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特色校在危机干预中前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在学校治学楼内,占地400平方米。中心主任陈晨老师介绍,“在寸土寸金的校园内,开辟出这么大面积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是很难得的。”
中心被打造成三层楼的式样,颜色以原木色、白色为主,配合温暖的灯光,随处可见绿萝、鲜花等植物,以及各式各样的玩偶。中心被划分成教室、咨询室、休闲区、小剧场等多个空间。中午,三两学生在休闲区内读书、下棋、画画。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并启动第二批特色学校争创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205所中小学校入选。
“重视”两个字很简单却很重要
“‘重视’两个字很简单,但是却很重要。” 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表示,“二十几年前,学校从北师大引进第一位专职的心理老师开始,就一直没有忽视过心理健康教育。”
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心理咨询室,当时,学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文关怀,设置了专门的辅导机构和专业的辅导师资,但学校所能提供的仅仅是被动的应答式咨询服务,偏重危机干预、问题矫治,辅导内容也局限在心理指导层面。
2007年,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将心理咨询室改造为健康乐园, “这是孩子们的乐园,看书、画画、下棋、打沙袋,我们更往前了一步,通过课程、活动做心理普及教育。”杨老师说。
2014年,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成立则象征着心理健康的视角扩大到学业、生活、人生的指导,学校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概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发展。”如今,谈到心理健康,人们依然存在一个误区:我的心理没有问题。为了解决障碍,通过生涯教育,不仅仅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成长以及发展。
同样入围特色校的人大附中与香港青年发展基金合作,从香港引进了一批成熟的教材,改名为《成长心路》。类似的理念变革体现在这套教材上。教材选定了13个主题,如抗逆力、情绪的控制与表达、亲子关系、职业选择、生涯规划等。区别于传统的知识教学,老师们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大量的活动体验、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的环节。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主任陈华表示,“我们要做到一步一步引导,而不是机械灌输。”
每年学校都会挽救好几个孩子
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指导老师卢文晗,1997年从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加入北师大实验中学,参与心理辅导、教学工作17年,她发现,“现在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相比以前,中学生来访量更多。以前,高中生不来学校的情况比较多,现在初中生也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除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还包括人格特点、自我意识、学习心理和生涯发展。数据和档案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升自我,另一方面适用于辅导教师及时进行危机干预等专业心理辅导。
危机干预是一种处理心理问题的专业应对策略,人大附中陈华老师表示,“通过专业的危机干预,每年学校都会挽救好几个孩子。”当学生出现较严重的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心理老师建议学生去医院诊断,回家治病。
北师大实验中学在应对这类特殊、复杂的案例时,建立一套多位一体的协同工作模式。将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班主任、心理老师、活动教练,以及中层领导,甚至校长组成一个协同小组,像医院会诊一样,从不同角度收集学生的信息,分析病因,再将学生送往医院等校外机构就诊。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孩子送到校外机构就诊,我们还会安排老师跟到校外,追踪观察。虽然这样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确实帮助孩子和家庭。”杨老师说,“毕竟帮助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打造好的心理教育老师队伍不容易
如今,在首批入选特色校的中学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大多数是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主任陈华老师介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心理咨询效果、课堂效果与老师的水平联系太紧密。”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老师不断自我进修,许多学校支持心理老师参加培训项目,在团体治疗、精神分析、行为治疗等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年轻的心理老师在处理案例时,学校则安排资历深厚的心理老师做督导,“这样可以帮助年轻老师成长,同时,这些老师在咨询过程中,也会吸收很多负面的情绪,他们也需要倾诉的对象。” 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老师表示。
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心理咨询队伍有5位专职心理咨询师、5位兼职老师以及一位外聘导师。但是面对三千多名学生以及众多老师,依然存在着无法人人都咨询、人人都应答的问题。这几年,学校一直提倡“人人都做心育老师,全员育人”。
北师大实验中学一学期内给全体教师至少做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老师的意识,也提供疏导问题的方法,在日常教育中及时化解学生问题。人大附中也不定期地为老师、家长开展讲座。“初二年级是学生心理发展容易激荡的时期,许多家长讲座后会找老师私下咨询,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人大附中陈华老师表示。
除了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更多的学校选择丰富课程活动,在轻松、自在的教育氛围中,将学生心中的问题化解掉,而不会轻易累积成心理疾病。
北师大实验中学在期中考试后,拿出一周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初一年级开设的活动“生命列车”,将人生从出生到死亡分为5个阶段,学生选择不同的年龄段角色扮演,通过戏剧的方式演绎人生,认识到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老师表示,“学生自导自演,全程都让我们惊喜。小升初的焦虑、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面对亲人离世,学生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这样的体验式学习非常有意思,而不同于老师填鸭式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