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暑期家长花销大 孩子旅游上培训班费用占大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23

 两个月的假期,夏令营、培训班、旅游、聚餐……孩子们都没闲着,但花销也如酷暑般一浪高过一浪。家长们的荷包也是“久经考验”,不少家长聊起暑期账单,纷纷感慨“比上学的时候还费钱”,“花了一个月的工资都算好的”!为什么暑假成了“烧钱季”,孩子们的消费都花在了哪些地方,钱从哪儿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展了调查。

调查数据

过半受访家庭

暑假花销超5000元

钱都花哪儿了

旅游、培训费用是花销大头

培 训

早在暑期开始前,学校门口及微信圈里的各类广告便铺天盖地,外语班、舞蹈班、书法班、游泳班、衔接班、围棋班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加之各类机构、商家推出的夏令营等等,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家长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苦于没有人带孩子,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他们早早为孩子报名各类培训班。三厂小学四年级的康凯同学,经过和妈妈商量,暑期报了奥数、新概念英语和吉他培训班。妈妈说,现在假期送孩子参加培训班好像成了常态,她认识的学生家长没一个不送孩子参加培训班的,所以她儿子每次放假都会送去培训班,一般培训费会在2000元至4000元不等。敏敏还在上小学,为了让孩子学上更多才艺,敏敏的妈妈给她报了二胡、画画、舞蹈、钢琴、写字等多个培训班。敏敏妈妈说,报班多,花销自然水涨船高。

记者就“孩子暑期花费多少钱”的问题发放网络问卷进行随机调查,56名网友与记者分享了孩子的暑期账单,过半人表示花销高于5000元。

“暑假期间,孩子除了考驾照,我们还带他去了成都、九寨沟旅游,花了1万多元。”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瞿女士说。四年级的小蔡同学暑假里报了英语、奥数、乒乓、游泳和古文培训班,花了6000多元,再加上去同里、周庄、西塘、锦溪古镇旅游,花费了3000元,暑假花销肯定是上万了。小蔡的母亲管女士说:“现在,大部分孩子假期里都要上两个以上的培训班,家长‘烧钱’也是自然的。中年级以上的孩子基本都要学数学和英语。至于音体美,孩子们也都会选一样,有些高端的培训班,五六千块肯定是搞不定的。”

20名受访者表示孩子的花销在1000元至5000元。学生小凡开学后上一年级,这个暑假参加了象棋和画画培训班,各12节课,一共花了1600元左右。她的母亲秦女士说:“两个课程这么多不算贵了,人家全托班得3000多吧,英语的课程一年1万多呢。”

剩下的受访者称暑假花销在1000元以下。今年32岁的瞿女士告诉记者,她5岁的女儿沈凡凡学舞蹈,两个月花了800元。家住青海新村的小学生小曹暑假学习游泳,花了500多元。“有的小孩适合补习,有的小孩不习惯或不乐意报班,我的孩子属于后者。”小曹的母亲樊女士说,“暑假里培训班上花销大着呢,还有夏令营之类,起码要上千,就几天。”

对于如此高的花销,不少人表示担忧。今年21岁家住龙馨园的大学生黄小姐说:“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不在于花费的多少,而在于家长与孩子的参与度。”家住青海新村的家长宋女士认为,在花钱时更加理性一些,不要攀比,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安排更符合他自己的假期生活。

旅 游

在暑期消费中,旅游花销和培训班花销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大消费。东洲小学六年级的顾大炜同学,整个暑期以旅游为主,先后去了新加坡、西安、北京、青岛。妈妈张丽华告诉记者,儿子是和同学一起旅游的,大人没有陪同,主要让孩子开开眼界,了解一方的风土人情,同时锻炼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每个假期她都会让儿子至少旅游一次。今年暑期儿子仅旅游就花了万元以上。如今,家长们都乐意花钱让孩子通过旅游增长见识,少则花销一二千,去到周边的城市放松心情,多则花费数万元,出境旅游、游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购 物

购物消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包括商场购物和网络购物,其中购买电子数码产品者居多。如今学生拥有手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暑假,还在上初三的小梁就说服妈妈为其买了部手机,小梁说,同学们都有手机,自己早就想买手机了,这样方便和同学联系。准大学生黄晓娟早早地为自己上大学做好准备,购买了手机、拉杆箱、旅游包、洗护用品等等,还在网上淘了好几套衣服。黄晓娟说,感觉没买什么东西,就已花了5000多元了。每次放假或开学前,书店和文具店都会迎来销售高峰,光华小区的李一华上中学,他妈妈介绍,暑期里学校都会安排一些必读书目,她买了近百元的课外书,让孩子假期阅读并写读后感。马上要开学了,她准备去购买些文具用品为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娱 乐

暑假期间,学生的娱乐消费也不容小觑,健身、游泳、聚会吃饭、K歌等,花费在几百至几千元。记者初步调查了下,暑期间办理健身卡、游泳卡的学生还挺多,今年上初一的张伟同学,2000元在某会所办了一张游泳卡,他说,挺喜欢游泳的,这么热的天,每天游一次感觉很爽。高中生姜华生日正好在暑假期间,他邀上四五个好友聚会,吃完饭又一起去唱歌,年轻人聚在一起,玩得很尽兴。据调查,假期中几个好友一起出来聚一聚,吃个饭,大家轮着请,为数也不少。

钱都从哪儿来

父母成为“取款机”,希望孩子用之有度

那么,孩子们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会通过打工、奖学金等方式积攒零花钱,但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

在徐州上大学的江欣芮说,爸妈每月给她1500元生活费,但其实不买衣服鞋子之类的话是用不了这么多的,每月都有些结余。而且江欣芮的成绩不错,几乎年年都有奖学金。今年暑假之初,她就用攒到的钱和同学去杭州玩了一趟,假期里的几次同学聚会也没有另外向父母要钱了。记者了解到,部分大学生虽然还需要父母帮忙支付学费、生活费等,但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零花钱,假期消费争取不向父母伸手了。

与大学生相比,中学生和小学生因为没有打工的能力,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了。不过记者在对这些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随机调查时,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市民叶女士颇有些抱怨地说,孩子太能花钱了,今天和同学出去玩,明天要买个什么,不知不觉假期已经花了不少。叶女士的儿子今年12岁,她怕孩子乱花钱,都是要一次才给一次,并且会详细询问这些钱的花销去处,母子俩常常因此闹不愉快。市民冯先生家的做法则是完全的自由化。冯先生的女儿上高二,从小就自己打理零花钱。今年暑假,冯先生给了女儿1000块钱,随便她是用来同学聚会还是购买学习用品。冯先生给女儿的的规定是,这些钱要有计划地用,三两天挥霍一空了,那么剩下的暑假时间你只能当穷光蛋了。

在记者的调查中,所有的父母对于成为孩子“取款机”的状况都表示无怨无悔,唯一的希望是孩子们在消费中要掌握好度,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市民邹先生认为,在父母能力许可的范围内,满足孩子合理的消费需求是应该的。市民曹先生也认为,一些父母一边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欲望,一边又絮絮叨叨各种抱怨,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引导孩子通过承担一些能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工作来赚取零花钱呢,让孩子感受到赚钱的不易,也感受劳动换得报酬的尊严感。

点 评

假期,为孩子多费心少花钱

暑假,家长们忙着给孩子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而这些“补”都表现在了人民币数额的不断增加上。一边是动辄开支过万的预算,一边是苦恼着“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如此这般的“烧钱”暑假怎能不让人觉得累?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为孩子花钱,实属正常;通过暑假培训、旅游,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开拓眼界,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很多家长是普通的工薪族,日子过得精打细算,却毫不犹豫地参与到“烧钱”大战中,这不是在增加家庭负担?有些家长看到周围人给孩子报补习班,不管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欢也跟着报,人家孩子旅游,自己孩子也要旅游……这不是在增加孩子负担?“烧钱”的暑假该降降温了!

给“烧钱”暑假降温,“不输在起跑线上”、人家“花费”得起我也“花费”得起、“不能矮人一等”心态下的“虚荣跟风”心理要不得。高消费不代表好的教育,为孩子花钱,家长要理性,充分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不加控制地满足孩子所有高额消费的要求,容易让孩子养成攀比心理。家长不妨与孩子一起规划暑期怎么过和消费的过程,也能让孩子学会如何理财、学会珍惜。

少花钱、多费心才是家长应有的合理心态。家长不能眼中只有补习没有“孩子”,不妨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问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再做决定。也不能看到别人的孩子一放假就坐上飞机“修学游”,立马让自己的孩子紧跟其后,加入其中,或许多带孩子参加些公益活动、亲子农家乐等,效果更好。暑假,是孩子的一次“人生修行”,家长导师,应给他们更多指导和关心。

暑假,不是单纯的一场“烧钱”嘉年华,作为家长,现实一点,理智一点,节省一点,只要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有意义的暑假,足矣!对于成年的孩子们,编者也想说,不妨自己去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作为自己暑期的花费资本,而不是一味问父母要钱,学会珍惜和体谅!(刘海滢 顾熠 陆漩波)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