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培养“龙的传人”: 徐州十所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行动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11-22
2018年6月,由徐州市大马路小学领衔九所学校申报的项目《培养龙的传人:徐州十所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行动》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2019年4月,在省教育厅项目中期调研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第;11月29日,大马路小学将承办江苏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现场观摩研讨会,集中展示项目育人成果。

 

和平桥小学学生在诵读。
北辰小学社区送春联。
星源小学读国学品国球。
十所项目学校校长共同宣言。
大马路小学武术社团。
风化街小学社团活动展示。
徐师一附小回龙窝研学。
春华小学老师执教中华意象课。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陆志平
桃园路小学泥塑课堂。
大黄山小学戏曲进校园。
张集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龙是中华民族的神圣图腾和文化符号。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喻。项目运用了“龙的传人”的隐喻价值和意象思维,旨在培养自强不息、乐观进取、刚健有为的当代儿童,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做拥有中国心,守住中国根,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的中国人。

项目建设以“源于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为指导,以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为核心学校,形成研究共同体,建立徐州十所小学联动研究的机制;围绕培养“龙的传人”的教育目标,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脉、与徐州地域文化接根、与现代化教育接轨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展开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模型;实现“活的文化”,当代表达,贯通古今,融入童心。最终形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行动范本,并实现区域辐射。

从儿童出发:探寻激活传统文化的课程实施路径

项目把课程建设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扎根的重要一环。为此,按照“传统文化与儿童生长规律的契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这两个课程架构的原则,围绕国家课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上进行整合、重组、勾连、互动,形成了涉及学科渗透、文化主题课、社团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模块的“独立互联”的课程体系。

具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素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

根据《意见》精神,项目提出培养“龙的传人”的课程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将其细化落实,从“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维度梳理了学生发展的素养目标,并结合课程内容中的“经典阅读”“文化常识”“技能技艺”三个方面内容研制课程体系的知识能力目标。学科渗透、文化主题课、社团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模块虽然实施方式不同、内容不同,但形成合力,均指向学生素养的达成。

与“儿童”一起研究,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终指向的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课程的架构与实施离不开“儿童”本身主体性的参与。强调与“儿童”一起研究,是以更贴近儿童,更注重实践,更契合儿童生活经验的方式寻求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项目将国家课程的内容和学校历史与地方人文环境等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开发丰富开放,贴近儿童认知特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空间,构建起适宜学生体验探究的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在场感”,保证“认同感”,提升“获得感”,彰显“创新性”。

凸显儿童的实践体验,创新各类课程的实施样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知识的讲解、文字的记忆,而应是培育文化精神,滋养文化情怀,实现文化引领。项目立足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模式的转型,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核心,以教师的辅助为支持,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支撑,创新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亲切真实的场景中,经由具体活泼的活动体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建构。

聚力合作:让儿童在开放的课程空间中亲近文化

项目将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潜在性结合起来,聚力合作,发展共赢。学校与徐州博物馆共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为项目共同体学校定制《古彭寻踪—徐博文化使者进校园学期系列课程》;与徐州市歌舞剧院共同建立京昆艺术传习基地,成为徐州市首家京剧进校园的学校;徐州万通酱园也成为学校的体验研习基地,让儿童在体验中感受“家乡的味道”。

“人境合一”:让儿童在和谐互动的校园环境里滋养心灵

校园环境是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校园环境建设,首先关注儿童的生活样态与传统文化氛围的一致性,通过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再者,强调校园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让环境成为学生情感寄托,价值表达与意义生成的场域。同时,强调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为儿童的创造留有空间。

创新形式:形成十校共同体研究机制

本项目由大马路小学领衔,与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九所学校展开共同研究。

据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艳介绍,十所学校来自不同县区,既有传统老校,也有新办学校;既有城区学校,也有乡村学校。十所学校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丰实成果,目前均处在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期,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强烈意愿。大马路小学作为研究共同体的主要力量,协同10所学校,形成研究合力,积极探索不同层面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独具个性的校本表达。

一个项目,十所学校,遍及区县,各具特点。研究共同体以学术的方式守护传统文化教育的美好,守望民族的未来。

(张艳)

●成风化人——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苑永辉

●十校联盟,和而不同,以优秀传统文化谱写育人新篇章!

——徐师一附小教育集团 叶斌

●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

——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李辉

●学适合生长的活的文化,做有民族自信的龙的传人。

——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姚向芹

●把孩子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浸润于民族的智慧,传承于文化的美德。

——徐州市大黄山实验小学 李传海

●育未来之星,溯传统之源,培养担重任、广胸襟、守规则、成大器的星源学子!

——徐州市星源小学 许继忠

●撷取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遇见”未来的教育。

——新沂市春华小学 刘朝明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让传统文化浸润和雅少年。

——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 王保全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点亮人生!

——徐州市北辰小学 高乃国

“培养龙的传人”的

徐州样本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陆志平谈到,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培养龙的传人”,由徐州市大马路小学牵头,十所学校联动,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共同探索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和方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探索构建独立而又互联的课程体系,与现行课程相辅相成,既不随意无序,也不交叉重复;精心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积极寻找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述,既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又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感受探寻身边鲜活的丰厚的文化传统,而不是死记硬背传统经典和文化知识。在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的民族感情、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十所学校既有共同的追求,又有校本行动和特色,在云龙湖畔创造了“培养龙的传人”的样本,为广大中小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令人欣喜,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