的几个字非常醒目。 接着,我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张图上。那是西大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织结构图。文明实践联络员分AB角,A角叫康微,一个秀气的女子,同时也是村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B角叫李斌,是村妇女主任,一个帅气的小伙。 男妇女主任?是的。这个男妇女主任正在接受贾汪电视台的采访,我决定等他完成被访任务后和他谈几句。 只有西大吴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这样的吗?不是的。贾汪区每村配备一名专职的文明实践联络员,担任A角;村妇联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协助管理,担任B角,确保村村都有AB角。 我见到了康微,一个笑意盈盈的姑娘。交谈中,知道她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她的家不在西大吴村,但是这个村子也不让她感到陌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也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 李斌走了进来,笑呵呵的,大方得体。他今年35岁,家在西大吴村。只有一个孩子,没什么负担,媳妇在市里上班,父母都纳入了失地农民保障,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我问他工作好开展吗?他说,网络化、信息化的情况下,村里的工作开展起来并不难。比如说“十必联”工作法,就是要求党员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十个方面,即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必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必上门联系。 写写画画,艺为乡魂 “五一”节这天,我再次来到贾汪区大吴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特别之处在三楼,这里被布置成一个当地农民书画家的作品展厅,里面的作品琳琅满目。2018年12月,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来贾汪参加“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式,为大吴农民书画频频点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大吴书画协会将新时代新思想融入书画创作之中,用文艺作品抒发感情,歌颂祖国。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吴书画协会成立于1984年,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书画爱好者为主,有会员70余人。早在1996年,大吴就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民间文化之乡”,也是全市唯一的省级“民间艺术之乡”。 大吴荣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书画协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书画协会也是徐州市第一支成建制的乡镇级书画团队,早在1988年就在徐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书画作品展。 30多年来,协会多次在徐州市展览馆、工人文化宫等处举办书画展,马奎武、吴书英等还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会员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美术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等报刊上。 原大吴文化站站长赵昌同是书画协会的倡导者之一,诗书兼工,曾写过一首诗记述大吴书画创作的状况,至今仍不时被人引用:满园桃李并榆槐,舍边群芳随处开。只缘农家庭院窄,枝枝蔓蔓出墙来。 解玉初,以前担任过解台村支书,也是大吴书画协会的倡导者之一。他和赵昌同等一批老人,经常碰面切磋书画创作技巧。后来大家商议,要把大吴书画创作传统传承下去,必须重视下一代的书画艺术教育,于是分别在解台和周边6个村,连续9年开办“保萃学堂”“本善学堂”等公益书屋,免费为大吴及周边的农民开展书画培训。 从文明实践所的展厅作品,可以看出大吴书画创作的全貌。在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双手,在临摹、在书写、在创作。在每一双手的背后,都有一颗文艺的心灵,追求着精神上的宁静和美好的寄托。在每一颗心灵的背后,都有一个富了口袋富脑袋的家庭,有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醇厚家风。 大吴农民的一双手,可下地收麦种菜,可厨房煎炒烹炸,亦可磨墨临帖信笔书写。他们的那双手,从小拈笔,僵硬得很、沉重得很。随着年岁渐增,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糙,但是拈起笔来却越来越轻、越来越熟。他们在大红纸上写下“祖国万里春,江山千古秀”,贴在院门上自成道道风景。 大吴农民练字多写楷书,讲究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中规中矩。他们也喜欢写行书,有那么一点洒脱飘逸、行云流水。他们不写草书。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抽象,是自由,是天马行空,是无拘无束。大吴农民是朴实的、厚重的,他们在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中体会到为人的认真和正直,验证“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古训。 李大诗是大吴书画协会的现任会长,今年61岁。李会长温和谦逊。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吴人,以前在旗山矿工会工作,退休后发挥余热,带动起当地一批书画爱好者。他说,大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前有个名叫吴元溆的举人,晚清至民国期间成立过龙山诗社,办过保萃学堂。这也是“大吴”这个地名的来历,渊源清楚。 改革开放后,当地涌现出瓦庄、赣榆等十几家煤矿,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国家级、省级书画人才涌现出来。 大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书画人才?李会长强调的还是文化底蕴。当地出过举人出过秀才,有个名叫王步章的,据说当年家里就藏有苏东坡的画作。 “大吴书画协会的筹划人是大吴镇文化站老站长赵昌同、解台村老书记解玉初,我只是参与。”李会长谦虚地说。 “那就是赵会长的儿子赵孝春。”大吴书画协会副会长王兆普指了指旁边一位中年人。赵孝春看上去敦厚实在,他客气地笑笑,说:“我们家人都喜爱书画,我们的家风是忠厚,乡人都尊重我们。” 赵孝春的工作室叫“五平庵”。院子里种着木瓜,大缸里养着睡莲。木瓜已经结了拇指大的果子,只有一朵粉色的花还挂在树枝上。进门的客厅,布置成了画室。“有点乱”,赵孝春温和地笑笑。“工作室哪有不乱的”,大家凑趣地说。 参观过赵孝春家,大家又一阵风似的奔到解玉初家。一下车,巷子里阳光明媚,芳香扑鼻,气味怡人,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一簇蔷薇越过围墙,泛着艳艳的玫瑰红,飘散着酽酽的植物香。蔷薇并不孤独,那株30 年的木香和它为邻,白色的花朵细细密密罩住了墙面。院子开阔、整洁,有独立的月季花,还有虬曲的枣树。最为独特的是,院门旁还有个花瓶式样的小门。 解玉初今年79岁,自己创办的本善书屋,就在邻院。福由心造、方圆阁……院子里的匾额写得很有力量,不凡不俗。室内挂满学生的作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书屋一年举办一期,每周六上课,免费培训。到今年,我这个书屋已经举办了10期。”解玉初说。 看过他们的工作室,我对大吴的书画氛围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就如同浑身沾染的木香、蔷薇香。 谈到大吴书画的未来,李大诗充满信心:“贾汪的民间书画骨干基本都在大吴,我们也注重培养后备力量,积蓄人才。目前我们有两个培训基地。大吴书画协会延续了30多年,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代。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走这个路子是对的。书画这杆旗,只要坚持住,一定能迎风飘扬。大吴民间文艺的发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很大关系。二三十年来,书画协会会员每月20号都聚集一次,当面交流,互提意见,这样一来水平就容易提高。这里有展室、画室,街道还免费提供笔墨纸砚。在服务群众方面,我们年年都组织会员到各村去写春联,每个文明站书画协会的活动都搞得很好。”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书画协会?李会长的回答很有条理:“书画艺术要想提高得快,那是不可能的,得慢慢培训。在文明实践中,我们能够发挥好书画艺术的力量,比如,借助文明实践站的书画室,为孩子提供免费培训,让他们及时受到艺术熏陶。当然,各村的‘四点半课堂’也发挥了作用。第二,各村村史馆的装饰,那些门头和口号标语,我们就不用印刷体,都是由当地书法家书写。如‘从文明走来’那几个字,就是由本地书法家书写的,这样村民看着有亲近感和荣誉感。第三,我们通过举办一些主题性的书画展感染村民影响村民,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大家写一些昂扬向上的作品,歌颂党,歌颂祖国。我们也希望书画协会能做出文化产业,做出‘大吴书画’这个品牌。” 说到这里,李路插话说,用传统文化营造出的氛围,对孩子的熏陶会投射到社会上。这位“90后”干净、利索。他不是书画协会的负责人,而是大吴街道的副主任。 『孩子王』志愿者 2019 年6月1日,正是星期六,又是儿童节。我再次来到大吴街道,李路把我带到了街道广场,那里正在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六一”儿童美术展,由一家名叫七色鹿的美育中心承办。 广场上,一张白色墙布上签满了孩子们的名字,个性突出。有个叫王梓豪的孩子把“豪”的下半部分写出了猪的样子,活灵活现,令人忍俊不禁。旁边还有一个签名是陈香燃,一个非常好的名字,也许是女孩子吧。孩子的名字都取得这样好,你不得不佩服大吴的文化氛围。 粉笔画、钢笔画、水彩画挂在几堵装饰墙上,螳螂、猴子、树枝等题材童趣盎然。家长和孩子来了不少,有的在看画,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观看节目。 鹿路路介绍说,这些参展的儿童画多是5岁到7岁孩子的画作,有些老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也掺杂其中。 李路说,这些儿童画已经成为大吴街道的特色,大吴正打算把儿童画制作成伴手礼推广出去,就像马庄村的香包那样,走出贾汪,走向全国。 随后,我提出要去七色鹿美育中心看看。美育中心离广场不远,也就几百米的路程。 还没进门,鹿路路就解释说:“里面太乱了,实在不好意思。”为布展,七八个老师熬了个通宵,房间还没来得及收拾整理。这七八个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是鹿路路从各地召集来的贤才。“学历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四年大学教育一定会留下印记,所以我们聘请的老师必须拥有本科学历。”鹿路路说。 进入大门,一块奖牌便进入我的视线,鹿路路被评为2018年度“贾汪区优秀青年志愿者”。 鹿路路说:“我们这里教授的不仅仅是绘画,手工、陶泥、书法、拉丁舞各个艺术门类都有。我们也不仅是老师,还是大吴街道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 一楼的一间画室,那是专为自闭症儿童准备的。自闭症儿童不能忍受吵闹和混乱,需要绝对安静。我在画作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色彩里,看到了孩子的情绪——从一开始的认真投入到后来的极不耐烦。 走出画室,我问起鹿路路将来的打算。他说:“我们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举办一些展览,参与到大吴街道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去。”他们这群年轻人,希望依托大吴的文化氛围走进贾汪,走到市区,当然也想用自己所长为大吴街道作贡献,把审美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大吴街道墙上的画你看到了吗?都是我和几个老师画的。我们在墙上画画,村民总是关心地问‘累不累’,大人小孩都来看我们。我们参与文明实践,自己也受到了锻炼。” 是的,画在大吴的每条街巷里,美在大吴的每一个角落,“鹿路路们”正在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