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舞动汉风 连通世界—『两汉文化看徐州』的思考与启发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0-16
 
  汉代服饰展示。徐报融媒记者 车佳 摄
  汉式婚礼。
  国潮汉风精彩演出。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960万平方公里,5000多年文明史,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华夏文明之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横跨400多年的两汉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引以为荣的一个文化符号。

  今天,围绕“两汉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举行。一时间,四方文才、八方贤士齐聚彭城,大家纵论天下,美美与共,相信必将碰撞出绚烂多彩的精神火花,为持续推动徐州世界级汉文化传承与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强化中心城市文化引领提供有力支撑。

  崛起

  徐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50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

  秦末农民起义,徐州是风云激荡的中心。楚汉相争,徐州走出了中国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作为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徐州既有南北交融的地理优势,又具黄淮平原的地缘优势。在漫长的400多年历史长河,从大汉王朝到东汉楚国,再到彭城与下邳,先后有20余位诸侯王分封徐州,搬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芳千古的两汉盛世,也孕育着高度繁荣、不断进步的两汉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看华夏文明刚健有为的精神基因,看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也看古彭大地熠熠生辉的文物遗存。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与桑梓之地,徐州文化资源多样、文物遗存丰富。

  近年来,徐州先后发掘汉代墓葬千余座,既有大型王级陵墓,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墓葬。崖洞墓数量之多、产生时间之早,均为全国仅见,而墓内出土的漆器、陶器、瓷器、玉器、竹木器等各类文物同样引人注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国内首屈一指。尤其是徐州汉代陶俑、汉画像石、汉玉及汉代铜镜,更是享誉世界。依托着丰富的汉代文物资源,一批又一批汉文化景点在徐州拔地而起,构筑起今日江苏“吴韵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与文化发展版图。

  “要充分挖掘徐州2000年的大汉文化,力求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这是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专题调研徐州时提出的明确要求。徐州市委积极落实娄书记指示,将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与旅游目的地纳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报告、列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大风歌城”文旅项目建设,并策划举办首届汉文化论坛,这对于促进两汉文化传承弘扬、加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文化引领、更好推动江苏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化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引领

  徐州是刘邦的起兵之地,这个曾经的泗水亭长,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强盛而统一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汉文化由此登上历史舞台。今天,丰富多彩的两汉文化不仅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核心,也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它凝聚的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包容、强韧、和谐、多元的文化气质。

  从精神鼓舞到精神高地,从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城市发展的血脉,到写进人类成长的基因密码。在徐州,以汉文化为引领早已成为塑造城市恢宏格局、赋予城市转型动力、奠定城市精神基座的有力举措。汉文化之于徐州,是绵延悠长、活灵活现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推动徐州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2000年了,舞动的汉风吹拂着两汉文化,深深眷恋着“五省通衢”的徐州,它随物赋形,与世无争;它柔若无骨,却无坚不摧,它正全力以赴把徐州变成一座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城市。

  今天的徐州,包容又开放,传统又现代,穿城而过的故黄河如同一条文化的主脉,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一起,把分散在城市的河湖沟塘连接起来,勾勒出泾渭分明的城市轮廓。

  如果说汉文化的包容影响了徐州城市的外在性格,那强韧、和谐、多元,则更多地影响着徐州人民的内在品格。不服输、不认命的徐州人,牢牢抓住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狠抓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产业发展实现了由低端到中高端的凤凰涅槃,城市形象也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人民生活在全面奔小康的幸福道路上不断前进。

  以徐州连接世界,用汉文化和合文明。今天,在汉文化的持续滋养下,徐州正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谋划城市大发展,全面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努力实现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的“两高两强”宏伟目标,并以“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推动和引领着淮海经济区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传承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传承者、传播者,徐州正在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互动并进、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为汉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汉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历史上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南北扼要,周围稳定的山水环境造就了徐州易守难攻、水运便利的天然优势,使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到了21世纪的今天,徐州又在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大动作中不断探索前行,全力打造着长三角北部经济隆起带,全面提高着徐州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同时,徐州还在积极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聚力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全力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以世界眼光规划城市建设,不断壮大枢纽经济腾飞发展。徐州如是,再看汉文化,这个曾经辉煌九州、始终影响华夏的文化传统,也必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淮海经济区和长三角未来的发展,甚至整个中国的未来。

  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复兴的时代,当代徐州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长期以来,徐州致力于汉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成立了多个有关汉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研究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创造了大量根植徐州本土、思想内涵突出、彰显城市精神的优秀作品。长期以来,徐州更致力于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发展城市文化景观。“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全力保障汉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千年“大风歌”唱出了嘹亮的时代新韵律。

  首届汉文化论坛,这是一个准确把握定位,致力于聚焦特色文化资源,突出高端学术交流与文化展示平台建设,秉承开放、包容、平等对话机制,会集海内外文化名家、学术领袖、文旅精英开展两汉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它既决心办好首届,更会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目标着眼长远,努力打造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两汉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文化展示窗口、文旅融合载体,办成思想盛宴、文化盛会、群众节日。

  徐州人乐于学习,徐州人也善于学习,能守住本土的文化精髓,也能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这是徐州人的文化自信,也是世界需要的一种自信。

  “大风起兮云飞扬”,奋力前行的徐州,有决心传承发展两汉文化新的光荣与梦想,也有信心迎接拥抱文化事业光辉灿烂的未来。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