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解放路小学以红色文化党建 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朱晓梅  时间:2020-05-25
 
 

  ◎通讯员 朱晓梅

  解放路小学毗邻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2010年,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淮海战役红军小学”,这是一所红军小学。

  多年来,学校党支部始终把实践“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作为支部建设的灵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红色堡垒,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学校党支部坚守、实践、传承淮海战役精神,创新提出“坚持四贴心、力行真服务、提升高质量”的党建工作理念,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学生素养提升、家校有效沟通、教师团队培育、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贴心学生:开发“红色课程”,用红色文化滋润学生心田

  党支部发挥党带团、团带队的作用,将“淮海战役精神”等作为解放路小学的红色课程,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一是打造红色课堂,老师在教学中结合《金色的鱼钩》《红星歌》等课文、歌曲,有机拓展、延伸教学内容,通过红色引领、典型示范、情景体验等把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铸下“红色魂”、播下“初心苗”。二是构建红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红星闪闪》,设立红领巾文明岗,开设淮海战役精神小讲解员培训班、设计红领巾系列寻访活动。三是开展红色活动。举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工农红军淮海战役红军小学总校、分校授牌仪式”,举办“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建队70周年活动,组织 “歌颂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升旗仪式,开展讲英雄故事、唱红色歌曲比赛等,让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代代相传。

  ▲贴心家长:绘制“家长地图” ,用红色文化促进家校共育

  红色教育离不开学生家庭的支持,只有家校共育才能让红色教育结出硕果。为此,党支部精心设计“家长地图”,绘出家校共育红色下一代的路线图。一是绘“家庭走访地图”,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定期对学生逐一家访,并在家访中宣传学校的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浸润学生家风。二是绘“家校互动地图”,采取自愿和推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进入学校红色课堂,共学红色文化。三是绘“家长网络地图”,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开设家长讲坛,设置校长信箱,广泛向家长传播淮海战役精神和学校红色文化。同时广泛征求家长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贴心教师:搭建“传承平台”,用红色文化提速专业发展

  党支部坚持以红色教育促立德、以擂台打拼促成才,使教师自觉融入“成长——成才——成功”三部曲。一是将红色教育作为新教师培训第一课。支部书记解读学校红色文化,传承淮海战役精神,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崇高师德,练就过硬本领。二是大力实施“1+1”工程。给每位青年教师选派两个成长导师,一位是政治导师,在政治思想上为他们把方向;一位是业务导师,在学科教学上为他们做指导,确保年轻老师德才并进、健康成长。三是打造名师队伍。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设立党员教学示范岗等平台,把党员培养成名师,把非党员名师发展为党员,促进全体老师的素质能力共同提升。

  ▲贴心党员:坚持“铸人铸魂”,用红色文化激发党员活力

  红色文化对党员教育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党支部坚持开展“三进”活动,即:淮海战役精神进党课,党员活动进淮塔,英雄人物进中队,将淮塔作为学校党支部和少先队的教育基地。学校各中队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组织学生学习英雄的事迹,学校涌现出雷锋班、恩来班等国家级、省级英雄中队七个。

  党员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王海玲老师为代表的班主任绘制的家访地图,精准服务学生和家长,成为徐州市家校共育的一张品牌。30余位党员教师主动到偏远校区支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教师开展“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关爱行动,相关活动报道登上《人民日报》《学习强国》。

  解放路小学红色文化党建筑牢了学校发展的根基、培育了学校发展的灵魂,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以优秀等第顺利结项,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三八红旗单位,学校党支部也被授予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