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演出舞台,掌声又响起
|
||
|
||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图/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孙井贤(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6月起,随着国潮汉风·夜彭城暨2020徐州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的启动,徐州演艺集团所属三大剧院陆续恢复了线下演出,民营的汉纳国际演艺中心也以新的面孔迎接观众,徐州的文艺舞台渐次热闹起来。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徐州各家剧院、剧场和演员们仍在舞台幕后坚持创作、排练,停工不停思、停演不停练,通过文化云平台,为人民群众输送精神食粮。如今,当舞台灯光重新亮起,展现给人们的,不仅是徐州文艺工作者厚积薄发的成果,还有他们的坚持与担当。 舞动汉风 展示城市文化魅力 “《徐州之夜·大风歌》没票了。”8月7日,汉纳国际演艺中心官微的这则消息,让市民孙先生非常感慨:“我已经两次没买到票了,没想到票这么紧张,所以赶紧来订购了8月15日的门票。” 由徐州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和江苏汉纳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室内文旅演出《徐州之夜·大风歌》于7月18日晚进行了首演。全剧强化了声光电的运用,在唯美震撼的视听环境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沉寂多时的演出市场上掀起热潮。 《徐州之夜·大风歌》是徐州国有演艺院团与民营演艺公司的首次合作,将演艺+场景+运营三者有机结合,作为徐州文旅精品工程对外展示。该剧每周六晚上与观众见面,至今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年初,疫情之下,徐州市歌舞剧院一直在与汉纳打磨改编歌舞剧院原创的《汉风飞扬》大剧。从晚会性质的演出到文旅剧的打造,其中的要求多有不同,汉纳国际作为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该剧总导演周道松说:“在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的当下,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具有汉文化特色体验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文旅精品已经成为必需,明年有几个大的旅游项目要进驻徐州,园博会也要在徐州举行,这让汉文化的文旅演出有了生存土壤。” 剧场的演出给演员和观众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饰演舞龙角色的市歌舞剧院演员赵海平说:“第一次登上汉纳这样现代化的舞台,很震撼。舞龙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画面,我们把它复原到舞台上,目的是为观众展现原汁原味的汉代民俗。” 陪家人来观看的王女士惊赞不已:“这场演出打破了以往镜框式舞台表现,加入了好多互动,比如演员给观众敬酒,演员不时会在剧场的各个角落出现。希望以后能在徐州看到更多这样的演出。” “与汉纳的合作为国有演出院团注入了活力,下半年首届汉文化论坛要在徐州召开,歌舞剧院目前正在准备相关演出,并就文旅版本的这部舞剧进行调整,向与会嘉宾、学者展示好徐州的汉文化。”市歌舞剧院院长李雪梅说。 老戏新唱 用心讲好当代故事 “因为有你啊,我的家才能够和谐美满健康平安……因为有你呀,中华儿女定能够万众一心渡难关。”6月30日晚,在音乐厅上演的艺术党课中,江苏省梆子剧院院长燕凌领衔演唱的梆子戏《因为有你》通过江苏文化云全国直播,6万人在线观看了演出。 这首铿锵有力的梆子戏是疫情期间由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与江苏省梆子剧院共同创作的。省梆子剧院院长燕凌说:“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发自内心地对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致敬。” 就在本次演出前,6月26日晚,大型红色梆子戏《母亲》在音乐厅进行了演出。此为我市艺术党课文化周的第一场演出,也是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当天的演出严格按照防疫有关规定,隔座安排观众,所以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面对期待已久的舞台,演员们都很兴奋,没有演出的时候虽然暑热难耐,但大家训练得很刻苦。据悉,省梆子剧院最近在准备《母亲》的全市巡演,并排练了《汉宫悲秋》《高祖还乡》等折子戏,在演出中启动了大量青年演员,以培养他们的舞台担当。 7月29日晚的人民舞台,一场面对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演出打动了全场。这一由江苏省柳琴剧院参与主办的演出中,柳琴表演唱《越是艰险越向前》、柳琴弹唱《共建爱心家园》、柳琴小戏《勾脸》都是柳琴剧院在疫情期间原创的作品,小戏《勾脸》以柳琴剧院团支部书记马露与市肿瘤医院ICU主治医师王菲的真实故事改编,由马露亲自饰演自己。 江苏省柳琴剧院院长韩梅介绍:“小戏表现了医生妻子在驰援湖北之前,因长期戴口罩,脸上勒痕特别严重,做演员的丈夫用芦荟胶来修复妻子伤痕时一段对唱,特别动人。” “疫情期间,江苏省柳琴剧院坚持在保护好演职人员的前提下,停演不停练,积极创作了4部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4月又进行了大型现代柳琴戏《口罩后面是春天》的对词排练,并在5月完成了整体的录像和网上宣传,该剧目前正进入精加工细打磨阶段,预计年底前进行公演及全市巡演。”韩梅说。 致敬舞台 打造精品服务大众 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刘政是徐州市歌舞剧院的著名歌唱家,在8月13日音乐厅演出的“我们的小康——2020‘国潮汉风’徐州文旅惠民公益演出”中,在8月14日南通市运河北岸水上舞台上,刘政的男声独唱《英雄无悔》《幸福中国一起走》气场十足。 “在全国人民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市推出了‘国潮汉风’系列演出活动,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我作为一名从事了40多年专业演出的演员,能够在舞台上保持艺术的青春,为广大的观众演出,感到非常开心,非常荣幸。”刘政说。 提到每周六在汉纳国际的演出,刘政说:“汉纳的舞台非常现代化,总导演周道松先生要求我从十几米的高空通过威亚落到舞台,然后现场演唱《彭城之歌》。开始我有一点担心安全问题,最后还是克服了顾虑,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在抗击疫情期间,刘政和词曲作家们共同完成了数首抗疫歌曲。他说:“近些天高温,演员们从舞台下来后,通常是汗水湿透了演出服,但是大家没有任何怨言,都抱着公益演出为大众服务的心态,非常完美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青年演员杨诚就职于江苏省柳琴剧院,在剧院原创抗疫作品《越是艰险越向前》《口罩后面是春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说:“疫情期间,我们在单位戴着口罩创作排练了这些作品,真的挺鼓舞人心。我自己在演唱的时候,也从英雄人物身上得到了力量。” 杨诚非常珍惜能够与观众面对面的舞台演出,认为现场与观众零距离的互动体验是网上直播或录播达不到的:“观众的掌声会激发很多临场的发挥,这种灵感的体验是线上永远达不到的。而且我们不是影视演员,戏曲演员的镜头感稍有欠缺,而录播会让演员有顾虑、不自如。” 在抗疫作品《口罩后面是春天》中饰演男一号的杨诚说自己起先压力挺大:“戏曲演出过程中会用到很多道具,它会对剧情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口罩道具大家还是第一次用,戴着口罩排练,唱念做打时,肺活量不够的情况下,往往会感觉憋得不行。但是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舞台的演出中圆满完成角色,以此向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 线下演出,一份久别重逢的欣喜 ■记者手记 ◎张瑾 进入8月,徐州的剧场演出越来越多,人民舞台、音乐厅、汉纳国际演艺中心、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聚光灯下,好戏连台。 8月13日音乐厅的惠民演出,通过提前预约领到票的市民早早聚拢而来。当天的演出,台上台下互动频频,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既是对演员的莫大鼓舞,又表达了久别重逢的由衷喜悦。 8月15日的汉纳国际,环绕四周的LED屏、德国MA灯控系统、数百台新型电脑灯光、激光和电子烟雾烟火设备……让前来观演的市民叶先生眼花缭乱:“这种沉浸式演出太让人难忘了,观众在享受演出‘仪式感’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在场感’。” 让更多人走进剧场、感受剧院文化、体验现场演出带来的快乐,一直是汉纳演艺集团创始人刘晓不变的初心。她说:“汉纳国际与演艺集团合作打好组合拳,对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下演出的舞台灯光再次被点亮,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不仅如此,新城区奥体中心的夜彭城文体活动的常态开展、徐州各影院分区分级恢复营业的积极准备,逐渐丰富起来的线下文化生活,标志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恢复正常,也彰显了徐州这座城的生机与活力。 |