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化看徐州”,看点在这里
|
||
|
||
|
||
|
“两汉文化看徐州”是20世纪90年代徐州旅游部门为推广两汉文化提出的口号。汉代徐州虽然只是一个地方诸侯王国都城,远不能与两汉帝都西安、洛阳相比,但是徐州两汉文化遗存不容小觑,“研究汉文化非来徐州不可”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 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徐州是全国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值首届汉文化论坛召开之际,沐浴楚风汉韵的徐州,正以昂扬包容的姿态,迎接四方宾朋。 ●盘点 徐州两汉文化底蕴深厚 ◎文/梁勇 两汉文化在徐州历史文化中底蕴最为深厚。彭祖文化、东坡文化是个人开创、以人命名的,就其内容、规模、存量与影响来讲,不仅难与徐州两汉文化相比,较之于徐州两汉文化中的刘邦、萧何、曹参等人物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有,也只有徐州两汉文化底蕴深厚、初具规模、最具潜力。 徐州两汉文化指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研究的基础理论;外地人在徐州两汉时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合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物质产品指徐州两汉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州两汉文物,如汉墓、汉俑、汉玉、汉画像石及汉代封泥印章等,特色明显,闻名全国。 精神产品也可称作文化结晶,指徐州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史学等的结晶与沉淀物,在当时是最高水平,汉代以后影响深远,现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两汉文物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988年以来,以两汉文物为主体的徐州文物已经在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英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举办“中国徐州文物珍品展”“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中国国宝展”“王的守护者——中国汉代陶俑艺术珍品展”等活动。仅2017年徐州博物馆就在美国主办、参办展览四个,在德国参办展览一个,展览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地市级城市翘楚,独占徐州文化营销之鳌头。 徐州两汉文化研究基础良好,徐州两汉文化产业精品迭出。近十几年来,徐州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两汉文化学术讨论会,结集出版《两汉文化研究》《汉文化论丛》《秦汉兵马俑比较研究》《徐州文物考古文集》等论文集7册,出版了《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徐州汉画像石》《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徐州汉画像石解读》《徐州汉画像石通论》《西汉楚王与楚王墓》《徐州汉墓》《汉风物语》《徐州汉碑刻石通论》《片云出岫》《古彭求真》等书籍。 徐州创作并推出了门类多样的文艺作品。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汉刘邦》《解忧公主》,制作了电视专题片《汉魂》《汉画像石》《汉风——石头上的史诗》,广播剧《琵琶魂》、柳琴戏《解忧公主》,大型音乐、舞蹈舞台剧《汉风乐舞》《汉乐华章》《大风歌》等。仿汉玉器、汉画系列工艺品已经成为徐州文创的主打商品,具有汉代符号的木质石质礼品种类繁多。 徐州高校汉文化研究机构相继建立。2007年6月,徐州师范大学(现在的江苏师范大学)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其已经形成的学科优势成立实体性研究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2014年该院朱存明教授的“《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至今已出版了16部著作。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国际汉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建立,“中国矿业大学国际汉文化比较研究丛书”第五辑《徐州与国际化视野下的汉文化》业已出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敢闯敢创,守诚守信 敬贤敬业,博学博爱”的江苏精神,“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徐州精神,无不可以在徐州两汉文化中找到精神源泉。 徐州两汉文化不仅是徐州历史文化的代表与符号,也构成了江苏历史文化最绚丽的华章,已经成为江苏北部最杰出的代表,加之江苏南部的吴文化,共同成为江苏历史文化“吴韵汉风”的一种符号。它是徐州文化建设的永恒话题,过去、现在、将来,概莫能外。 (作者为徐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搜城 细数徐州汉文化的符号 ◎文/燕宪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汉文化源远流长、恢弘灿烂,其源头即在徐州。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徐州两汉文化的精神财富主要包括汉高祖刘邦以及汉初丰沛功臣集团如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王陵、夏侯婴、灌婴、周昌、周苛等在反秦、剪楚、建汉过程中的历史功绩,以及他们的政策理念、诗文著述等。又因为刘邦与项羽曾是反秦的战友、“楚汉相争”的对头,而项羽又将彭城作为西楚都城,所以今人倾向于将项羽的功业也计入“汉文化”资源的范畴。 物质财富主要指大家都能看到并且耳熟能详的“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以及汉代采石场、故城遗址,还有历年在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器、青铜器、陶器、兵器等。 徐州地区已知汉代城址有10座:彭城(徐州市中心)、石户城(铜山柳泉镇)、留城(铜山柳新镇)、吕城(铜山伊庄镇)、下邳城(睢宁古邳镇)、梁王城(邳州戴庄镇)、沛城(沛县城区)、湖陵城(沛县龙固镇)、司吾城(新沂王庄镇)、花城(新沂合沟镇)等。 2012年至2013年,徐州博物馆陆续对彭城、石户城、湖陵城、司吾城四座城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局部试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丰硕的考古成果串联起徐州两汉时期的历史。 徐州两汉文物遗存丰富、系列完整,陶俑5000件,封泥5000件,玉器近1500件,其中玉衣16件,玉棺3件,钱币230万件。两汉文化看徐州,精美的玉器、恢弘的城址、大量的汉墓出土文物及研究,为做大做强徐州汉文化品牌提供了丰厚资源,为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夯实了基础。 徐州的汉文化遗存遗址还有戏马台、九里山楚汉古战场遗址、王陵母墓、龚胜墓、汉高祖庙和拔剑泉、子房山留侯庙、华祖庙等,王陵路、美人巷、范增巷、马市街、马场湖等地名也折射出汉代风云际会。 据徐州文史爱好者于克南老师考察,徐州市区有五座汉高祖庙遗址和四处拔剑泉,分别是奎山北侧的徐州汉高祖庙、铜山区汉王镇汉王庙、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庙、铜山区三堡镇王山汉高祖庙、贾汪区杜庄高皇寺。 长期以来,以徐州汉高祖庙为中心祭祀刘邦的格局,是徐州地区两汉文化昌盛的突出表现,其中汉王镇、柳泉镇、三堡镇的高祖庙附近都有拔剑泉,另外张集镇班庄也有一处拔剑泉。这四处拔剑泉都有相同的传说。 徐州有十余座华祖庙,其中市区有五座:南门外华祖庙,先有华佗墓后有华祖庙;云龙山北麓乾隆行宫东侧华祖庙;北门外河北堤下有两处华祖庙,一处是二环北路北侧原商业中专位置的华祖庙,一处是堤北村华祖庙;城北青山泉镇陈山村华祖庙。除陈山村华祖庙新近原址复建外,其他四座华祖庙皆已不存,但在民间仍留有传说。 沛县汉文化遗存遗址丰富,有大风歌碑、歌风台、汉高祖原庙、泗水亭、琉璃井、吕布射戟台、吕母塚遗址、樊井。大风歌碑旧碑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樊井是汉代遗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丰县汉文化遗存遗址有:汉高祖刘邦诞育地中阳里、丰西泽、泽中亭、斩蛇沟、厌气台、邀帝城(一名迎驾城)、汉高祖庙等。 睢宁县有张良圯桥进履遗址、张良留侯祠、戚姬祠、白门楼遗址等。“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近年在睢宁发掘的下邳故城遗址去年被定为国保单位。 (作者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声音 守好汉文化的源头活水 ◎文/刘照建 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徐州是全国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在大量发现汉代文物基础上,徐州旅游部门为推广两汉文化,提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口号,受到一些学者质疑和否定,认为汉代徐州只是一个地方诸侯王城,远远不能与两汉帝都西安、洛阳相比。 其实,一个地方文化遗存的多少,与该地区历史上是否有丰富发达的文化以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被毁坏有密切关系,两者缺一不可。阿房宫、圆明园何其盛也,但是由于战争破坏,今天留下的只有一片废墟,相反在偏僻边远的地区却留下平遥、丽江古城这样闻名遐迩的世界遗产,因此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与文化遗存的多寡不能画等号。 我们说“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着眼点是“看”,强调的是现实性和存在性。虽然当前徐州汉文化已不具备唯一性,但是徐州汉文化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在全国范围内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徐州市文化发展必须依托汉文化资源,将汉文化做大做强,扩大汉文化在海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汉文化打造成世界级名片,让徐州以汉文化之城的形象,从诸多钢筋水泥之城中脱颖而出。 文物遗存是文化的载体。人们一提到汉文化,首先想到的是高大的汉家陵阙、精美的汉代文物,诸如汉玉、汉俑、汉画像石、汉代铜镜和汉代玺印封泥,它们是汉文化鲜明的物质符号,而这些在徐州均集中出现,且数量庞大、质量上乘,代表全国最高水平。2014年在徐州召开“汉代陵墓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研究汉文化非来徐州不可”,可见对徐州汉文化的推宠。 当前国家严格控制汉代帝陵发掘,对汉代地方诸侯王的研究成为探索汉文化的主要途径。徐州系列楚王陵墓的发掘,大量汉代物质文化遗存的面世,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十分突出。徐州近年来发现发掘了大中小型汉墓成千座,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墓葬结构复杂,墓内出土画像石、兵马俑以及数不清的汉代文物精品,种类繁多,阵容庞大,构成灿烂多姿的汉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视角,来认识辉煌发达的两汉文化,所有来徐州参观的游客,都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对徐州汉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徐州是汉代物质文化的荟萃之地,这从徐州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也能证实,整个展览共有6个展厅,第一展厅展览是徐州通史,最后一个展厅是兵器,其余4个厅全是汉代文物陈列。中国近年在法、美、沙特等国举办“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秦汉文明大展”“华夏瑰宝展”,作为国家名片上演文明互鉴的重头戏,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文物均有参展,也充分说明徐州汉代文物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两汉文化看徐州”可谓名副其实。 当然“两汉文化看徐州”,不是看冰冷的墓葬、生硬的石头、泥塑的陶俑,而是透过物质遗存,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以更宽广视野来认知汉文化。 徐州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演进、发展和嬗变,积淀形成的精神文化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精神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源头活水。 徐州是丝绸之路东端重要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节点城市,如何传承汉文化,为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今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徐州文博部门正在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深刻解读徐州汉文化的精神内涵,讲好汉代徐州故事,让当代人了解徐州汉文化,认识徐州历史上祖先的伟大创造,唤起人们对辉煌两汉文化的向往,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同探讨、传承、发展徐州汉文化,从而为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徐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